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人的躁鬱
2012/03/20 18:37:11瀏覽470|回應4|推薦7

王建煊行事向來風格強烈,素有「小鋼炮」、「聖人」之稱,任監察院長後對自家監察委員頻頻發難、自身卻不按體制規章行事,雙方風暴頻頻,不但成為第一個被監察委員送紀律委員會的監察院長,並稱他是「監察院的最大亂源」,連聯合報小社論「黑白集」也呼籲他要改變領導風格。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970520.shtml

 

當然,王建煊不是壞人(至少我這麼認為),只是患有聖人性格的政治躁鬱,而且在台灣患有這樣聖人躁鬱的還不少,包括接受教育部委託考察大學卻將結果投書報紙砲轟學生的神經科教授,動不動就滿口仁義大肆批評社會道德淪喪的機電教授…..

 

他們有幾個共同特色:充滿道德感、急迫想要做些甚麼、連小事也要管、捨我其誰的使命,但造成的結果也有幾個共同特色:不按體制出牌(急迫想要做些甚麼)、反應兩極化(道德變道學)。最後,社會有沒有因為他們而變好不知道,被罵(波及)的人倒是不少,本身也因而充滿爭議性。

 

其實,我並不認為有聖人躁鬱是一件壞事,尤其在一個僵化專制的體制裡,如果沒有這種人去衝撞體制,要改革恐怕很難。但如果在一個民主法治的體制裡,這種性格的人(尤其是不按體制出牌)恐怕卻真的是體制亂源!

 

再反躬自省,我個人沒有聖人之德能,卻好似也有這樣的躁鬱症,還連帶引來暈眩症,動不動就暈得無法動彈,醫生告誡:「放輕鬆!」想想,確實要放輕鬆,都民主時代了,還急甚麼?一急,反而成為陷民主與程序於不義之人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6237580

 回應文章

轉載
也是聖人的躁鬱
2012/04/08 21:20

不准放屁打嗝、挖鼻孔! 西班牙小鎮推《禮儀憲章》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台北捷運曾因「年長者請搭電梯」、「勿倚靠車門」過多的標語遭批評「太奶媽」,不過要比奶媽,西班牙多巴鎮(La Toba)鎮長格西亞(Julian Atienza Garcia)做得更絕,明令宣布當地居民禁止在公共場合放屁、打嗝和打翻湯等65項無理行為。

據悉,多巴鎮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東北方約112公里處,格西亞宣布的《禮儀憲章》裡,還規定居民不准撫摸生殖器、調整胸罩、挖鼻孔,咳嗽、打哈欠不掩口以及吃東西說話等行為,還得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除此之外,小孩沒有按時探望自己的祖父母也被納入違反規定,左派的格西亞還聯合議會通過,制定規範矯正居民的各種陋習,希望能夠打擊劣質的「共同文化」。

違反《禮儀憲章》並不會被懲罰,不過如果有人蓄意挑戰規定,將會被要求參加禮儀筆試。格西亞認為,「這些都是基本的禮貌準則,並不該遺失甚至遺忘。」 不過,他的美意居民似乎都沒感受到,因為有些人打算在格西亞公佈《禮儀憲章》後,逼他辭職下台。


監委轉述(轉載)
錢復:馬後悔提名王建煊
2012/03/29 08:33

監委轉述 錢復:馬後悔提名王建煊

〔自由時報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監察院長王建煊行事作風屢屢引發爭議,前監察院長錢復日前與友人聚餐時透露,馬英九總統對於提名王建煊「後悔得不得了」,但馬英九如今也沒辦法,「除非這個人自己下來」。

不願具名的監委二月份與錢復聚餐時,提起王建煊上任後引發的爭議,謹言慎行的錢復對於王建煊好發議論的作風頗不以為然。該名監委轉述說,錢復表示,馬總統如今對當年提名王建煊「後悔得不得了」。

錢復以「這個人」來形容王建煊,指「這個人愛隨便亂講話,也不查案」,「哪有資格要監委們加油?」但現在馬英九對王建煊也沒辦法,「除非這個人自己下來」。

部份監委也抱怨,王院長上任以來,只會搞親子活動、家庭日,反觀監委及行政人員為了查案天天奔波,王卻在院會上批評監委「該做的不做」,令人氣結。監委洪德旋也曾痛批,王院長才是監院爭議的主要來源,直指王「好辯從不認錯」。

王的行為屢遭朝野立委批評為「恐龍院長」,更有立委質詢時指責王使監察院淪為「馬戲團」、「裝假牙的老虎」,讓人民看笑話。備詢的監察院秘書長陳豐義允諾會勸說王建煊,希望監察院內不要「家庭失和」,他相信王院長有自省的能力,本意也是善良的,「立委的意見,王院長當然會改進」。


譚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放輕鬆!
2012/03/21 14:29
這是一個讓好人傷神,惡人得意的時代,放輕鬆!但求讓好人安神,讓惡人得到報應。

聯合報╱黑白集(轉載)
王建煊與丹東尼
2012/03/20 19:07

【2012/03/19 聯合報】
最近發生在監察院的口角事件,也許不只是茶壺裡的風波。關鍵是,王建煊必須調整他的領導統御風格。

這屆監察委員,堪稱是歷年素質較整齊、工作最認真的一群,卻遭院長冷嘲熱諷為「只做小事,幹不了大事」。這種口氣,誰受得了?王建煊身為院長,由於個人的道德形象獲社會肯定,重新擦亮了監院的招牌,無疑是為監院加分;但如今卻因不尊重同仁,被監委指為「監院最大亂源」。這種罪名,又豈是他擔當得起?

在一般人印象中,王建煊具有宗教家的情懷,這點他當之無愧。但他和監委屢生摩擦,原因也正在於此。正因為道德姿態太高,求好心切,所以王建煊發言措詞經常毫不修飾,甚至流於輕蔑而不自覺,這似非主持國家最高監察部門的合宜態度。更重要的是,無論從合議制或獨立辦案的精神看,所有監委皆為同僚,王建煊卻把他們當成部屬一般斥喝;缺乏尊重,才是監委不服的主因。

王建煊若不能把其他監委的光榮感看成跟自己的名譽一樣重要,就很難帶領他們交出亮眼的好成績。就好像尼克隊的前教練丹東尼,只靠一個林書豪幫他實現擋拆戰術是不夠的,他由於不能讓所有好手都融入自己的戰略體系,遂致連嚐敗績。籃球畢竟是團隊作戰,監察院也不可能光靠院長獨撐。

如果監察院的新聞上報,常是因院長言行引發爭議,那麼真的要研究一下自己的風格了。畢竟,王建煊也是從善如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