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12 00:13:31瀏覽2118|回應3|推薦54 | |
淺談明史 元末通貨膨脹,黃河氾濫異常。1 紅巾義軍元璋,奉行築牆積糧。2 先殲友諒鄱陽,再滅士誠平江。3 國珍明升出降,逐漸逐北追亡。4 治貪懲瀆不讓,功臣近乎殺光。5 黃册鱗册載詳,里甲制度濫觴。6 六部尚書侍郎,中書獨缺中央。7 建文削藩提倡,靖難不知去往。8 孝孺節高氣壯,十族拋顱捨項。9 成祖遷都北方,永樂大典珍藏。10 篡位不認親娘,兇殘多疑扯謊。11 錦衣特權擴張,任意明察暗訪。12 進擊安南拓疆,韃靼瓦剌輕傷。13 朝貢體系推廣,屢派鄭和西洋。14 仁宗年高體胖,尊賢任用三楊。15 宣宗好蟋畫像,宦官脫離文盲。16 親掃朵顏力量,册封安南國王。16A 英宗兵敗倉惶,瓦剌俘虜皇上。17 于謙攻守得當,也先無奈釋放。18 景帝明迎暗防,薨前被奪權杖。19 英宗復辟圖強,崩前止妃殉葬。20 憲宗戀母內向,善政任用賢良。21 後寵宦官汪梁,民怨終廢西廠。22 孝宗險中成長,勤政愛民榜樣。23 後奢揮霍太倉,濫賞權貴田房。24 武宗喜遊荒唐,劉六達延猖狂。25 寧王反叛南昌,陽明使之遭殃。26 世宗整頓朝綱,勘查官莊皇莊。27 海禁阻止外商,廢貢寧波泉廣。28 汪直走私屢擋,殺後「倭寇」囂張。29 內閣權高效彰,嚴嵩夏言執掌。30 晚年帝朝不上,道士方士崇尚。31 穆宗開放月港,國貿獨厚泉漳。32 高張宰輔朝堂,繼光長城厚牆。33 神宗居正首相,裁冗土地清丈。34 一鞭徭役糧餉,税改利國利鄉。35 利瑪覲見明皇,西學傳教保障。36 水雷虎蹲響亮,援朝予日重創。37 緬戰受挫大傷,失地木邦孟養。38 薩滸由七罪狀,遼東快成異邦。39 東林黨爭動盪,罷朝消極對抗。40 軍費逾千萬兩,帝國怎不搖晃?41 光宗廢除稅礦,犒邊動用內帑。42 熹宗即位匆忙,木工不同凡響。43 忠賢掌權德喪,六君七賢國殤。44 思宗剷除閹黨,苛刻重罰輕賞。45 屢換替罪羔羊,遇事無臣敢幫。46 後金已成大恙,對陣少有勝仗。47 天災帶來饑荒,國庫空空蕩蕩。48 迎祥獻忠李闖,民變雪上加霜。49 凌遲崇煥名將,逼死傳庭棟樑。50 闖王進京行搶,崇禎煤山自戕。51 南明晚景淒涼,消逝長江後浪。52 1。1350年(元順帝至正十年)元順帝爲解決軍費及宮廷花費赤字,大量印行至正寶鈔,使得通貨膨脹。加上抽重稅(一般而言,元代因商業發達,稅賦較其他朝代低)及黃河密集地氾濫,造成各地起義。 返回 2。朱元璋初投靠紅巾軍地方軍頭郭子興,並娶其養女爲妻。後來獨自發展,1356年(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他攻下集慶作爲根據地,並採用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自此迅速壯大。 返回 3。1363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在鄱陽湖水戰中一舉擊潰陳友諒。1367年朱元璋進軍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再消滅張士誠,同年降伏東南沿海的方國珍。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即位,並北伐攻克大都。1371年(洪武四年),朱元璋派湯和、傅友德、廖永忠率大軍征服四川的明升,次年再將他安置在朝鮮半島,至今有明姓後裔6萬多人。 返回 4。見3。 返回 5。1375年(洪武八年),廖永忠因使用龍鳳圖形(僭越罪)遭賜死。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隱匿對其不利的奏摺及收賄被殺(並裁撤丞相一職位,直到明成祖才恢復丞相職位)。1390年,李善長被人舉發過去和胡惟庸關係密切又被殺,僅胡惟庸一案被殺的人竟達三萬人!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常遇春妻弟)謀反,使藍玉被剝皮殺死,功臣王弼、傅友德也被牽連致死,株連被殺者一萬五千。 朱元璋、朱棣雖的殘忍和其發達的特務系統(錦衣衛、東廠)有直接關係,雖然很多人遭連坐或含冤受害,但是這些人都是大小官員權貴,也使吏治相對清廉(怕貪瀆的把柄被特務抓到),對一般百姓影響不大。 返回 6。魚鱗冊是徵收土地壯丁錢糧的簿冊,因爲田地形狀像魚鱗而得名。黃冊以戶為單位,記載戶中的人口、名字、年齡、性別、田宅、資產等資料,是戶籍、賦稅、徭役的根據與基礎。 里甲制度是明初根據黃册籍魚鱗冊按丁抽稅及分配徭役的制度,後來越來越多戶籍資料造假、虛報、漏報而失去參考價值,才被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所取代。 返回 7。明代在六部各部中加入尚書一位,侍郎兩位,並廢除了三省中的中書省。 返回 8。1399年(建文元年),建文帝在齊泰、黃子澄建議下削藩,調走燕王朱棣轄下的軍隊,並把自己的人放在北平布政使及北平都指揮使。遂使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以「清君側、靖內亂」爲由起兵叛變。 建文帝犯了幾個大錯:第一,朱棣謊稱重病,要求建文帝放他的三位兒子回北方探視他,在黃子澄的建議下(齊泰反對),建文帝放回朱棣在南京作人質的三位王子,以為可以麻痺朱棣,反倒使朱棣能全心全意造反。 第二,建文帝下令只許生擒朱棣,使中央軍綁手綁腳,使朱棣在軍陣中更無所顧忌。「今爾將士與燕王對壘,務體此意,毋使朕有殺叔父名。」 第三,建文帝在軍事方面的建議多出自書生出身的兵部尚書齊泰與太常寺卿黃子澄,齊泰尚可,黃子澄則常出一些餿主意(但是建文帝更聽黃子澄的)。所以建文帝「靖難」之敗也是不重視軍事專業的結果。 第四,因爲大部分開國名將不是病死就是被朱元璋殺死,所以一開始建文帝命令守優於攻的六十五歲老將耿炳文北伐朱棣,初失利後耿炳文堅守河北真定不出,朱棣屢攻不下,只能撤軍。此時建文帝又在黃子澄的建議下(但齊泰反對),以開國名將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爲大將軍,率五十萬大軍再度北伐,朱棣聞訊大喜,因為若是把李文忠比喻爲趙奢,那麼李景隆只是趙括之流,後來李景隆果然被打得落花流水。建文四年,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見大勢已去,自焚宮室,下落不明。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惡之花 返回 9。翰林學士方孝孺爲當時最具聲望之大儒,而且擁護建文帝。朱棣攻克南京後想讓他起草登基詔書,但遭到斷然拒絕,於是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報復。 方家焚蛇族之果報 返回 10。朱棣即位(或篡位)後,命解縉收集天下藏書編輯,1407年(永樂五年)定稿,名爲《永樂大典》。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城及北京皇宮建成,朱棣下詔遷都北京。 返回 11。朱棣篡位後,爲塑造自己統治的合法性,不惜掩人耳目,亂改相關事實,謊稱自己是朱元璋元配馬皇后所生,但是仍有漏改之處。明代皇家機構南京太常寺《南京太常寺志》記載「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即朱元璋的短命皇太子朱標,建文帝之父)、秦愍王、晉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貴妃,生湘獻王、肅王、韓王、沈王;左四位皇貴人,生遼王;左五位皇人,生寧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所以朱棣實為碽妃所生。另外還有欺騙朵顏三衛的事件(見16A)。 朱棣的兇殘比朱元璋更勝一籌,除了抵死不從的方孝孺(見9)之外,死守濟南的鐵鉉、行刺朱棣失敗的御史大夫景清、建議建文帝削藩的兵部尚書齊泰與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子孫、後宮兩千八百宮女等的下場令人聞之色變。 返回 12。錦衣衛是朱元璋創設的特務機構,直接對他負責。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撤除錦衣衛的刑事權利,將刑事權交給刑部,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又將錦衣衛擴權。 朱元璋時宦官並無地位,他也不允許後世子孫讓宦官干政。朱棣即位後開始改變,設立了以宦官爲主的特務機構「東廠」。 返回 13。1400年(建文二年),大越(越南北部)胡季犛廢陳朝陳少帝,自行篡位,改國號為大虞。1404年(永樂二年),陳朝皇室後人陳添平輾轉逃到大明告知明成祖,朱棣派御史李錡往安南調查,李錡在回程遭到追殺未遂,明成祖聞之大怒。1405年(永樂三年),朱棣派將軍黃中帶領五千人護送陳添平回安南被胡季犛派兵埋伏襲擊。1406年,朱棣又派遣征夷將軍朱能、右副將張輔、左副將沐晟率八十萬大軍南征,朱能戰前先病死,右副將張輔代之。1407年八月,張輔、沐晟滅大虞國,太上皇胡季犛、皇帝胡漢蒼被俘押送往金陵(南京)。朱棣在安南設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安南自此北屬中國二十年。 1409年(永樂七年)朱棣派淇國公丘福率十萬大軍征韃靼,因輕敵又孤軍深入,遭到韃靼全部殲滅。1410年二月朱棣御駕親征,五月,率軍於斡難河打敗韃靼可汗本雅失里,又向東擊潰其丞相阿魯台,雖因糧草不濟且水源不熟而退兵,但韃靼不久對大明稱臣納貢。 1414年(永樂十二年),朱棣又親率明軍北伐瓦剌,於勿蘭忽失溫(蒙古烏蘭巴托東南)擊潰瓦剌三萬大軍,使瓦剌安份了好多年。 1421年(永樂十九年),韃靼又來犯邊,1422年朱棣又北伐,因韃靼阿魯台退兵而無功而返。接下來兩年阿魯台繼續與朱棣玩著「你退我進,你進我退」的遊戲。朱棣也終於在1424年七月征韃靼的班師途中駕崩。 綜言之,北方韃靼和瓦剌的威脅在朱棣的多次北伐下只是暫時消失,而非永遠根除,也爲日後明英宗親征瓦剌被俘的失利埋下伏筆。 返回 14。自1405年(永樂三年)至1421年(永樂十九年),朱棣派太監鄭和六下西洋宣傳朝貢制度。因為財力負擔太重,繼任的明仁宗一即位就中止了官方出海的行動。 返回 15。三楊指楊士奇、楊(子)榮、及楊溥。三人都是「五朝元老」,從建文帝時期任官,一同投降明成祖,再輔佐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朱棣攻入應天府後,楊(子)榮暗示他先到皇陵向朱元璋祭拜,之後得到重用。 返回 16。明宣宗多才多藝,長於鬥蟋蟀、射獵、畫畫等。 明朝初期在各地廣集太監(例如明軍攻克大虞國[越南北部]的東都昇龍後,閹割了不少童男送往金陵),造成太監的口語溝通有困難,所以明宣宗設置內書堂,教太監們讀書寫字,用心雖好,但是造成日後宦官干政的大患。 返回 16A。明初蒙古粗分為三大部分:韃靼、瓦剌、和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朵顏三衛位於大興安嶺以東。靖難時朱棣向朵顏三衛借用三千精銳騎兵,朱棣即位後要將大寧衛割讓給朵顏三衛作為回報,後來卻食言。明宣宗時朵顏三衛率萬餘騎兵來犯,明宣宗率三千騎兵御駕親征,大勝而回。 1418年(永樂十六年),安南人黎利發動藍山起義,開始了十年的抗明戰爭,1427年(宣德二年),黎利請求大明册封陳暠(暠音搞)為安南國王,明宣宗為免連年對安南征戰,於是下詔征夷將軍王通自安南撤軍,並册封陳暠為安南國王。1428年(宣德三年),黎利篡位,改國號大越,並遣使入大明納貢謝罪,明宣宗於是又册封黎利為安南國王。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惡之果 返回 17。1449年(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也先率大軍南侵,明英宗在大宦官王振的建議下率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不料也先用誘敵深入之計擊敗駙馬都尉井源的先遣部隊,明英宗在班師回朝路途上的土木堡被瓦剌追上並俘虜,所剩甲兵精騎不足十萬。 返回 18。1449年英宗被俘之後,原來在北京的監國英宗之弟郕(郕音成)王朱祁鈺即位,為明景帝,並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也先打鐵趁熱,直接包圍北京,但是在兵部尚書于謙的帶領防禦之下無功而返。正統十五年(公元1550年),也先釋放明英宗,雙方又恢復朝貢貿易的關係。 返回 19。明英宗回北京後就被當朝的明景帝軟禁在南宮由錦衣衛看守。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明英宗原來的太子(後來的明憲宗朱見深)也被廢,改立明景帝之子朱見濟為太子,公元1453年朱見濟過世,但是朱見深也沒有被重新被立為太子。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景帝病重,提督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率軍攻入南宮,擁護明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 返回 20。明英宗復辟之後,在徐有貞的建議之下斬了兵部尚書于謙,事後後悔莫及。此後勤政愛民,重用賢臣李賢、彭時,並先後將石亨、徐有貞、曹吉祥治罪,駕崩前還廢除了宮妃殉葬制度。 返回 21。明憲宗在被明景帝廢去太子時嘗盡人間冷暖,只有一位叫萬貞兒的宮女對他不離不棄,造成他對這位大他十九歲的宮女百般依賴,即位後就封她為妃。 明憲宗在位前期乾乾夕惕,時勵精圖治,使明代人口在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達到最高峰(七千多萬人)。另外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明憲宗重用左都御史王越,王越亦不負眾望,在與蒙古韃靼一系列對陣中收復河套地區。 返回 22。明憲宗在位後期重用宦官汪直及梁芳,並縱容汪直在西廠為所欲為,所幸後來總算裁撤西廠。 返回 23。由於明憲宗寵幸的萬貞兒無子嗣,於是就暗中逼所有懷孕或可能懷孕的妃嬪宮女喝上墮胎藥,明孝宗是明憲宗寵幸的一位宮女所生,出生之後消息被封鎖(怕又被萬貞兒害死),連明憲宗也不知道,又在廢皇后吳氏的暗中庇蔭之下長大。 明孝宗在位初期頗多建樹,自己十分節儉,除張皇后外,沒有納其他嬪妃(在歷代皇帝中,亦屬罕見之極),又減免稅賦,每天視朝兩次,除了言路大開,還進行司法改革。又曾命劉大廈、白昂治理黃河水患有成,並以徐貫疏通蘇州吳淞江的河道淤積,解決了氾濫問題。由於以上之政績卓著,明史稱之為「弘治中興」。 返回 24。在弘治後期,明孝宗突然變成揮霍無度,浮濫賞賜藩王土地田房,又迷上齋醮(道教特有的祭祀儀式,自然也需要大量銀兩籌辦),把國家的太倉庫銀轉入自己的內庫,以致於財政入不敷出。 返回 25。劉六(劉寵)、劉七(劉宸)被劉瑾家人梁洪索賄不成,就被誣告為「畿南大盜」,於是於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起事,隔年攻陷束鹿縣城,正德七年,朝廷以十萬大軍圍剿平叛。正德十二年,韃靼達延汗(大元汗)來犯,聞明軍前來便望風而逃。 值得一提的是,明武宗時太監劉瑾設立了大內行廠,又是一個特務機關,劉瑾還和張永、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被稱為「八虎」。正德五年,張永與楊一清密奏劉瑾謀反,於是劉瑾被抄家並凌遲處死,內行廠與西廠一併被裁撤(明武宗為數不多的德政。西廠雖於明憲宗時期被廢,又於明武宗前期短暫恢復。),劉瑾被抄獲黃金12,050,000兩,白銀259,580,000兩,亞洲華爾街日報在2001年據此將劉瑾列為過去一千年世界最富有的50人之一。 返回 26。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寧王朱宸濠私造佛郎機銃(一種小型的後裝式滑膛加農炮,銃音沖的四聲chong4)準備反叛,正德十四年6月,朱宸濠在南昌叛亂,南贛巡撫兼都察院僉都御史王守仁與吉安知府伍文定聯合勤王,並於7月在鄱陽湖擊潰寧王艦隊,殲敵三萬餘人。從上一任皇帝(明孝宗)的獨厚藩王到下一任明武宗時兩王反叛(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也反叛,寘同置,鐇音凡),只能說因果來得真快。 可以對照的是,之前明太祖朱元璋大量分封自己的兒子為具有實權的藩王,也給建文帝帶來麻煩,之後的燕王朱隸(明成祖)與寧王朱權聯合叛變也與此過度分封有關。 返回 27。明武宗駕崩後,由於沒有子嗣,由明孝宗異母弟之子朱厚熜(熜音聰)即位,為明世宗,明世宗上任之初任用內閣首輔張璁推行改革,獎勵耕織並減輕賦稅,並終止外戚的冊封,還探勘皇家及藩王的田莊,以免其巧取豪奪民間土地,此外,還屢次解決邊患問題,史稱「嘉靖中興」。 返回 28。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日本大名細川氏和大內氏在中國發生爭貢之亂(進貢制度其實是變相的對外貿易制度),造成明世宗裁撤廣州、泉州、寧波三個市舶司(市舶司相當於海關),又嚴格執行海禁,使海上對外貿易受挫,轉為地下化。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倭寇真相 返回 29。在海禁法下,海岸對外貿易自然是違法的。汪直(與明憲宗時期的宦官汪直同名同姓)是海岸走私集團最高統領,其大本營在日本九州的平戶島(因爲之前的中國海岸交易基地都被明朝朱紈[紈音完]、俞大猷派兵搗毀),但是其集團成員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可以對比於明末的鄭芝龍)。汪直之前一直希望朝廷能適度開放海禁,也盡力配合,但是換來一次次無情的打擊。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胡宗憲被委以東南沿海緝私重任,約見汪直談判,結果胡宗憲竟然不守信用將其拘捕殺害。汪直下屬大眾自此不再相信朝廷,與官府誓不兩立,展開一系列的報復行動。 返回 30。明朝之所以在某些皇帝不視朝還能維持流暢的運作就是因為這套內閣制度,這套制度並不妨礙皇帝的決斷權,只是將政事化繁為簡,也節省了皇帝的時間。譬如明世宗在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就不視朝了,他迷上長生不老之術以及道教的齋醮(方士陶仲文因此平步青雲),當時內閣首輔是賢相張璁,嘉靖十四年,張璁辭官養病(四年後過世),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夏言升任內閣首輔,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夏言因嚴嵩讒言被斬首,嚴嵩就成為內閣首輔,不久其子嚴世蕃也得到重用,嚴嵩父子自此權傾天下近二十年。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道士藍道行扶乩時對明世宗說「今日有奸臣奏事」,世宗不久就看到嚴嵩。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明世宗命林潤巡察江南,林潤上奏嚴世蕃「有負險不臣之心」,再加上政敵落井下石,嚴世蕃同年被斬首,嚴嵩亦被抄家,兩年後病逝。 返回 31。詳見30。 返回 32。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明世宗駕崩,第三子朱載垕(垕音後)即位,是為明穆宗。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請求重開市舶,明穆宗從善如流,開放漳州的月港對外貿易,但只允許泉州與漳州的商人進行對外貿易,而且排除對日貿易(應該是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日本人的爭貢之亂以及之後假冒日本人的倭寇騷擾事件所導致),史稱「隆慶開關」。 返回 33。明穆宗時內閣首輔高拱與閣員張居正等主政,除隆慶開關之外,還於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與韃靼首領俺答汗達成達成了封貢及互市的成果,,史稱俺答封貢。大體維持了與蒙古之間的和平直到明朝結束。 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戚繼光被任命為薊州、保定、昌平三鎮練兵事,其任內增修加固長城,並修築三千多個禦敵台。 返回 34。明穆宗好色早亡,只在位六年,之後由第三子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即位。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張居正為內閣首輔,實行對大小官員考核的考成法,並裁減大量冗員。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張居正實施清丈土地,使得隱瞞的田地浮出水面,增加了田賦稅收。 返回 35。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張居正又實行一條鞭法,即按照土地大小及人丁多少折合為貨幣與白銀,並由官府主動徵收,如此簡化了稅法與役法。隔年,張居正病逝(死後被政敵鬥爭,又被抄家),明神宗親政。 返回 36。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由澳門登陸來中國,除了宣揚天主教之外,還傳授西方的天文、地理(繪製<坤輿萬國全圖>,為中國第一部世界地圖,日本稱在日本十七、十八世紀的地圖實淵源於此圖)、數學(翻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等書)等知識。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利瑪竇得到明神宗特許可長住北京。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利瑪竇病逝北京,又得到特許可在北京安葬(否則要到澳門安葬)。 返回 37。朝鮮之役為萬曆三大征(萬曆年間對外的三次勝仗)之一,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動員近二十四萬兵力跨海侵略朝鮮,明朝以防海禦倭總兵官李如松率明軍約三萬四千援助朝鮮(當地約有十七萬兵力)對抗日本侵略。後來朝鮮李舜臣等水軍切斷日本海上補給而使日本戰事不利,使日本陸軍暫時佔領朝鮮南部四道,就提議中日議和以爭取時間(中國當時還是朝鮮的宗主國)。 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日本再派陸軍十四萬人,水軍兩萬兩千人大舉進攻朝鮮,明神宗以備倭總兵官麻貴率明軍七萬五千再援助朝鮮(當地已有十九萬兵力),雙方互有勝負。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8月,豐臣秀吉逝世,他過世的消息被封鎖,而且日軍被下令悄悄自朝鮮撤退,自此日軍便勝少敗多。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月,明軍班師回朝。 水雷及虎蹲炮(一種小型管身火砲)是明軍當時使用的兩種先進武器,水雷用於水軍,虎蹲炮用於陸軍。 返回 38。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起,緬甸王莽應里兩次向北擴張都被明軍擊潰。緬軍又於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逐漸向北蠶食大明領土,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明朝孟養失守,兩年後,緬甸王阿那畢隆又攻佔木邦,明朝並未力圖收復,於是不了了之。 返回 39。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後金國(大清的前身)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理由對明宣戰,攻陷撫順、東州、撫安堡、馬根單堡、清河堡等地,遼東戰事危急,史稱撫清之戰。范文程於此役降清,並受到重用,成為努爾哈赤至康熙四帝之元老重臣。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朝廷命已經回鄉的前山海關總兵杜松、前遼陽總兵劉鋌、開原總兵馬林、遼東經略楊鎬、以及遼東總兵官李如柏(名將李成梁之子)率明軍八萬八千人聯合朝鮮軍一萬三千人(應該是對大明援助朝鮮之役的投桃報李)及海西女真葉赫部軍一萬人兵分四路征討後金國,後金國當時有八旗兵約六萬餘人。 二月二十九日,西路明軍統帥杜松率兩萬人冒雪強行至渾河岸,在薩爾滸山(今撫順大夥房水庫附近)紮營,想要拿下後金都城赫圖阿拉(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西邊重鎮界凡城,不料後金在此以逸待勞,準備已久。三月初一,努爾哈赤以五旗三萬七千騎兵衝擊薩爾滸的杜松明軍大營,大破之,兩萬明軍全軍覆沒。 三月初二,北路明軍統帥馬林率二萬餘人正在薩爾滸西北富勒哈山的尚間崖兵分三處(龔念遂營、馬林營、潘宗顏營)駐紮,三月初三,努爾哈赤又以優勢兵力乘勝而來,再先後各個擊破龔念遂營、馬林營、及潘宗顏營,全殲明軍,只有在對陣以火器為主的潘宗顏營時損失慘重。北路明軍的葉赫部盟軍一萬人聞風而逃。 東路明軍統帥劉綎率一萬餘人與朝鮮姜弘立的一萬三千人由東面佯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但是東路軍並無火器,兵力最弱。三月初三,東路軍已到達赫圖阿拉東七十里的阿布達裏岡(遼寧省桓仁縣),努爾哈赤決定誘敵深入,讓劉綎軍在狹隘的地形中行軍。三月初五,四貝勒皇太極攻占阿布達裡岡山頂俯攻明軍,大貝勒代善則攻擊明軍側翼,劉綎軍敗退後又遭遇假裝大明西路杜松軍的二貝勒阿敏後金軍隊,於是東路明軍又全軍覆沒。後金軍再轉攻朝鮮姜弘立軍,大勝之,姜弘立率朝鮮軍投降。 南路軍李如柏率領二萬餘明軍,於三月初一由南方進攻赫圖阿拉,在聽到大明西路杜松軍、北路馬林軍戰敗後大驚畏卻。三月初四,副參將賀世賢建言急救東路的劉綎軍,李如柏不納,三月初六,遼東經略楊鎬急令南路李如柏南路軍回師,李如柏回軍時遭後金軍偷襲,損失千餘人。 對後金國歷時一週的薩爾滸之戰後,大明在山海關外只剩下杏山、塔山、錦州、寧遠等關寧防線(以及兩年以後[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孤懸在鴨綠江口的毛文龍東江軍),對後金國由戰略攻勢轉變為戰略守勢。 返回 40。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起,以研習理學為主的東林書院師徒漸漸習於議論時政,被稱為東林黨。萬曆三十三年乙東林黨人楊時喬主持巳京察時(京察是明朝以後朝廷京官的考察,又稱內計),發生「楚太子案(偽楚王案)」,引起齊楚浙黨的沈一貫與東林黨的沈鯉兩大集團鬥爭,沈鯉趁機貶謫浙黨官員,沈一貫稱病不出,隔年沈鯉亦罷官回家,內閣只剩朱賡(賡音庚)。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無派系背景的吏部尚書孫丕揚主持辛亥京察時,周永春等人謀劃傾覆東林黨失敗,黨爭愈加激烈。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浙黨的吏部尚書鄭繼之主持丁巳京察,齊楚浙黨聯合排擠東林黨人,朋黨之爭已成燎原之勢。 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起,明神宗以身體不適原因停止視朝,言官屢次上奏反對未果。在定陵發掘以後發現明神宗的骨骼有長短腳的現象,說明了他的短腳可能有肌肉萎縮的問題。 返回 41。萬曆三大征為援朝抗日之役、對蒙古哱(哱音波)拜的寧夏之役、以及平定貴州土司楊應龍的播州之役,雖然萬曆三大征均以勝利告終,但是估計這八年耗費了11,600,000兩白銀(<王德完傳>:「近歲寧夏用兵,費百八十餘萬;朝鮮之役,七百八十餘萬;播州之役,二百餘萬」),如果在加上對緬甸用兵及對後金國的薩爾滸之役(均以失敗告終),說是動搖國本也不誇張。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白銀帝國 返回 42。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駕崩,長子朱常洛即位,為明光宗。他立即廢除礦稅,還發內帑犒賞遼東前線戰士,又召回獲罪的言官,可惜在位不足月便因「紅丸案」暴斃。 返回 43。明光宗在朝不滿一個月駕崩後,皇長子朱由校倉促即位,年僅十四歲,為明熹宗。撫養皇帝的李康妃(李選侍)霸佔乾清宮,想要專政,被東林黨人左光斗、楊漣識破,並將李康妃移居他處,史稱「移宮案」。由於明熹宗未接受正規教育就即位,又專精並沉迷於木工,就將政事委托給幼年的舊識太監魏忠賢(也是李康妃的內侍),同時明熹宗寵信的乳母客氏剛好是魏忠賢的對食(太監相好的宮女),為魏忠賢把持朝政創造了條件。 左光斗、楊漣等東林黨人由於護駕有功,所以在明熹宗初期勢力抬頭。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東林黨領袖吏部尚書趙南星主持京察時(京察是明朝以後朝廷京官的考察,又稱內計),又排擠齊楚浙黨人。 返回 44。魏忠賢起初想要拉攏東林黨人來壯大自己,沒想到自認為正人君子的東林黨人對這位宦官不屑一顧,於是魏忠賢轉而拉攏東林黨人的政敵,也就是齊楚浙黨(以及背叛東林黨的阮大鋮[鋮音成]等原東林黨人)。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東林黨人楊漣彈劾魏忠賢未果,加深了魏忠賢剷除東林黨的決心。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左光斗、楊漣等東林六君子因熊廷弼案遭到彈劾被捕,五人在獄中被拷打致死,逃過一劫的顧大章也自殺殉節。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魏忠賢偽造織造太監李實的奏摺,舉發東林七賢貪污並將六人逮捕入獄(只有高攀龍投水自盡因而未被逮捕。繆昌期則是因為汪文言案被捕),六人在獄中全被拷打致死,同年乾脆把東林書院也毀了。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魏忠賢:道德下的蛋 返回 45。明思宗即崇禎皇帝,此人勤儉勤政,初期聽政即剷除魏忠賢等一干弄權宦官。但是其性格多疑猜忌,對臣下有功微賞,有過重罰。另一個致命傷是把皇帝該負的責任推給臣子,再予以重罰,下屬做出建議或執行政令時有不能出一點差錯的壓力,還要擔心成為替罪羔羊,造就出一群唯唯諾諾的臣下。 領導統御時,對臣子犯下可以原諒的錯不能處罰過重,例如秦始皇派遣李信率20大軍伐楚大敗,如果當時李信被處死,就沒有後來李信滅亡燕國齊國之舉了。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一樁大案的背後 返回 46。詳見45。 返回 47。明熹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起,孫承宗擔任遼東經略,因明軍面對後金的騎兵屢居下風,孫承宗便採取逐次修城、步步進逼的策略,剛好後金努爾哈赤正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作戰而無暇顧及進攻大明,這個修城策略表面看起來便覺得有效(其實是敵人沒有出現)。幾年之間就修了大城九座,堡壘四十五座,代價是國庫空虛以及賦稅提高。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柳河之役,馬世龍貪功兵敗,但是損失不大。 後金第一次攻入長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皇太極借刀殺人(讓袁崇煥殺掉心腹大患毛文龍)後,與袁崇煥議和失敗,十一月,率十萬精兵兵臨北京城下,孫承宗、袁崇煥勤王成功,但皇太極仍大肆搜刮而去,此為「己巳之變」。隔年,袁崇煥遭朝廷處以凌遲極刑。 後金第二次攻入長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宣府、大同等州縣被後金皇太極襲擊。正在包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的山西總兵曹文詔被調往懷仁防守。 清軍(皇太極在此年更改國號)第三次攻入長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阿濟格攻克十六城,俘獲人畜近十八萬。史稱「丙子虜變」。 清軍第四次攻入長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多爾袞、豪格等攻克通州、涿州、濟南府等地,明將盧象昇、孫承宗戰死。朝廷急詔正在圍剿李自成的洪承疇及孫傳庭回京防守,間接救了李自成一命。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至崇禎十五年的松錦之戰以清軍大勝收尾,洪承疇、祖大壽降清,此後明軍就只能在山海關之後防守了。 返回 48。當時連海南島都下雪,農作物歉收加上連年征戰耗費糧餉,國庫所剩無多。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白銀帝國 返回 49。其實明末民變初期,高迎祥勢力最大,自稱闖王。李自成是其外甥,張獻忠則是高迎祥的下屬,都自稱闖將。祟禎九年(公元1636年),高迎祥高迎祥被陝西巡撫孫傳庭俘虜至北京受死,餘部由李自成統領,也自稱闖王,往黃河流域發展。兩年後,李自成被洪承疇與孫傳庭伏擊潼關南原,幾乎全軍覆滅。祟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孫傳庭在瘟疫流行軍中的情形下,因朝庭催戰甚急且支援不力(糧草供應不足),被捲土重來的李自成率十萬大軍攻克陣亡。 張獻忠則與李自成不和分裂,往長江流域發展,後來與朝廷降叛反覆,輾轉盤據四川。 返回 50。明末的衛所官軍戰鬥力已大不如前,袁崇煥的關寧鐵騎算是民兵。他曾在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的寧遠之戰打退努爾哈赤以及1627年的寧錦之戰打退皇太極,但是這些都是在孫承宗耗費財力築城的基礎上辦到的,擅長的戰法是依據固若金湯的城堡來防守反擊,而無法給予對方致命性的毀滅(即使如此,明軍有這樣程度的將領也很少了)。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袁崇煥遭到凌遲。雖然袁崇煥在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有自作聰明擅殺毛文龍之舉,但是袁崇煥在關寧軍中有難以取代的穩定軍心作用,其實崇禎帝若讓其戴罪立功,明朝或許還可以續命更久。 孫傳庭部分請見49。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一樁大案的背後 返回 51。詳見視頻崇禎為什麼跑不了 返回 52。「長江後浪」指清朝。 其他細節詳見視頻南明死局(一)、 南明死局(二)、 南明死局(三)。 返回 以下取自網路的視頻參考: 明成祖分析 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分析 明憲宗的戀母情結 明世宗(嘉靖)剖析 明神宗-定陵考古 張居正改革 倭寇非倭? 魏忠賢:道德下的蛋 袁崇煥、孫傳庭 崇禎為什麼跑不了 崇禎推諉卸責 白銀帝國 張獻忠寶藏 李自成下落 南明死局(一) 南明死局(二) 南明死局(三)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