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既然心不在 何必談慰留
2015/04/04 22:06:28瀏覽1471|回應0|推薦22

 

這幾年聯合報系編輯部記者離職率逐年飆高,回想起當年,能進兩大報系就算是祖上有德,尤其是進了聯合報,幾乎就會做到退休,但隨著媒體大環境轉變,這些情景早已不再。

 

民國7711日台灣報禁開放,傳統兩大報─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紛紛擴張地方版,我很幸運地因此進入中國時報服務,派駐在苗栗縣。

 

從念書到服役,都沒有離開過大台北,「苗栗縣」對我來說,是個很遙遠且完全陌生的地方,記得行前與一位國中同學約吃飯話別,言談間他一再問我,「你怎麼一副好像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我告訴他,這絕對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退伍後進了報社,第一次換工作,也是在報社,「很可能就要一輩子幹這行了。」而且,第一個工作是在家鄉,人親土親,表現好是應該的,苗栗,人生地不熟,如果做不好,「我哪有臉回來呀!」

 

到苗栗報到後,特派員熊中嵐相當人性化,派我主跑竹南警分局所轄的三鄉鎮,理由有二:第一,竹南是鐵路山海線的分界站,方便我搭火車來回基隆,「山海線都可以搭」,第二,竹南鎮與後龍鎮都是閩南莊,至少語言可通。

 

我在苗栗共待兩年半,相當羨慕聯合報的同業,據稱特派員的年終獎金可買一輛進口車,記者的年終獎金也可買輛國產車,那時候首批平價進口車「飛雅特」一輛四十餘萬元即可入手,裕隆速利一輛則約廿萬元。

 

期間,我曾向報社說明,希望有機會調回台北,但或許長官認為我表現不夠好,一直沒有回音。

 

民國78年中,聯合報系大規模招考記者,我二話不說馬上報名,那時聯合報的特遇及福利眾所皆知,會大舉招募記者,絕對是傳播業界的盛事,據了解,約有1500人報考,還借了台北市中心的仁愛國中當考場。

 

當時自恃有一年多的工作經驗,赴考前心情相當輕鬆,大概只有英文稍稍沒把握,其他考題都難不倒我,果然順利通過筆試,進入第二階段口試。

 

口試前要先填志願,我很有自信的只填了「台北市、台北縣、體育組」三個單位,面試前,覺得自己有豐富的採訪經驗,相信不會被主考官難倒。

 

可是,在面試結束後,下樓時心跳加速,忽然有種不祥的預兆。果然,我落榜了,一心想回台北的希望也落空。

 

不久後,在聯合晚報服務的前輩捎來消息,聯晚社會組有缺,我也與當時的主管朱界陽(現為亞洲大學總務長)接觸過,一切看似沒問題,卻又沒有下文。

 

聯合報落榜不到一年,基隆市特派員楊玉盛告訴我,去年錄取的新人大多是剛畢業的,分發到地方的「落跑」率非常高,所以這回換成地方中心自辦招考,沒有登報公開,只由各地方特派員推薦線上同業,楊特派說,「我就推薦你」。

 

這一次的考試,約有廿餘人報名,上午筆試、下午面試。一進面試的房間,三名主考官中的「審判長」、當時的總編輯黃年,一開口就說,「你去年來過,我記得。」讓我大吃一驚。

 

這回考試我是以平常心,覺得如果再落榜,我就會在中國時報待到老。

 

愈是平常心,愈能得心應手,記得筆試「新聞時事」,我大概全對,包括當時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之事應是最大的國際新聞,有一題就是要我們寫出三小國名稱。

 

筆試結束,偷聽其他應試者的對話,「我們跑地方的,怎麼會知道?」頓時就很放心,相信這次應該能達陣成功。

 

當時側面打聽,錄取率大約50%,雖沒有公布分數,但有長官偷偷告訴我,「你是第二名」,我很好奇,誰是第一名?後來得知應該是陳秋雲。

 

這九人名單中,到1044月我寫這篇文章時,還有陳秋雲、黃寅、吳佩玲、蔡維斌及我仍任職於聯合報,等於說,同學中超過一半任職達25年。

 

算得更嚴格些,九人中真正自願離職的只有一人,不到一年就「陣亡」;有兩人因為進報社時年紀較長,數年前即符合勞基法辦理退休,另有一人是在職時亡故。

 

確定考上聯合報,向中國時報遞辭呈,社方想了解原因,我的理由很簡單,「想回台北」,當時絕對沒想到,如今申請退休的理由竟是,「想離開台北」。

 

每每看到有同仁想離職,長官都想盡辦法慰留,個人認為那也只是緩兵之計,根本問題未解決,包括環境、待遇或很多個人因素;想走的人,必定是有他過不去的關卡,若真有辦法解決,那又何必要走人呢?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eddytang&aid=2199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