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簡視巴比倫
2018/04/08 01:04:18瀏覽1826|回應5|推薦43
簡視巴比倫(至西元前)

會寫這段巴比倫小詩的緣起是以前一位尊敬的前輩敘述的歷史,他的講話有一小段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這樣,猶太人被新巴比倫帝國滅國後,很多人都被抓走當奴隸(這就是「巴比倫之囚」的由來),猶太奴隸並不是都被當作純粹消耗體力的勞工,而是依照他們的專長分配工作,而新巴比倫帝國當時有先進的圖書館(與亞述帝國先進的圖書館一脈相承),猶太奴隸中有學問的人就被分配到圖書館,這些人抄襲了很多文獻,有些變成了猶太諸多典籍的一部分,等到新巴比倫帝國亡國後,所有圖書館文獻終不可得,而留下的只有猶太學者的記載了,有點像是秦始皇焚書後,今文尚書只能出於老博士伏生之口。




南北城邦貫美索,蘇美阿卡亞述國。1 (Sumer, Akkad, Assur or Assyria)

元前四千蘇美興,楔形字創泥版作。2 (cuneiform[wedge shaped] script)

前兩千三阿卡德,統一蘇美疆土擴。3

前兩千一阿卡亡,烏爾驟興法典刻。4 (Ur)


前兩千埃蘭阿摩,聯軍齊來滅烏爾。5 (Elam[伊朗最古老的文明], Amurru or Amorite[阿摩即阿摩利人])

前一千九巴比倫,貿易要衝土肥沃。6 (Babylon)

傳至六代王漢謨,法典再頒霸兩河。7 (Hammurabi, 1792—1750 BC , 阿摩利人[Amorite])

前一千六西臺侵,攻滅巴比呼嘯過。8 (Hittite, 大致位於安那托利亞/土耳其半島內)


伊新續巴比第二,第三王朝加喜特。9 (Isin。Kassites, 1595-1160 BC , 源自伊朗西北部扎格羅斯山脈)

西臺埃及成盟邦,貴族官吏稅徭赦。10

界碑磚雕馬戰車,亞述埃蘭戰逾和。11

前一千二第四朝,巴比倫人王位坐。12


屢成附庸因羸弱,強權干涉度渾噩。13

閃族埃蘭移民來,巴城仍是小規模。14

元前七百四十多,亞述稱霸帝提格。15(Tiglath-Pileser III)

前六百五巴尼拔,遠征埃及奏凱歌。16(Ashurbanipal)


亞述軍強好掠奪,鎮壓起義終釀禍。17

巴比獨立聯米底,瓜分亞述再復活。18

新巴比倫王那勃,尼布繼位營建火。19 (Nabopolassar, 626-605 BC as a king, 迦勒底貴族。Nebuchadnezzar II, 605-562 BC as a king)

空中花園造奇蹟,巴比倫城大建設。20


征服猶大圍推羅,至末王那波尼得。21 (Nabonidus, 556-539 BC as a king)

前五三九波斯犯,牆下進占厚城郭。22

巴城文明再斬獲,兩百年後又沒落。23

前三三一亞歷山,征服巴城歸繼者。24 (繼者: 亞歷山大部將塞琉古一世)


戰爭仍頻刀霍霍,巴城遷民趨殘破。25

前一四一安息收,處處荒蕪莫奈何。26 (安息帝國, 帕提亞帝國, 波斯第二帝國)



兩河流域及敘利亞的時間與分佈國家圖表

















1.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在約公元前3000年(3000 BC)前,三支活躍在這裡的民族從南到北依序是蘇美(Sumer)、阿卡德(Akkad,閃族人,位於亞述西南和蘇美爾以北)、及亞述(Assur or Assyria)。其中以蘇美族最早發跡,來自西南方的阿卡德族其次,而亞述族則在後來興起。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在《聖經》中稱為「伊甸園」,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兩河流域)。

返回











2, 蘇美人在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發明楔形文字(由象形文字逐漸簡化而成,幾乎和古埃及文同時),他們用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烘乾,成為泥板。

返回








3, 阿卡德帝國(Akkadian Empire,2334-2193 BC)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第一個講閃族語(Semitic)的帝國,也是目前發現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帝國(上古埃及只滿足帝國三要素[君主世襲制度、軍事經濟強大、對外擴張成功]的前兩個,所以只能算是王國),其融合了蘇美族文化(包括楔形文字)並加以發揚光大。他的疆域南方的藍色部分是海,可見在幾千年兩河流域的沖積之下,陸地面積增加許多。





另一張阿卡德帝國疆域圖(2300 BC)。北方的胡里安王國(Hurrian Kingdoms)與八百年後的米坦尼(Mitanni,創建於1500 BC)國([見10附圖)同為胡里安人(Hurrians)所建立,西方的AMURRU即為阿摩利人(AMORITE)所在。圖中左下角紅星所標記的薩爾貢(Sargon)是阿卡德帝國的創建者,於2334-2315 BC在位。他與後來亞述帝國的國王薩爾貢一世、薩爾貢二世不同。

返回










4, 遊牧民族的古提人(原在伊朗西南部的扎格羅斯山)在約公元前2150 (BC)年推翻阿卡德帝國後建立古提王朝(Gutian dynasty, 2150-2050 BC)但是其統治相對鬆散。後來蘇美爾城邦的烏魯克(Uruk)城主烏圖赫加爾將古提人逐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德國學者亨寧認為古提人輾轉遷徙至中國河西一帶形成大月氏)。公元前2113 (BC) 年,蘇美爾城邦的烏爾城主烏爾-納姆擊敗烏圖赫加爾並統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建立烏爾帝國(Ur Empire, 2112-2004 BC),又稱烏爾第三王朝,烏爾第三王朝留下了許多文獻,包括《烏爾納姆法典》的一部分,《烏爾納姆法典》是人類目前發現最早的法典。

返回








5, 烏爾第三王朝末代國王伊比辛在位期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的古亞述帝國專心殖民小亞細亞,無力再干預今敘利亞(Syria)及迦南(Cannan,地中海東岸沿海低地)一帶的閃族阿摩利人(Amorite or Amurru)向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發展,於是阿摩利人不斷向烏爾國移民侵擾,烏爾國東邊的埃蘭(Elam)也反叛。公元前2006(BC)年,埃蘭(Elam)攻陷烏爾城,伊比辛被俘亡國。

返回












6, 公元前1894(BC)年,閃族的阿摩利人蘇姆阿布姆(Sumuabum, Amorite or Amurru)已將巴比倫建設為一個獨立的城邦。

返回








7, 阿摩利人在巴比倫城的第六代君主漢摩拉比(Hammurabi, 1792—1750 BC )後來用武力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於蘇美爾和阿卡德帝國之地建立了巴比倫尼亞),頒布了著名的《漢摩拉比法典》並刻在高兩米多的石柱上,內容共有282條。巴比倫尼亞以閃米特的阿卡德語為官方語言,還保留當時不太流行的蘇美爾語作為宗教用途。

返回












8, 漢謨拉比死後,古巴比倫帝國迅速瓦解,只剩下巴比倫城少數地區還在掌控範圍。公元前1595(BC)年,位於安那托利亞/土耳其半島內的西臺人(Hittite)攻入巴比倫城,後來因為西臺宮廷政變,於是大肆掠奪巴比倫尼亞後不久就匆匆返回,沒有對兩河流域進行有效控制。

返回








9, 在西臺人劫掠巴比倫城後(1595 BC),蘇美爾土著的伊新人(Isin)短暫統治巴比倫城,是為巴比倫第二王朝。說著不同語言的加喜特人(Kassites)從古伊朗西北部扎格羅斯山脈遠道而來,占領巴比倫城,是為巴比倫第三王朝(1595-1160 BC)。公元前13世紀初,由於亞述的強大威脅,使西臺、埃及和加喜特巴比倫第三王朝結盟。

返回








10, 加喜特王國(巴比倫第三王朝)對外與西臺、埃及結盟,對內保存兩河流域固有文化及阿卡德語言文字,將王室地產及奴隸分給貴族和官吏,並免除其賦稅和徭役。圖中的米坦尼(Mitanni)是由胡里安人(Hurrians)於約公元前1500(BC)年所建立,後來被東方的鄰居,亞述王亞述尼拉里五世(755-745 BC在位)所滅。





1290 BC,西臺(Hittite)帝國全盛疆域圖。(以下節錄自BBC中文網站:)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2993659
到公元前1250年,問題正在累積。一位西臺皇后向埃及求助,她說:"我的土地沒糧"。一名敘利亞商人則警告說:"我們家有饑荒,如果你們不趕快到這裏,我們都會餓死"。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埃及人開始向鄰國送物資。即使在青銅時代,當時的政府也熱衷於推廣國際援助項目。一位法老誇口說,是他「讓船隻運糧食,使西臺人在這片土地上得以生存"。
儘管有這樣的國際合作,但也還是不夠。居住在宮殿周圍的人是否因為沒得到食物或者失去工作而轉向統治者,這一點還不清楚。但農作物和經濟上的失敗,則引發了內戰和難民的大規模逃亡。
實際上,希臘的鄰居西臺人的現代文獻裏記錄說,"希臘在安納托利亞(全境在今日之土耳其)西海岸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歷史研究協會的斯皮羅斯·巴卡斯(Spyros Bakas)說,一個希臘統治者"指揮100輛戰車和一支步兵部隊反對西臺王子"。
雙方當然在特洛伊(Troy,西臺語稱為Wilusa,見圖,這是一個盧維語[Luvian/Luish]城市,有時和西臺人結盟)發生衝突。有一次,特洛伊的王室被廢,還有一封西臺人給希臘國王關於特洛伊和平交易的信。
萊斯利·菲頓(J Lesley Fitton)說,這並不能證明《荷馬史詩》的凖確性,但是"特洛伊顯然是一個可以積聚巨大財富的地方,所以總是會吸引那些想要洗劫它的人"。

特洛伊當然是在公元前1200年被洗劫了,儘管它和希臘沒有任何東西(希臘的記錄只不過是行政清單)來說明事情的真相。但在敘利亞,我們確實聽到更多受害者的聲音。
烏加裏特(Ugarit,見圖,在今敘利亞境內)的統治者被快速發展的事件打亂了陣腳,並求助說:"我所有的部隊和戰車都在西臺的土地上,我所有的船隻都在魯卡的土地上,所以這個國家自己拋棄了自己。"。
他的求助無人願意聽;也許他的鄰居也很難受。如果有任何援助就位,也來得太遲了。 "當你的使者到達時,軍隊遭到羞辱,城市被洗劫,我們的食物被燒燬,葡萄園也被毀壞。我們的城市被洗劫了,願你知道!願你知道!"
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可能會被賣做奴隸,或者隨著社會的瓦解而成為難民和無法無天的無賴。(節錄完畢)

返回







11, 加喜特王國(巴比倫第三王朝)以「庫都路(Kudurra)」界石來保障貴族和官吏這些人的領地,以較有效率又易普及的磚雕來取代石雕,並運用大量馬匹及車輛以增強軍事及便利交通。加喜特巴比倫王國與北邊的亞述(Assyria)王國戰和不定,又與東邊的埃蘭(Elam)則是征伐不斷,公元前1157(BC)年,加喜特末代國王恩利爾納丁·阿基(Enlil-nadin-ahi)被埃蘭人擄走,加喜特巴比倫被埃蘭吞併。

返回







12, 中亞述時期的亞述王圖庫爾提-尼努爾塔一世(Tukulti-Ninurta I, 公元前1245年—公元前1208年在位)於公元前1235(BC)年一度征服巴比倫尼亞。後來巴比倫人馬爾杜克·卡比特·阿海舒(Marduk-kabit-ahheshu, 約1157—1140 BC在位)進攻亞述並驅逐埃蘭人,建立了巴比倫第四王朝,下兩任的繼任者還是多次入侵亞述,傳至第四代君主尼布甲尼撒一世(Nebuchadnezzar I, 1125–1104 BC),雖然無法再戰勝亞述,但是他在盛夏出奇不意地進軍埃蘭(Elam),並攻陷其首都蘇薩(Susa),還奪回馬爾杜克神像(Marduk, 與巴比倫第四王朝開國者無關),這個神像是先前埃蘭王庫都爾-納亨特(Kudur Nahhunte)推翻加喜特王國(巴比倫第三王朝)時洗劫巴比倫文物的戰果。雖然這位尼布甲尼撒一世並不像 《聖經》提到的尼布甲尼撒二世那麼有名,但是埃蘭被他滅亡後一蹶不振了三百年,直到前8世紀才慢慢復甦。


尼布甲尼撒一世三傳至馬爾杜克·沙皮克·澤瑞(Marduk-shapik-zeri, 1081-1069 BC),阿拉米人崛起(Aramean,來自今敘利亞南部,即《聖經》提到的亞蘭[Aram]地區),形成巴比倫及亞述的威脅。當巴比倫王馬爾杜克·沙皮克·澤瑞求見亞述王亞述貝爾卡拉(Ashur-bel-kala,1074-1057 BC)以尋求結盟時,巴比倫城竟然被阿拉米人阿達德·阿普拉·伊丁那(Adad-apla-iddina, 1068-1047 BC在位)篡位,阿達德·阿普拉·伊丁那還娶了一位亞述公主而得到亞述王的承認 (漢代初期為求北方和平而對匈奴和親;古朝鮮對於蒙古人為求自保,也對蒙古皇帝的公主求親;這種「姻親求和」的方法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不過,這位阿拉米篡位者卻是一位稱職的巴比倫王,維持著巴比倫的祭祀傳統並大修神廟,還在外敵(亞述、阿拉米、蘇提安[Sutean])的進犯下加強防禦工事(雖然效果有限)。《聖經》記載阿拉米經常與以色列交戰,今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地還有許多阿拉米人的後裔,他們主要信奉基督教,風俗與生活類似亞述人,教會語言仍是阿拉米語(阿拉米語在公元前1000[BC]年至公元7世紀是西亞的國際性語言之一,目前仍在使用)。


830 BC,阿拉米人(Aramean)來自今敘利亞南部,即《聖經》提到的亞蘭[Aram]地區。 返回
















13, 743 BC,烏拉爾圖(Urartu),亦見12。公元前1180年(1180 BC),來自巴爾幹半島的弗里吉亞(phrygia)人將小亞細亞的西臺帝國解體(西臺帝國糧食不繼是主因[見10及西臺帝國附圖],也造成製鐵技術的外流)。公元前1000年(1000 BC)左右,埃蘭正值漫長的衰弱期,古埃及正值分裂的第二十一王朝(利比亞人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取得自治權,而埃及南方則在底比斯阿蒙神廟的大祭司掌控之下),只有北方的烏拉爾圖(Urartu)能夠對他形成威脅,這些外在條件為亞述帝國的強大提供了有利的背景,亞述帝國的沙爾馬納塞三世(839-824 BC)就獲得了巴比倫尼亞的宗主權,於是巴比倫常在亞述附庸與亞述傀儡的身份之間遊走。


800BC 有顏色的部分為原西臺帝國解體後的殘存疆域(Neo Hittite),與10的西臺帝國全盛期地圖比起來縮小了許多。這張新西臺小圖在15的附圖裡被算作亞述帝國的附庸(vassal),與同時代的巴比倫命運相同。

返回



















14, 雖然東邊正值中衰期的埃蘭人、蘇特人(Suteans)及西南部的閃族不斷移入巴比倫城,但是這座城市仍然規模有限。

返回







15, 亞述的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Tiglath-Pileser III,745-727 BC在位)上台前,亞述經過兩個多世紀的擴張,已形成一個雄跨亞非(兩河流域及埃及)的大帝國。他本人於公元前745(BC)年將軍隊分類成重步兵、輕步兵、騎兵、戰車兵、工程兵、攻城兵等,進一步完善了本來就不錯的軍事系統。之後打敗烏拉爾圖(Urartu,見註釋13),征服敘利亞,併吞巴比倫,自己成為巴比倫之王。

返回







16, 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668-627 BC在位)於前652(BC)年征服整個古埃及,還併吞了安納托利亞的的奇里乞亞(Cilicia,今土耳其境內,當時被希臘人所占)。值得一提的是,亞述巴尼拔非常重視文藝,他建立了西亞第一棟有系統的圖書館,裡面有許多的泥版文獻,亞述巴尼拔在舊約全書中被稱做亞斯那巴(Asenappar)。

返回







17, 亞述族由於軍事強又喜愛掠奪,所以其領地的抗暴起義非常頻繁,例如薩爾貢二世統治時期(Sargon II,722-705 BC,軍人篡位而成亞述王,這個國王與更久以前阿卡德帝國的薩爾貢大帝(Sargon of Akkad)不同),他鎮壓了巴勒斯坦及有埃及支持的敘利亞、腓尼基的起義(還打敗以色列、烏拉爾圖、米底等國),其子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705-681 BC在位)燒殺擄掠了75座城市,還於公元前689(BC)年毀壞巴比倫。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668-627 BC在位)則是鎮壓了迦勒底人、阿拉米人及埃蘭人支持下的巴比倫起義(由亞述巴尼拔之弟沙馬什·舒姆·烏金[Shamash-shum-ukin]發起),亞述巴尼拔還於公元前647(BC)年毀掉埃蘭最主要的城市蘇薩(Susa)作為報復。然而,亞述巴尼拔這次的起義鎮壓及其他小內戰大大削弱了亞述帝國。

返回







18, 那波帕拉薩爾(Nabopolassar,626-605 BC在位)在亞述巴尼拔死後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並通過兒子尼布甲尼撒二世與一位米底王國公主聯姻而與米底王國結盟(米底,Median/Madai,屬印歐語系,是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的民族),還與亞述苦戰七年,於公元前612(BC)年占領亞述都城尼尼微(Nineveh,位於今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的摩蘇爾附近。《聖經》描述尼尼微「要走三天、才走得完。」。也許後來巴比倫大建設就是受到尼尼微的啟發)。最後新巴比倫王國得到了亞述帝國的西南,即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及腓尼基;米底王國則是得到亞述帝國的東北主體部分。

返回








19, 迦勒底貴族那勃帕拉沙爾(Nabopolassar, 626-605 BC 在位)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所以新巴比倫帝國又被稱為迦勒底帝國。那波帕拉薩爾傳位給兒子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 605-562 BC 在位),他毀掉了所羅門聖殿,但在巴比倫完善輸水設施和水庫,還建成著名的空中花園。

返回
















20,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中只剩下埃及大金字塔。亦見19。圖中由左至右[時間由遠至近]依序為埃及大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奧林帕斯的宙斯神像、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亞力山大港的燈塔。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傳說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了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米底王國公主)而修建。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因為在四層25米高柱子支撐的平台之上,故又稱懸園。有趣的是,希臘文的空中花園(paradeisos)後來變為英文的天堂(paradise)。






七大奇蹟是由西元前2世紀拜占廷人斐羅Philo of Byzantium於其著作《世界七大奇蹟》所定義。

七大奇蹟中其中不少是奴隸的傑作,詳見奴隸資本主義

大金字塔的石塊搬運方法之謎近來也破解,詳見金字塔謎大破解

返回




























21, 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 605-562 BC 在位)於公元前604年征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區,於公元前597年攻占耶路撒冷,並將猶大王國的國王約雅斤(Jehoiachin)、祭司、王室成員、富人、工匠、和平民擄回巴比倫(這就是「巴比倫之囚」的由來。猶太人被囚時渴望耶和華派救世主來復國,造成猶太教的興起,所以可以說猶太教是因國難而形成),於公元前586年再對耶路撒冷進攻以及包圍推羅城,事後拆除兩城神殿並毀城。推羅(Tyre,見圖中左方海岸線由上往下數的第四個城市)又譯為蘇爾、提洛、提爾,當時屬於腓尼基(Phoenicia),今屬黎巴嫩。

那波尼得(Nabonidus,556-539 BC在位)是新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君王,他與馬爾杜克(就是在巴比倫第四王朝提到尼布甲尼撒一世收回的神像Marduk)祭司集團不和,而對古代文物有興趣,故於公元前549(BC)年離開巴比倫城往綠洲泰馬從事月神「辛」的研究,直到540 BC為防波斯入侵而返回巴比倫城,然而還是難逃被波斯居魯士滅亡的命運。

返回





22, 居魯士二世[居魯士大帝、古列王](Cyrus the Great,549-529 BC在位)於公元前550年(對應著中國東周的春秋時代末期)征服他自己外公所統治的米底(Media)王國,創建了波斯帝國。他於公元前539年率波斯大軍攻占巴比倫,巴比倫祭司竟開門放波斯軍隊入城(俄庇斯之戰[Battle of Opis]。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es by Herodotus]說是波斯軍隊先讓流過巴比倫城的幼發拉底河改道,再從改道後巴比倫城下乾枯的河道中行軍入城,讓固若金湯的巴比倫城失去防禦作用),巴比倫王那波尼得(Nabonidus)被俘,其子伯沙撒(Belshazzar)被殺,新巴比倫王國滅亡。居魯士二世也接受了「巴比倫之王,蘇美爾與阿卡德之王」(四方之王)的尊號。由於他對征服地區採取十分寬容的政策,所以很多地方聞風歸順,相對和平許多。他還下令修復巴比倫、亞述、埃蘭、猶太人的神廟,准許歷代被巴比倫國王強行遷移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人民各自重返原國家。(居魯士被當今的伊朗人尊稱為「伊朗國父」)。


居魯士二世創建的波斯帝國屬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又稱為阿契美尼德帝國。


返回







23, 從波斯皇帝居魯士(Cyrus the Great,the founder of Achaemenid dynasty,549-529 BC在位)到大流士(Darius the Great, 521-485 BC在位)期間,巴比倫成為第九轄區首府,天文、數學、藝術都有長足的發展。好景不常,大流士三世時期(Darius III,380-330 BC在位),由於過高的賦稅及頻繁的戰爭,導致巴比倫和運河的沒落。

返回








24, 公元前331(BC)年,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三世率領約20萬步兵、4萬5千騎兵、戰象15頭、刀輪戰車200輛,在高加米拉(Gaugamela,在底格裏斯[Tigris]河上游,見22附圖的第二張)與亞歷山大(356-323 BC)的4萬步兵與7千騎兵對峙,其實是想以多欺少。







承上圖,同樣是在高加米拉(Gaugamela)戰役,後來亞歷山大親率騎兵向敵軍左翼缺口發動奇襲,直奔大流士三世的指揮營而使大流士三世大潰敗。










公元前323(BC)年,亞歷山大死在巴比倫,馬其頓帝國「四分」五裂,他的部將塞琉古一世繼承其原東方領地(也是最大),創建了塞琉古帝國(Seleucid Empire,古中國稱之為條支),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敘利亞為中心。





現代巴爾幹半島地圖,虛線範圍為古馬其頓帝國的發跡地。古代馬其頓的原始疆域現在位於三國境內,希臘佔一半的土地,名愛琴馬其頓(Aegean Macedonia);「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佔38%的土地,名瓦爾達馬其頓(Vardar Macedonia);剩下一點土地為保加利亞所佔,名皮林馬其頓(Prinmacedonia)。古馬其頓民族其實是古希臘北方的遊牧民族,當時巴爾幹半島還未斯拉夫化,亞歷山大的父親-馬其頓國王菲利浦二世(Philip II,382-336 BC在位)大力推行了希臘化運動,還從雅典找來亞里斯多德教導亞歷山大,直到亞歷山大大帝建立雄跨三洲的大帝國時,希臘人早已承認馬其頓帝國的正統地位了,希臘與馬其頓帝國的關係,也就像漢族與大清帝國的關係一樣,分不開了。所以由南斯拉夫獨立的瓦爾達馬其頓若以「馬其頓」為國號則必遭希臘人反對,這就是「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YROM,Former Yugoslavia Republic of Macedonia)」有如此繞口國號的原因。

返回














25, 公元前275(BC)年的泥板記載巴比倫人被運送到北邊的塞琉西亞(Seleucia,在今日伊拉克的Babil Governorate境內,位於巴格達南邊),並在巴比倫建造一座宮殿和以埃薩吉拉(Esagila)命名的廟宇,隨著此次驅逐巴比倫居民出境,巴比倫城變得日漸蕭條。

返回








26, 公元前141(BC)年帕提亞帝國(Parthian Empire,見24的第三張附圖中橘色部分)接管這片地區時(中國的漢武帝也於公元前141年即位),巴比倫城已經被徹底廢棄了。帕提亞原在伊朗東北部,先後受到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及塞琉古(Seleucid)帝國的統治。

返回
















圖片來源

247BC_224AD_Parthian_Empire.png
By Keeby101 (I drew the borders and colored the map.)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or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200BC_Rome-Seleucia-Parthia
By Talessman -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171689

336BC_Expansion_of_Macedon.svg.png
By MaryroseB54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336BC_Macedonia_region
By ГоранМирчевски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500BC_Persian_Empire.jpg
By William Robert Shepherd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500BC_achaemenid_empire.png By Fabienkhan (Own work) [CC BY-SA 2.5-2.0-1.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5-2.0-1.0)], via Wikimedia Commons

626_539BC_Neo-Babylonian_Empire
By ܥܝܪܐܩ (Own work)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671BC_Map_of_Assyria
By Ningyou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678BC_Median_Empire
By William Robert Shepherd - From The Historical AtlasThis image is a copy or a derivative work of oriental_empire.jpg, from the map collection of the Perry-Castañeda Library (PCL)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This tag does not indicate the copyright status of the attached work. A normal copyright tag is still required. See Commons:Licens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4706

743BC_Urartu
By No machine-readable author provided. Hardscarf assumed (based on copyright claim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800BC_NeoHittiteStates.gif
By Hans van Deukeren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or CC-BY-SA-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830BC_Kingdoms_of_the_Levant_Map.png
By Kingdoms_of_the_Levant_Map_830.xcf: *Kingdoms_around_Israel_830_map.svg: *Kingdoms_of_Israel_and_Judah_map_830.svg: *Oldtidens_Israel_&_Judea.svg: FinnWikiNo derivative work: Richardprins (talk) derivative work: Richardprins (talk) Kingdoms_of_Israel_and_Judah_map_830.svg: *Oldtidens_Israel_&_Judea.svg: FinnWikiNo derivative work: Richardprins (talk) derivative work: Dlv999 (talk) derivative work: Dlv999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931_586BC_Kingdoms_of_Israel_and_Judah_map_830.svg
By Oldtidens_Israel_&_Judea.svg: FinnWikiNo derivative work: Richardprins (Oldtidens_Israel_&_Judea.svg)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or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via Wikimedia Commons

1000BC_mesopotamia.jpg
https://www.timemaps.com/history/iraq-1000bc/

1290BC_Hittite_Empire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32128

1300BC-Kassite_Babylonia_EN.svg
By MapMaster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655971

1400_BC_Eastern_Mediterranean_and_the_Middle_East
By Alexikoua,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1750BC_Hammurabis_Babylonia_1.svg
By MapMaster - Own work,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578442

2112BC_px-Ur_III.svg.png
By Middle_East_topographic_map-blank.svg: Sémhur (talk) derivative work: Zunkir (Middle_East_topographic_map-blank.svg)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or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via Wikimedia Commons

2300BC_Akkad
By Nareklm - Originally from en.wikipedia; description page was here.,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668431

2334_2154BCEmpire_akkad.svg
By Middle_East_topographic_map-blank.svg: Sémhur (talk)derivative work: Zunkir (talk) - Middle_East_topographic_map-blank.svg,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966732

4000_1900BC_Basse_Mesopotamie_DA.PNG
By Near_East_topographic_map-blank.svg: Sémhur derivative work: Zunkir (Near_East_topographic_map-blank.svg)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or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via Wikimedia Commons

Ancient_seven_wonders_timeline.svg
By cmglee, Flappiefh, Nicolas M. Perrault - Mediterranean Basin and Near East before 1000 AD topographic map.jpgA timeline of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png,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4247779

SevenWondersOfTheWorld.jpg
en:User:Slof - en:Image:SevenWondersOfTheWorld.jpg,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24582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shengpoet&aid=111442603

 回應文章

fushengpoe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14 04:08

蘇美爾探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8YNPF6IWg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0-11-14 23:24 回覆:
這裡是另一位YouTuber提到蘇美爾與人類起源的關係:



ynn60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21 10:04

中東兩河流域的這一帶歷史, 我一直很感興趣.

空中花園, 巴別塔, 都是人類史蹟發展的先河, 何其珍貴 !

ynn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9-02-12 03:22 回覆:

其實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算是最年輕的,而在造紙術發明前的文明就很難發掘過去的歷史。另外, 石造建築物也難在戰火下全身而退,《世界七大奇蹟》至今僅有大金字塔碩果僅存。

兩河流域自古強敵環伺(埃及、希臘、土耳其、波斯等),其中的民族遷徙及變化複雜,倒是亡國好幾千年的猶太人能夠在二戰後強權間利益權衡下於耶路撒冷建國,不得不佩服他們完成不可能任務的本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Gq9EmhOXY

不好意思,到現在才發現ynn的留言,歡迎常來!


fushengpoe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6/04 07:47
見上文23,大流士一世經由篡位而成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四任皇帝,他曾派波斯軍隊揮師雅典,在馬拉松戰役敗給雅典軍隊。其子波斯第四任皇帝薛西斯(波斯文原意為戰士)一世又發動波希戰爭,最後以失敗坐收,並造成馬其頓、色雷斯、愛奧尼亞自波斯獨立。電影三百壯士就是以波希戰爭中溫泉關之役爲背景的故事。

三百戰士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8-06-04 09:09 回覆:
波希戰爭始於西元前499年,當時孔子約52歲。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8-06-04 08:31 回覆:
訂正。其子波斯第「五」任皇帝薛西斯。

fushengpoe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21 06:26
竟然因爲馬其頓國號爭議使希臘強烈反對馬其頓加入歐盟: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332811?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SHARE&utm_source=LINE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432130?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SHARE&utm_source=LINE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8-06-13 10:27 回覆:
<a href="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20180613/1372269/" target="_blank">國名爭議落幕 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a>

Charles 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12 23:57
含金量很高,很有內容的好文,謝謝分享。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8-04-13 01:42 回覆:
這篇文章只介紹到西元前,文中提到您最近遊記貼文中的巴爾幹半島(倒數第二張圖),只不過同樣的土地在西元後六世紀擁入了大量的斯拉夫人(見下面連結):

https://tieba.baidu.com/p/2277829216?pn=0&

這至少比美洲好一點,美洲主體民族的印地安人現在變成極少數,巴爾幹半島南端還有不少的希臘人(原住民族)。只能說時代的變遷令人不勝唏噓。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