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著總裁去旅行(9)雲林虎尾
2015/08/31 14:06:56瀏覽1415|回應0|推薦21

【跟著總裁去旅行   虎尾是甘蔗還是溪?】

 

2015826日跟著3H全球集團的大地能量之旅股東夥伴們,來到雲林縣虎尾鎮,參觀虎尾布袋戲館、雲林故事館及合同廳舍,很巧的是,824日聯合報的願景工程「蚊子館怎麼滅」系列報導,即以這三棟歷史建築再活化的個案為例,再次證明大地能量之旅行程安排之用心,讓同行者個個稱讚不已。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篇報導,以下僅摘錄與這三棟歷史建築相關的內容:

 

至於大規模、有商業價值潛力者,可依財務考量ROT或OT給業者經營,求取經營效益,不必堅持蚊子館都交給非營利組織使用。

 

以雲林虎尾市中心林森路的「合同廳舍」為例,曾是日據時代消防廳和警察廳合署辦公的巴洛克式建築,是早年虎尾最高的地標,六年前縣府依原貌整修,交還虎尾鎮公所。

 

鎮公所曾委請文史團體進駐經營遊客中心,但門可羅雀、無以為繼;前縣長蘇治芬遊說誠品及星巴克合體進駐古蹟,讓警察廳變書店,消防廳變咖啡屋,成雲林藝文休閒新亮點,很受年輕人青睞,開幕一年多,人氣居高不下。

 

合同廳舍對面的「故事館」人氣很旺,這裡有志工媽媽為孩子說故事,是親子閱讀天地。營運的雲林故事媽媽協會理事長唐麗芳說,對準在地親子需求是成功關鍵。

 

「文化是要砸錢的!」蘇治芬在縣長任內活化卅幾處閒置空間,她主張文化館場要由公部門帶頭營運,和市場磨合一段時間後,自然會有藝文人士或團體主動加入,委外未必成功。

 

以上報導中有一句,個人認為非常貼近,「故事館旁的布袋戲館卻是兩樣情,原本免費入場時,人氣還不錯,去年委外經營收門票,人氣走下坡,縣府正重新檢討營運模式。」

 

回顧當天的情景,下午抵達虎尾時,帶團的陳維新大哥安排大家先進布袋戲館參觀,一進門時負責收取門票的那位年輕人,用布袋戲人物的腔調與參觀者對話,這是一大特色,筆者好奇的問他,「如果是老外來參觀,你要怎麼講呢?」

 

這位老弟馬上秀出相同腔調的問候語,「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筆者當然馬上對他比個「讚!」

 

看了一二樓的各式布袋戲人偶的擺飾及介紹,可能因為時間不太夠,總是覺得有點可惜,光是看這些靜態的人偶,感覺上少了臨場感,個人認為,現場應該有多幾位專業的導覽人員,當遊客有疑問時可以馬上解答,或是再多一點互動式的設施,遊客們的印象會更深刻。

 

雲林布袋戲館在日治時代是台南州虎尾郡役所。1922年落成,而後陸續增建包括刑事間等設施,當時是行政與警察中心,1950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虎尾郡役所改為虎尾警察分局,1989年分局新廈落成,這棟建築物閒置了一段時間。

 

1997年雲林縣籌辦全國文藝季,經地方各界熱烈討論,決定將舊郡役所所有基地範圍與建築物全數保存,並向文建會爭取修繕經費,2004年終於完工,200711月配合辦理國際偶戲節短暫開放,20094月由財團法人雲林縣文化基金會進駐經營,並以「史艷文40傳奇」作為重新開幕首展。目前布袋館由虎尾厝文化創意館進駐經營。

 

布袋戲館對面的虎尾合同廳舍,建於1930年,建物四層樓高之瞭望塔式閣樓,曾是虎尾最高的建築地標,台灣光復後作為虎尾消防隊,200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0612月完成修復。

 

所謂的「合同廳舍」,指的就是合署辦公,以中間入口將空間分隔為左右兩區,一樓部分分為兩區,各有獨立出口,可獨立使用同時也各有自內部朝中央主要入口留設之開門。當年合同廳舍有三個單位,分別是郡役所直轄派出所、消防組、公會堂,目前很巧的也是「合署」,一邊是誠品書店虎尾店,另一頭為星巴克咖啡,讓歷史建築充滿了現代感。

 

來到虎尾,當然要了解「虎尾」名稱的由來,陳維新大哥要大家先看布袋戲館前方的「招財虎」下方碑文的說明。這篇由署名「寶光真德  廖文士」的碑文中提及,虎尾是甘蔗花生蒜頭等農產品的重要產地,尤其是甘蔗,這裡也是台糖總廠所在地,因白甘蔗形狀像老虎尾巴,「故命名為虎尾」。

 

遊畢虎尾,才上遊覽車,陳維新大哥要大家回答,「虎尾地名的由來?」大家當然是照著「招財虎」的碑文講,馬上被打槍。

 

陳維新大哥說,虎尾地名由來,是因為北港溪(又名虎尾溪)早年經常改變河道,就像老虎尾巴甩來甩去。他曾經向布袋戲館人員反映過,對方直說「那不關我們的事」,陳維新大哥認為,招財虎就立在布袋戲館前,怎可以如此切割?

 

陳維新大哥是新聞界的前輩,也是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的高材生,記者採訪新聞就是要查證,絕不能不求甚解,加上他目前算是文史工作者,站在專業的立場,一定要提出來,至於相關單位會不會改進,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3H全球集團的股東夥伴們跟著陳維新大哥的引領,走過許多不同於一般的遊程,相信收穫一定滿滿,因為大地能量之旅,絕不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它是知識的,它是人文的,它可讓我們吸收很多在地的文化精髓,更讓我們在「觀山、觀水、觀天下」之餘,更能「觀事、觀物、觀自在」。

 

相關圖文資料來源/聯合報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eddytang&aid=2912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