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里郎-歌:韓國/舞:余嘯渝老師編
2011/03/06 15:13:15瀏覽3448|回應0|推薦0

阿里郎
(:韓國/:余嘯渝老師編)

歌名:아리랑(音譯:Arirang)
作詞:韓國傳統民謠
作曲:韓國傳統民謠
舞名:阿里郎
編舞:余嘯渝老師,編於民國72年左右
土風舞音樂:世界土風舞巡禮第七輯


土風舞民謠裡面歌頌愛情的歌與舞真的是不勝枚舉,信手拈來,真的很好介紹,一點都不困難,沒有什麼挑戰性.現在我想另類一下.我想在情人節的晚上,跟我一樣沒會可約,沒有燭光晚餐可吃,沒有情人節套餐享用的舞友一定也有,看我前面介紹那些甜甜蜜蜜的歌舞,心裏多多少少也有點不平衡,(我是在說我啦 )

現在就介紹幾首心裏不平衡的歌舞,發洩一下,讓今天晚上沒會可約,沒情人節大餐可吃的你,心理平衡一下.首先心裏不平衡排名第一的歌曲,非阿里郎莫屬.那我們就從阿里郎開始講吧.

阿里郎是流傳甚久的韓國民謠,大約有600多年了吧,也有人說是從李朝開始流傳的.

阿里郎不是單單一首歌,阿里郎發展至今,至少有本調阿里郎,新調阿里郎,京畿道阿里郎,珍島阿里郎,密陽阿里郎,永川阿里郎,江原道阿里郎,旌善阿里郎,海洲阿里郎,西道阿里郎......大約有12,超過1300多首阿里郎
!!


阿里郎並沒有固定的歌詞,是大家臨時編詞,輪流對唱,當你想不到歌詞時就用"阿拉里油~"拖過去,所以大家聽到的曲子中有"阿拉里油~"的地方就是還在想歌詞啦. ("阿拉里油"在韓文中沒有任意義.)

即使各種不同的阿里郎歌詞不盡相同,不過還是以下面幾項為大宗:

1.
男女之間愛情和思念;
2.
對幼小或年邁丈夫的思念和抱怨. (韓國有小丈夫的習俗)
3.
在婆家受的委屈.
4.
婆媳之間的糾葛.
5.
山村裏的貧苦生活.
6.
工作的勞累.
7.
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以上總結來說抱怨家庭與丈夫占的比例真的不少.

阿里郎有人說是韓國古代某個人名,說有個叫里郎的人某天回到家看到老婆跟某財主在家,心裡起了疑心,因而氣憤拂袖而去.這個受委曲的老婆望著丈夫誤會離去的背影,悠悠的唱起這首阿里郎.

由於年代久遠,阿里郎來源的傳說有好多種,有新羅始祖的妃子說;有揭竿起義的小夥子說;有幽怨妻子說.....韓國人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一個傳說才是正確的.(詳見文末,111522日新增資料)

青蛙老師以前有跟文化大學舞蹈系老師陳玉秀老師學過一些韓國舞蹈基本動作,(陳老師編了好多韓國舞,土風舞界還有人在跳.),文化大學也有韓文系,就老師與韓文系的朋友所述,阿里郎還是翻譯成"山顛"比較為多數人接受.

那時我所學到的阿里郎歌詞,第一段還算正常,希望丈夫穿越山巔,出去做事,能平安回來.可是第二段態度就丕變,如果膨肚短命你對我不忠,那你走過山巔時,就會腳斷掉.(開始詛咒啦!! )

(大部分的阿里郎歌曲這段歌詞唱的是:"拋棄我不顧的膨肚短命呀,走不到十里腳便生病唷!"  )

今晚沒有會約,沒有情人節大餐吃的人,聽到阿里郎這樣大罵負心人的歌詞,或許心裡會平衡一點吧.

我們土風舞用的阿里郎音樂版本是上面講的12種不同的阿里郎分類中的"本調阿里郎".”本調在韓文的意思裡有原調,原味,最初,最真,最純等諸多意思.

本調阿里郎韓文歌詞: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나를 버리고 가시는 님은
십리도 가서 발병 난다.

歌詞中譯:
阿里郎,阿里郎,阿啦里喲...
我正要越過阿里郎關口。
我要那些背棄我的人們,
走了十里路後就生病了。

本調阿里郎:


本舞由余嘯渝老師編於民國72年左右,並收錄在楊昌雄老師的世界土風舞巡禮第7輯中.

(左起:張貞純老師,蕭家燕老師,鍾百合老師,余嘯渝老師)

世界土風舞巡禮第7輯目錄:


最後老闆招待原文舞序:


民國111521日新增:
阿里郎來源考
:
地名說:
此說主要內容係將阿里郎一詞解釋為山坡.最先提出此看法的是韓國漢城大學60年代初期名譽教授同時也是韓國前教育部長的이병도(李丙燾)教授.之後,另一位韓國史學家양동주(
梁東柱)教授對此種說法抱持反對之論點,陸續引發研究阿里郎源起之風潮.如果我們單就阿里郎的歌詞觀察,在阿里郎翻越了山嶺的明示下,這翻越山嶺者極有可能是歌唱者本身或是由其他的第二、第三人稱,在一邊翻越山嶺的同時一邊詠嘆此曲.若是如此,這阿里郎山嶺極可能係代表位在朝鮮半島某處的某一座山嶺.根據李丙燾教授的推論,這山嶺指的就是位於黃海道北端的慈悲嶺(青蛙老師註:慈悲嶺是古時候的稱謂,現在叫做滅惡山脈,位於現在的北韓境內的黃海北道與黃海南道的交界處,是元朝時代,高麗與元朝的交界山脈).

慈悲嶺位於現今北韓境內(下圖的九個黃色點點的區域):

慈悲嶺為元朝與高麗的界山,位於漢城(王京)北邊,紫紅色的區域:


人名說:
此說之主要意旨係將阿里郎一詞類歸於人名來加以理解.主張此認定之學者首推韓國漢學學者金志淵,他依據<三國遺事>之記載,並加以推論所成.其認為阿里郎之淵源距今應極其遙遠,亦即,在三國時代,新羅始祖朴赫居世之妃,名曰閼英.傳說中的閼英成為王妃之後,常隨朴赫居世王巡幸全國,並教導農民相關之農業耕作技術與獎勵養蠶織布.因此後世子民對閼英之功德尊崇有加.韓民族迄今亦尊稱閼英為娥利英,後來娥利英演變成家喻戶曉的阿里郎.(青蛙老師註:此說有點奇怪,阿里郎怎麼變成女生,還是個妃子呢?)

大院君關聯說:
阿里郎的真正意義,也有許多韓國人認為此既無關乎人名,也無涉於地名,所謂的阿里郎,僅只在於庶民階層真實反映出當時之社會生活,亦即阿里郎是庶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所遭遇的悲慘、哀痛之一句文辭而已.這是大院君關聯說的本意.(青蛙老師註,那麼這位大院君是誰呢?韓國所謂的大院君是朝鮮王朝時代旁系入繼的國王對不曾繼承王位的生父所上的尊號,而這裡講的大院君為朝鮮末年第26代君主高宗之父親李昰應,稱為興宣大院君.他掌權時採行高壓強權式之鐵腕統治,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因此有了阿里郎的大院君關聯說.

興宣大院君:


助興式之發語辭說:
所謂助興式之發語辭說,主要是將阿里郎一詞視之為不具任何意義之發語辭.其出現之主要目的,只是單單為了提升歌唱者或聆聽者之興味,所發出之單純性質的聲音而已.一般而言,人們最為接纳此項說法,是否因為人們長久以來普遍認定阿里郎係無具明確之語義,或其只是代表一種虛辭或表示某種諧音之故亦未可.

實辭說:
實辭說者,係將arirangssurirang之意義以更具體的方式予以解釋,代表者為韓國航空大學禹實夏教授.禹實夏教授對arirangssurirang之解說主要是依據現今仍居住於中國東北之少數民族鄂溫克族(Ewenki或稱Evenki),迄今依舊使用之語言中有關arirang/ssurirang/arari/ari/ssuri等語音及意義來做為解釋阿里郎之基礎.

以上眾多來源說法都是由韓國不同的大學教授提出來的說法,也各有所本,到現在為止在韓國對阿里郎的真正來源仍無定論.

感謝台北方圓土風舞社於民國10611月邀請到原編舞老師余嘯渝老師親自示範,並由葉明珠老師上傳網路與舞友們分享,在此特別感謝余嘯渝老師以及方圓土風舞社所有資深的老師們,還有葉明珠老師辛苦的上傳,在此致上最深的謝忱
.



舞法分享:
本舞大約在民國72年左右發表的,青蛙老師也是在那一年在中國文化大學習得.在習得本舞之後,青蛙老師根據跟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教授陳玉秀老師學得的韓國舞一些特色加入本舞,因此跟青蛙老師比較熟的老舞友們可能會發覺到青蛙老師在跳本舞的時候,在某些小地方跟別的舞友跳的,甚至跟原編舞老師跳的,小細節上面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在此跟各位舞友們交流一下:

前奏:雙手右上左下,向方向線走4個華士步,末拍,右手向前甩袖;手背腰後,4華士步右轉一圈(後面會說本舞華士步走法,青蛙老師在中國文化大學學得的走法跟一般的華士步不一樣);接下來右搖左搖,雙手腹前背後交錯,當雙手往身體兩側分開時,青蛙老師加入了跟陳玉秀老師學的一個在末拍切分音(也就是第三拍的後半拍,和時),雙手往外甩袖.這個甩袖動作不是不經意的甩,或不加質量的甩,這要經過人生,歷盡滄桑之後,才有辦法將前文描述阿里郎歌中的委屈,埋怨,糾葛與思念,藉由甩的動作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因此陳玉秀老師說,這要超過50歲以上,嘗過人生酸甜苦辣的中年以上的人才比較能做出這個味道.

第一段第一小節揮袖的部份,青蛙老師除了第一拍揮袖之外,第三拍的後半拍也多一次揮袖,理由同前奏.另外,青蛙老師眼睛會看著手走,而不是,手歸手,眼睛歸眼睛.

第二段,手從第一位置拉到第二位置,再前後定位.後手在頭後推髮髻.接下來的華士步走法,嚴格的說,青蛙老師學的已經不叫做華士步了:第一步向前踏,第二步後面的腳原位回踏,第三步再向前踏(跟第一步的位置幾乎一樣),換腳重複.這一點是跟大家最大的不同點.

有了甩袖的特色,加上"變相"的華士步,青蛙老師跳的阿里郎跟各位舞友們,甚至跟原編舞老師余嘯渝老師所跳出來的風格與特色就有所差別了
.

民國112年8月9日新增:
阿里郎土風舞版原版來源:

老闆招待土風舞版原曲出處:
本歌曲是由韓國女歌星李成愛於西元1977年出版的"熱唱 李成愛"專輯中A面第5首.

李成愛熱唱專輯_西元1977年:


李成愛熱唱專輯_封面:


李成愛熱唱專輯_封底:


李成愛熱唱專輯_A面:


李成愛熱唱專輯_B面:


最後老闆招待土風舞版原曲:








附註: 本文在2011/02/14發表於舞之心論壇



參考資料:
1.
世界土風舞巡禮第七輯:楊昌雄老師編著
2.
中文版維基百科
3.
韓文版維基百科
4.阿里郎源考:政治大學黃弘之著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