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3 17:00:37瀏覽523|回應0|推薦4 | |
有德無能,只能守成,開創不足;有能無德,雖開創有餘,卻弊端叢生;才德兼備,又難覓得。 春秋戰國時代,盛行富國主義,用人偏能;到了中土統一後,為了維持國家安定,標榜道德,漢朝舉「孝廉」為官,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甚至推演到「九品中正」(每個人都被貼了一個標籤!),無疑的是將用人惟德無限上綱化。但打考核難免弊端叢叢,世族優先,到了隋唐就發明了一個自以為是選得才德兼備人才的好方法:考試舉才的科舉制度,因為漢人思維總是認為:會讀書的人,品行和才能都比較好,而這個偏差的觀念也一直影響到現代。不過事實證明,漢族以讀聖賢書中試而為官的制度,並沒有使任何朝代的貪汙弊端比較少。甚至到了明朝這個把禮教教條推演到最更高峰的朝代,貪汙可能還是史上最嚴重的。 到底用人德與才孰重?其實,我的偶像孟子早就說了:「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位」是有智慧、有見解,執掌決策、清議、評審、監察等官位;「職」是負責執行職務,具有政治權力的行政官員(南懷謹《孟子與公孫丑》)。所以,孟子早就脫離德與才孰要的爭辯,而立起職位分居說(註),有德的人應居決策、監察之位;有能的人應居執行之位,兩相合用、相互制衡,如此便是最好的方法了!不過孟子當然還是有一個「貴德而尊士」的前提,沒品的人能力再高還是不行的,免得養虎為患。 以後,你應該知道怎麼去佈人事的局了。 註: 孟子真的很有才,而且很敢講。他不但首先明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民在國家之上,非國家在人民之上,「領袖」就更不用說了,孟子很早就認為形同虛設的周天子是不需要存在的),他甚至明講暴政是可以革命推翻的,可惜亞聖的話,到現在民主時代很多人還是沒領會過來。至於他的位職分居說,當然也可媲美三權分立說。 除了政治思想,孟子的心、性、氣論,也都足以和佛、道兩教相提並論,並成為宋朝理學的基礎。水喔,孟夫子,我服了you,以後就拜你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