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的弔詭:被《資本論》革命的不是資本國家而是專制帝國
2024/03/11 23:00:27瀏覽569|回應0|推薦8

今天看到一則打書廣告,文案為「從未被歷史坦葬,卡爾.馬克思《資本論》|反思資本主義的弊病與公平社會的解答《資本論(3卷,典藏紀念版)》。

我向來承認資本主義有很多缺點尚應改進,也承認《資本論》對資本主義很多批判足堪省思,當然更必須承認《資本論》引發了世界形成兩大對抗陣營:資本主義國家和共產主義國家。

但弔詭的是,兩大陣營形成對抗,並非《資本論》成功革命資本國家,而是成功革命專制帝國,包括蘇俄、中國兩大帝國(合佔全球20%人口),和北韓、越南、寮國等小帝國,還有古巴(當時是獨裁政權)。所以歷史已經證明,《資本論》不是資本家的剋星,而是專制政權的剋星。

那為何會如此?1)就資本主義而言,他並未如馬克思所說的,極盡壓榨工人的剩餘勞動價值,而是形成一個廣大的中產階級並成為社會的主體,而貧民階級也因經濟的發達而減少,所以工人階級革命並未如同馬克思所說的發生。2)而就蘇中而言,專制政權並未能改變統治階級自身的腐敗與國家經濟的崩解,所以共產黨人沿用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等思想成功鼓吹了以農民為主,工人為輔的國體大革命( 馬克思預期的是資本國家的工人革命)。

從上可以知道,會不會成為被成功革命的對象取決於幾個因素。1)經濟是否維穩;2)是否有一個「廣大且安定的中間階層」,只要這個階層大致穩定,便不致大動盪、大革命;3)上列經濟與中間階層是否維穩,需取決於政治是否有效運作,就現今而言,民主政治比獨裁專制更能維穩,因為沒人可以控制獨裁專制,所以最終人民就必須革命,猶如當初被革命的沙皇和中國天子,乃至與資本革命無關的法國大革命也是如此。

馬克思是唯物史觀,所以一向是以生產和經濟的階級矛盾關係來看待問題,並且以階級鬥爭為手段,無產階級專政為目標,來消滅生產和經濟的矛盾關係,可是當時他沒預想到:1)民主政治經過發展後「大致」可以用來調和這種矛盾關係,因為市場經濟必須建立於自由競爭之上,而自由必須建立於民主之上,所以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兩者是相生的。2)而無產階級專政經過發展後,形成的共產體制是「完全」的獨裁統治,也就是比「集權」政權更危險的「極權」政權——「集權」權力集中於一個集團,集團中的人還可能相互抗衡;而「極權」只集中於一人,無從抗衡。

在上世紀,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已經進行過一次對抗,人民大致知道孰優孰劣,但本世紀共產主義又挾著高漲的民族主義而來(其實,上世紀共產主義也是挾著高漲的民族主義而革命成功),就視人民能否記得歷史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8006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