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下即可連結)
大愛《人生逆轉勝》1 ~ 緣起
三歲以前的劉銘與常人無異,是個活潑健康的小孩。三歲那年一場高燒後,劉銘確認罹患了小兒麻痺,手腳重障,從此不良於行,雙手也無力。爸媽內心備受折騰,心疼內疚孩子受苦、擔憂他未來怎麼辦?自責高燒時沒有及早送醫........,他們想盡各種方法盼能治癒孩子的病,甚至不惜重貲求助於江湖郎中(師父),只要有一絲希望便不放棄!
那位郎中將黑嚕嚕的仙藥塗抹在小劉銘身上,劉銘先是以手掩鼻卻被郎中喝斥對仙不敬會治不好,接著劉銘不斷大聲喊叫:「好燙好燙,媽,好燙哦!我受不了,我不要再擦這個藥了啦!.......」心焦又愛子的媽媽柔聲安慰:「劉銘,你再忍耐一下,忍耐一下病馬上就好了!」劉爸既不捨也心疼,不斷與太太溝通:「好了,不要再試了!自劉銘生病以來,中醫西醫道觀廟宇哪個地方我們少去過?妳自己聽聽看(劉銘在旁叫喊),妳還要這孩子受多少折磨?......」飽受苦楚的孩子、難為天下父母心,這一段情節看得我淚流不止,久久不已。
小劉銘還在燒燙苦痛裡,江湖郎中領著大把鈔票滿意地準備離開,此時,弟弟悄無聲息地拿起裝滿哥哥尿液的尿壺,跟在郎中身後,待出了家門,猝不及防將整壺尿液潑灑在郎中身上,搞得他一臉狼狽!.....,這一幕讓我大呼過癮,也被這位弟弟愛護哥哥的真情深深打動。
「我沒有要放棄孩子,只是想換個方式!」
那一次治療之後,為了讓九歲的劉銘開始上學、接受治療(或許用〝學習獨立~站起來〞更適切),劉爸將他送到專門收容孤兒、身障者或老人的慈善機構「廣慈博愛院」,劉銘便是在此與我的同學王哥結識,而廣慈同時是東吳幼幼社團員前去輔導院童課業的地方,當年我和多位同學亦為幼幼社一份子。
劇中劉爸背負孩子到廣慈即將離開時,劉銘哭喊「爸,不要走!帶我回家,不要把我一個人丟在這裡!」接著從輪椅上跌倒在地,爸爸看見又只能當做不見而忍淚割捨那一幕,令人唏噓不已!......此後,媽媽在家這一頭滿心牽掛劉銘,一次又一次打了多通公用電話卻掛掉,想孩子又不敢見孩子,也不敢與孩子講話以免前功盡棄;劉銘在廣慈這一頭滿心期盼能回家,一天等過一天卻音訊全無,「難道真像其他院童說的,爸媽不要我了嗎?」劉銘幼小心靈盤據著被遺棄的恐懼。
而進入廣慈,生活磨練真正開始。
院方資源有限,數百位院童也只有少數輪椅,劉銘的身障程度雖是院童口中「全院第一名」,早期卻沒有專屬輪椅,更無專人如父母般照顧他的起居,一切得靠自己。首先,當他起床要移動到洗手台刷牙洗臉便是一大考驗,同伴大強幫拿一張國小教室用椅子給他,以前在家有弟弟可以幫忙推,現在他只能靠自己「搖椅子」,一左一右慢慢移動,使盡吃奶力氣才能「搖」到盥洗處。平常人不用三分鐘就能輕易完成的簡單動作,劉銘卻不知要耗時多久?
有一回,他「搖椅子」來到半途中,不料漱口杯掉落在地板,為了撿起杯子,他不斷將手一直往下伸仍無法搆著,最後因身體不平衡硬生生從椅子上摔倒於地,跌得鼻青臉腫。這一幕,讓我淚水潰堤!因我心底浮現另一景象,關於我兒的:「我真的痛到覺得人生真的好苦喔!為什麼我只是想要上個大號居然真的沒有辦法過去,為什麼要讓我傷了又傷?疼痛感加上心裡感受,眼淚止不住了!」..........
(點一下即可連結)
~待續~ 大愛《人生逆轉勝》3 ~ 轉變
❤️❤️❤️❤️❤️❤️❤️❤️❤️❤️❤️❤️❤️❤️
【寫文背後】
之1
文中提及,有一幕讓我淚水潰堤!日前我兒再次跌傷時,有一回如廁困難重重,眼淚止不住,我文中沒寫的是,面對兒子告知前述訊息時,我很淡定也對他機會教育:「這麼痛過,以後會更明白平日能走能動原來是多麼幸福!」
之2
在老二確診那一週我因先生態度經歷了災難性痛苦,當時拜讀許瑞云醫師伉儷所著《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一書中某篇文章提及「情緒共振」,其大意是:「我們之所以會和別人的問題產生情緒上的共振,就表示我們也有類似課題,還沒有走出來,情緒才會被對方帶動。」
因此,面對緊接而來老大再次受傷,我的接受能力增強,同時明白「情緒共振」效應,不能讓自己的情緒被對方帶動。我告訴自己:這是孩子的人生功課,我沒辦法代他作答、無法替他承受,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與他產生負面「情緒共振」!且在旁支持幫助他。
即使聽他敘述骨傷很痛,我不能心疼難受;縱然聽他說可能會如何,我也不要憂心忡忡。~「真的是超級痛,就是回到剛出院時候,所以媽咪啊! 我覺得妳過幾天再來如何? 不然妳會看到我很痛的樣子,到時心裡不舒服 ......」、「我可能變成要過剛出院的生活那樣,然後開始拿拐杖大概需2-3個月 ,整個又要重新來過的感覺.....」
不過,我也會聽到不同語言:「現在在家就跟毛毛蟲一樣,在床上扭動慢慢移動,其實是滿特別的經驗啦!」我輕鬆以對:「很會苦中作樂。」他回應:「沒辦法,真的很痛!」我給予正面能量:「真喜歡你的樂觀!」結果他更正面:「不樂觀也要過日子啊,何必把日子過那麼苦?」
我告訴自己:老天爺給我們什麼就「接受」吧,不再抗拒,不想再痛苦了。
或許是我已在理智上控制心念,因此當兒子如廁艱難而心生感慨淚水止不住時,我能很淡定而不與他產生負面的「情緒共振」。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