例如,在六月暴動發生後,法軍發動總攻擊前的夜晚,當萬籟俱寂時,尚萬強曾向上天求懇,讓馬里斯平安回家。請聽聽下面影片休傑克曼演唱「帶他回家」“Bring Him Home”,再比較康姆維京森(Colm Wilkinson)的版本,就會發現,這首闡述心中強烈煎熬、掙扎、矛盾,並且向上帝吶喊求懇的曲子,畢竟不能如休傑克曼那樣平鋪直敘的嘶吼。休傑克曼曾經是音樂劇演員,他的聲音低沉且富有磁性,是天生的歌手。然而,他的詮釋卻少了人性善惡掙扎的獨白,以及生死矛盾的呢喃,而且,他從低音拔高音時,也好像滿吃力的。辛苦了!休傑克曼,但是最好還是輕聲些,不要放聲吶喊,這樣唱可能會吵醒碉堡沉睡的年輕人唷。聽聽維京森的唱法,這才像是夜闌人靜時,尚萬強按捺不住心中煎熬,情緒激動卻只能悄悄禱告的聲音呀!但話說回來,尚萬強本來就是一個非常難以詮釋的矛盾角色,歌曲的唱法也非常困難,休傑克曼真的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只是有經典版本當前,後起之秀壓力可沉重呢!
相對於男演員,女演員的表現相對亮眼。例如安海瑟威飾演芳婷,在芳婷被逐出工廠,淪後風塵後,安海瑟威演出必須剪下長髮、拔出牙齒變賣謀生的苦況,不但犧牲色相,而且賺人熱淚,果然,安海瑟威贏得了今年英國影藝學院 (BAFTA) 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芳婷在某次接客後,曾一度痛苦地追憶起少女時代的快樂,想起始亂終棄的男人,唱了「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安海瑟威的音色雖然沒有露蒂漢斯雪兒明亮華麗,但是說實話我真的頗為驚艷,非常符合一位淪落風塵的女子悲嘆過去,從齒縫間吶喊出苦難的心情。其中「當他們撕碎你的夢」“As they tear your hope apart” 一句音域非常低,似乎安海瑟威快唱不下去了,但卻能夠以嗚咽的情緒為掩護,安然將旋律進行下去。在演唱過程中,高音呼喊的部分都非常到位,實在可圈可點。事後我才讀到相關報導,原來安海瑟威母親曾經於 1987 年《悲慘世界》美國首演時飾演芳婷,而安海瑟威本人在試鏡時,湯姆霍伯(Tom Hooper)竟感動落淚。母女先後飾演同樣一個角色,也同樣表現優異,這真是奇妙的連結。
重演經典音樂劇時,一方面希望超越過去經典的版本,一方面也希望能夠添加一些新的詮釋。畢竟,過去的版本再好,總不能一直活在過去,需要有新的版本推出,嘗試突破。這次在電影版中最具特色的改編曲之一,我個人認為應該算是賽夏拜倫柯恩與海倫娜波恩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對唱的「旅館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這首歌的特別之處,主要是由於整首歌全新、充滿拉丁風味(或是說波希米亞風格?)的編曲方式,加上酒館主人濃重的南歐腔調,充分幽默地展現出酒館夫婦汲汲營營卻充滿活力的形象。酒館男主人偽善而精明,而在演唱中,酒館女主人賣弄風騷,東偷西揀,只為了愛男主人,為了養家活口,這段詮釋在音樂劇中沒有出現,只能在電影細膩鏡頭下,捕捉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情緒。酒館夫婦原本就是一對相當喜感的人物,雖然虐待小女孩很可惡,但是他們展現出的貪婪與現實,卻十分貼近殘酷的現實世界,也因此總讓觀眾感到親切。而電影版中利用重新編曲的樂風來呈現酒館夫婦的嘗試,我個人覺得十分成功,也值得嘉許。
上方為賽夏拜倫柯恩,下方為音樂劇版本
另外讓我耳目一新的,是莎曼沙巴克絲的「孤獨一人」“On My Own”,她詮釋暗戀馬里斯的愛波寧,獨自走在巴黎街頭,孤單而無助的語氣,令人動容。雖然曾唱過《花木蘭》的莉亞莎隆嘉(Lea Salonga) 所演唱的 “On My Own”仍然無敵,但是莎曼沙也算是別開蹊徑,與莉亞咬字清晰、如雲雀般飛揚明亮的唱法不同,莎曼沙以略帶嘶啞高吼的方式詮釋孤單的「暗戀」心情,其實頗為貼切。在電影中,愛波寧唱“On My Own” 的時機與音樂劇中不同,後者是愛波寧為馬里斯送信給柯賽的路上所唱,但在電影中,卻是愛波寧引馬里斯私會柯賽之後所唱。
上方為莎曼沙巴克絲,下方是莉亞莎隆嘉
同樣地,「綿綿細雨」“A Little Fall of Rain” 的演唱時機自然也不同了,音樂劇中是愛波寧送完信,偷跑回碉堡時中槍後所唱;而電影中卻是愛波寧為馬里斯擋下一槍,天空突然飄下細雨後所唱。因為這樣,在愛波寧死去前,電影版中已經有很多人捐軀了,所以 Enjolras 所唱“She is the first to fall / The first of us to fall upon this barricade.” 自然也刪去了,畢竟當時地上已經倒滿犧牲者了。莎曼沙詮釋愛波寧臨終前唱“A Little Fall of Rain” 非常不錯,我發現電影版中的演員都很喜歡利用較長時間的斷句、停頓來營造情緒,例如莎曼沙就做得不錯,這首歌頗為精彩,我幾乎都想在電影院中鼓掌了。而改寫愛波寧送信的部分,讓劇情變得流暢不少,算是很不錯的做法。唯一的缺憾是,電影中的雨下得有些突兀,特別是愛波寧倒在地上時,頭髮上已經沾滿雨珠,怎麼馬里斯頭髮完全沒有呢?
上方為莎曼沙巴克絲,下方是莉亞莎隆嘉
當然,我一直喜愛的亞曼達賽佛瑞也沒令人失望,我一直喜歡她在《給茱麗葉的信》與《鐘點戰》裡的表現,她本來就擁有相當好的音色,也曾經演出過另一齣音樂劇《媽媽咪呀》裡的蘇菲雪瑞登(Sophie Sheridan),所以她詮釋柯賽與馬里斯所對唱的「心中充滿愛」 "A Heart Full of Love" 時當然也恰如其分。雖然她同樣有一點高音攀爬的問題,高音一到位立刻停止,無法將高音拉長延續。但是即使如此,她的表現相對而尚稱平穩,果然不愧為甜美歌手。倒是與她對手的馬里斯,怎麼一開始唱起來有些「兇悍」?好像要找柯賽吵架的架式,表白應該是含情脈脈、千般溫柔才對呀!我個人覺得歌聲應該再溫柔、深情點好,才能傳達出那種情竇初開的感覺。不過當然,電影版中艾迪芮德曼一開始的詮釋,可能是要表現馬里斯見到柯賽前的緊張焦慮,而且幸好男生唱到 "A heart full of love" 時有轉變得很溫柔,因此整體而言電影版的這首歌成功的。
上方是亞曼達賽佛瑞,下方為音樂劇版本
至於劇中最膾炙人口的「雲端城堡」"Castle on a Cloud",也就是柯賽還是小女孩,被酒館夫婦欺負時所唱的歌,由伊莎貝爾艾倫(Isabelle Allen)來詮釋,表現算是持平,唱起來有點小康妮的感覺,英國腔淡了些,但曲中輕輕呢喃的耳語,非常可愛而且貼切,也算是電影版中很好的詮釋了,畢竟以十一歲的年紀來說,她的演出算是盡其本分了。兩個版本中的小女孩表現算是不分軒輊,只不過,音樂劇版中的小女孩早已長大了,即使今日她親臨演唱,也不再可能是當年的歌聲了。歲月不饒人,在成長的孩子身上,特別明顯。
上方為伊莎貝爾艾倫,下方為音樂劇版本
當青年起義被弭平,馬里斯獲救生還後,回到舊日同伴聚集的所在,看著空蕩蕩的桌椅,回憶往日情景,同時哀嘆好友俱逝,只有自己苟活。他質疑革命的意義,感嘆這些為了民眾而捐軀的生命,最後卻沒有人為他們哀悼,因此便唱出了「望空興嘆」(Empty Charis and Empty Tables)。在電影版中飾演馬里斯的艾迪芮德曼音色本來就滿好的,詮釋起這首歌,更是感染力十足。特別令我感到讚賞的是,他從一開始抒情柔美的清唱,逐漸帶入吉他伴奏,情緒緩步攀升,醞釀出中段以假音呈現的回憶,從「我彷彿聽得到他們的聲音」("I can hear them now") 開始,唱得十分貼切。最後交響樂伴奏加入,情緒也進入高潮,淚水也就狂湧而出了。演唱會版本中,當馬里斯高呼「朋友啊朋友!」並且一氣呵成地叩問「你們究竟為何犧牲?」,幾乎扣緊了聽眾的呼吸。而艾迪芮德曼也採取類似的方式,效果很好。這位演員就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時就是攻讀藝術史,對於演出的詮釋,想必很有自己一套想法。
當片尾重新響起“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曲中唱起人們不斷努力從黑暗爬向光明,我又不禁掉下眼淚。人沒有十全十美,但是在掙扎中進步,卻是人性的本質光輝。這原本就是一齣優秀的音樂劇,跟隨著那動人的音符,即使稍有瑕疵,仍然無比動人。因此,不妨趁新年期間,去電影院感受那動人的音樂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