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京音頭-日本
2022/06/02 16:44:35瀏覽2162|回應0|推薦0

東京音頭
(日本)

 

歌名:東京音頭(歌名:丸の内音頭,詳內文)
作詞:西条八十
作曲:中山晋平
演唱:藤本二三吉,三島一声,昭和7,西元1932
舞名:同歌名
編舞:日本民俗舞蹈
土風舞音樂:惠美唱片F.D.C.0016

這一首流傳久遠的日本歌曲饒富濃濃的日本傳統文化風味,青蛙老師打算分成三個部份來介紹:1.音頭;2.歌曲;3.舞蹈.

1.音頭:
舞友們在土風舞界常常聽到有關音頭的日本舞,像大東京音頭,米卡音頭,花笠音頭,五輪音頭好多好多,那什麼是音頭?青蛙老師高中時看書學本舞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叫做音頭”.那個時候還沒有個人電腦,更別說網路了,當時能夠吸收知識的來源就是書籍跟電視.在某一個電視節目中看到所謂的音頭,是起頭的意思.日本人在飲酒助興的場合中,酒酣耳熱之際,就會有人拿起筷子敲著酒杯!!”,就開始帶頭吟唱,這叫做音頭.

後來上了大學之後,那時還是沒有個人電腦,也沒有網路的時代,但是多了一個寶庫,那就是大學圖書館,這比高中的圖書館大得太多了,青蛙老師就一頭埋進圖書館裏挖寶.後來才對日本的音頭有了比較細部的認識.以下就簡單的說一下音頭是什麼.

音頭(日文:おんど或おんどう,發音為:ondo),意思直譯:領頭,為日本傳統歌謠的一種,從日本古時候就有了,至於古到甚麼時候,目前還查不到資料.它的型式是在歌曲的一開始,由主唱者或演奏的領導者先唱或演奏一小段,確定音調與節奏,其他的歌者或演奏者依據領導者的音調與節奏加進來.

它的特色是獨唱和齊唱交互的歌唱型態,主要歌詞由主唱者獨唱,其他人則是合音或者配合節奏發出吆喝聲.通常用於傳統民俗祭典,傳統舞蹈與傳統演歌表演中.當然因為地域的不同衍生出來不同的音頭,例如秩父音頭,秋田音頭,河内音頭,江州音頭...等等,各地不同音頭之間也有一些差異.

自從唱片的發明引進日本之後,音頭也因此廣為流傳.這個時代大約是在明治末期昭和初期,此時創作出來的音頭有別於傳統的音頭,而被歸類於"演歌類",也就是一般的歌謠.各位舞友們比較熟悉的東京音頭和炭坑節,就是這個時期比較出名的音頭.

日本人對文化的傳承非常的重視,動作做得也非常落實,它們把音頭的傳統文化編入學校教育,編成土風舞來教,讓小朋友們從小就認識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長大之後不會忘本.大人也是一樣,在公司年底的忘年會中常常都會看到音頭舞蹈的表演節目.

稚父音頭,日本琦玉縣民謠



秩父音頭:



秋田音頭,很明顯跟琦玉縣的稚父音頭風格完全不同


2.歌曲:
前面介紹過,在日本明治末期,昭和初期,當唱片引進日本之後,大量的歌曲需求興起,傳統的音頭已經不夠出版,於是就有詩人新的創作出來,這個時期創作出來的音頭已不適合歸類於傳統音頭,於是這些創作出來的新音頭就被歸類在演歌,變成一般的歌謠,而不是傳統的音頭了.這首創作於昭和七年的東京音頭就是被歸類在這一類別中.但是經過近百年歷史的淬煉,這一首當時的新歌謠”,現在已經變成傳統歌謠了.(青蛙老師註:這也是土風舞界常有的爭議,有人覺得很多新編舞不具傳統意義,根本不能列入土風舞範圍,另一派認為,凡是舞不都是人編出來的嗎,哪分什麼傳統舞,新編舞,都是土風舞.青蛙老師認為,新編舞在發表的當下,的確不適合列入傳統土風舞的分類中,它可能是創作舞,娛樂舞,行列舞(排舞)…,經過多年之後(或許是五十年,一百年),後來的人學到這首舞,知道這首舞反映五十年前,一百年前的人們的生活文化,這時稱它為傳統舞,我認為也不為過.重點在於時間的沉澱與淬煉.經不住時間的考驗而消失的新編舞,自然而然不能稱為傳統舞蹈啦.還有,國際土風舞(華爾滋,探戈,恰恰…),早期社交舞與準土風舞,也不在傳統土風舞分類裏面.至於詳細土風舞分類可以再複習一下青蛙老師的邀舞系列的土風舞概論.https://blog.udn.com/frankflin01/87091549)

本歌曲是由日本詩人西条八十,作曲家中山晋平作於昭和七年,也就是西元1932,舞友們在網路上可能會看到這首歌是出於西元1933年的資訊,其實西元1933年是這首歌灌錄成唱片出版的時間,而不是作成的時間哦.

作詞者西条八十畢業於早稻田大學英文學科,後來到法國留學,回到日本之後擔任早稻田大學法文學部教授,是知名的詩人,同時也是歌謠曲的作詞家,很多出名的日本歌謠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例如雨夜花日文原曲,青色山脈,蘇州夜曲等等,土風舞裏面用到他寫的歌則有花之語,紅睡蓮,以及這一首東京音頭.

西条八十:


作曲者中山晋平是日本20世紀初期到中期的多產作曲家,作曲無數.土風舞界用到他作曲的配樂則有兔子舞(証城寺の狸囃子)

中山晋平:


演唱者為當時的名藝妓,也是名歌手的藤本二三吉(本名:藤本婦美)與民謠歌手三島一声各自演唱一版.

藤本二三吉:


三島一声:


這首歌興起來由也蠻有趣的,這首歌被創作出來時原本的歌名叫做丸の内音頭”,在昭和七年,日本民眾為了慶祝在關東大地震後重建的東京,合併附近幾個市町村,成為世界第二大都市,結合有樂町的松美百貨,舉辦一個盆踊舞(Bon Odori)的慶祝活動,只要在松美百貨買一套浴衣,就能穿著浴衣參加他們從815日起連續5天在日比谷公園舉辦的盆踊舞比賽大會.大會使用的歌曲就是這一首丸の内音頭”.在大會的第4,也就是818,透過廣播放送到全日本,於是就有更多的日本人知道這一首曲子.並且灌成單曲小唱片, A面是藤本二三吉演唱的版本;B面是三島一声演唱的版本.

後來唱片公司嗅到了錢味,知道發行這一首歌的唱片絕對大有賺頭,於是就在第二年,也就是西元1933年的七月Victor唱片公司(出名的JVC Kenwood的子公司)改寫這首歌的歌詞,精簡成5,由小唄勝太郎與三島一声合唱,後來這一首歌曲也成為東京職棒養樂多燕子隊的加油應援歌曲.而日比谷公園舉辦的盆踊舞比賽大會至今仍然在每年的8月在日比谷公園噴水池舉辦,成為一個傳統活動,也列為東京千代田區的文化遺產.

第17回日比谷公園丸の内音頭大盆踊り大会(17屆日比谷公園丸之內音頭大盂蘭盆舞大會)


接下來請舞友們感受一下上千人的盆踊大會,這會讓資深舞友們懷念起再春游泳池畔的土風舞聯歡吧?
(
丸の内音頭,也就是東京音頭,音樂從12’56”)



前面介紹了那麼多歌曲的內容,現在才介紹到歌詞的部份:

丸の内音頭_日文原文歌詞:
ハア 踊り踊るなら チョイト
東京音頭 ヨイヨイ
花の都の 花の都の 真中で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東京よいとこ チョイト
日の本照らす ヨイヨイ
君が御稜威(みいつ) 君が御稜威は 天照らす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花は上野よ チョイト
柳は銀座 ヨイヨイ
月は隅田の 月は隅田の 屋形船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おらが丸の内 チョイト
東京の波止場 ヨイヨイ
雁と燕の 雁と燕の 上り下り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君と臣(たん)との チョイト
千歳の契り ヨイヨイ
結ぶ都の 結ぶ都の 二重橋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西に富士ヶ嶺 チョイト
東に筑波 ヨイヨイ
音頭とる子は 音頭とる子は 真中に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昔ゃ武蔵野 チョイト
(すすき)の都 ヨイヨイ
今はネオンの 今はネオンの 灯の都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花になるなら チョイト
九段の桜 ヨイヨイ
大和心の 大和心の いろに咲く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幼馴染の チョイト
観音様は ヨイヨイ
屋根の月さえ 屋根の月さえ 懐かしや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ハア 寄せて返して チョイト
返して寄せる ヨイヨイ
東京繁昌の 東京繁昌の 人の波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先請舞友們欣賞昭和8年的原版東京音頭(丸の内音頭):
(A
面是藤本二三吉演唱的版本;B面是三島一声演唱的版本)



請舞友們欣賞昭和8,唄勝太郎與三島一声合唱的東京音頭:

唄勝太郎(雖然名字很男性化,但是人家是女生,不是男扮女裝哦)



日本職棒東京養樂多燕子隊的應援歌,就算是下雨拿著雨傘,也要大聲應援才是死忠球迷啦:



土風舞版用的版本是由三沢あけみ(中譯:三澤明美)與橋幸夫於昭和47年演唱的版本,歌詞縮減為5.

三沢あけみ與橋幸夫_唱片封面:


土風舞版東京音頭_唱片:


土風舞版日文歌詞:
前奏.
ヨイヨイ ヨイトナ

1.
ハアー 踊り踊るなら チョイト
東京音頭 (ヨイヨイ)
花の都の 花の都(みやこ)の真中で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2.
ハアー 花は上野よ チョイト
柳は銀座 (ヨイヨイ)
月は隅田の 月は隅田の屋形船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3.
ハアー 幼ななじみの チョイト
観音様は (ヨイヨイ)
屋根の月さえ 屋根の月さえなつかしや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4.
ハアー 西に富士ヶ嶺() チョイト
東に筑波 (ヨイヨイ)
音頭とる子は 音頭とる子は真中で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5.
ハアー 寄せて返して チョイト
返して寄せる (ヨイヨイ)
東京繁昌の 東京繁昌の人の波 (サテ)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ヤートナ ソレ ヨイヨイヨイ

歌詞中譯:(引用 Xuite日誌:林技師的部落格,我們土風舞版用的歌曲只有5段歌詞)

要跳舞 跳舞的話 大概就跳
東京音頭 ( )
在花之都 花之都的正中央 (沙嗲)
呀都─哪 唆雷   
呀都─哪 唆雷  
 
 賞花就到上野喲
看垂柳大概就到銀座去 ( )
賞月就到隅田 賞月就到隅田的屋形船 (沙嗲)
呀都─哪 唆雷  
呀都─哪 唆雷  
 
 從小就很熟悉的
大概就是觀世音菩薩 ( )
連屋頂的月兒 連屋頂的月兒都令人懷念 (沙嗲)
呀都─哪 唆雷  
呀都─哪 唆雷  
 
西邊有富士山山嶺
大概東邊就有筑波 ( )
帶領音頭的孩子 帶領音頭的孩子在正中央 (沙嗲)
呀都─哪 唆雷  
呀都─哪 唆雷  
 
跳過去又跳回來
大概就是跳回來又跳過去 ( )
繁榮的東京 繁榮的東京人山人海 (沙嗲)
呀都─哪 唆雷    
呀都─哪 唆雷  

土風舞版的東京音頭,三沢あけみ與橋幸夫演唱



有意思的是,我們台灣早期也有將這一首舞重新填詞改編成閩南語歌曲,那是在民國50年代,大量演歌被翻唱的時期.民國52,由林峰與郭富美等人合唱,南星唱片所發行的天天二九暝”(閩南語的意思就是天天過年的意思).當年這首一炮而紅,炸熱了台灣的街頭巷尾,成為熱門的燒酒歌的先驅.這裏青蛙老師找兩部歌唱影帶,請舞友們欣賞.第一部是寶島民俗歌謠翹楚,劉福助所演唱的版本;第二部則是KTV,請舞友們注意影片中的配舞是不是有一點熟悉呢?

第一部:劉福助演唱_天天二九瞑



第二部:天天二九瞑MTV



3.舞蹈
前面說了,這首歌的產生是為了昭和七年的日比谷公園丸之內音頭大盂蘭盆舞大會,跳的舞是盆踊(Bon Odori).那什麼是盆踊呢?根據陳芳枝老師翻譯整理的日本民間舞蹈(民踊)”中所述:

盆踊的起源和佛教有著密切關聯,盆踊慶典在日本已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通常在陽曆八月舉行(陰曆七月),意味著已逝的祖先及其親友們團聚的一種方式.
(
青蛙老師註:佛教盂蘭節又稱盂蘭盆節,佛歡喜日與僧自恣日.在這一天,信眾供養參與的修行人,以其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迴向,能解救過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親屬亡靈超脫苦痛)

傳統上慶典會連續三天,第一天人們到墓園,點火來引導死者的亡魂回到自己的家,直到第三天.”盆踊在日本全國相當普遍,慶典時不分男女老少,聚集在各地區的寺廟,神殿或開放的空間,中央建一座高的平台,平台上安排樂師演奏,配合歌唱,人們繞著平台跳盆舞.此種慶典舞不僅只是為懷念死去的親友而舞,也會在婚禮,新房舍的落成及慶豐收等場合跳,

在這裏我們先來學傳統東京音頭盆踊的舞法,也就是上面青蛙老師貼的日比谷公園舉辦的盆踊舞大會影片第12’56”起的傳統舞動作:




台灣土風舞舞法是由楊昌雄老師介紹,並收錄在楊昌雄老師的怎樣教土風舞一書中.


楊昌雄老師介紹的舞法(不好意思,青蛙老師書太多,又不懂得保養,書浸漬嚴重,請舞友們包涵.






老闆招待:彌補上面舊資料太髒的畫面,這一篇是取自張慶三老師編著的土風舞世界全集,但是內容差上面一點點小細節.所以請舞友們搭配著看.


最後老闆招待本舞參考示範影帶:
在此特別感謝方圓土風舞社提供的參考影帶,由葉明珠老師製作,陳永順老師示範,在此對葉老師與陳老師,還有方圓土風舞社所有的資深前輩老師們致上最深的謝忱!



後記:
青蛙老師在民國72年的時候,應華航某部門聘請,教她們這首東京音頭,他們要在公司尾牙晚會中表演.青蛙老師教本舞的時候特別將每個動作小細節都要求到.例如,小碎步一定要走內八,動作配合歌詞做到位.例如唱到屋根,代表的是屋頂,手就要做合掌屋的形狀;垂柳就要有垂柳搖曳的姿態.另外像挽袖,蹲轉,也都有眉角,要細練才能跳出味道.在某些段落,青蛙老師會將動作放慢一倍,將日本女郎含蓄嬌羞的模樣表達出來.這是青蛙老師跟陳永順老師詮釋的方法有些不同之處,供各位舞友們參考.












參考資料:
1.
日文版維基百科
2.
土風舞世界:張慶三老師編著
3.Xuite
日誌:林技師的部落格
4.
日本民間舞蹈(民踊):陳芳枝老師翻譯整理
5.
網路再加一台三味線網誌:國民熱歌〈東京音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17477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