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生王子-歌:德國(拉丁文)/舞:張慶三老師編
2022/05/16 16:25:07瀏覽1104|回應0|推薦0

學生王子
(
:德國(拉丁文)/:張慶三老師編)

 

歌名:Gaudeamus Igitur
作詞:一言難盡.........(請參閱下文說明)
作曲:不可考.............(請參閱下文說明)
舞名:學生王子
編舞:張慶三老師,編於民國6110
土風舞音樂:惠美唱片F.D.C.0026,土風舞用的是演奏曲.

本舞乃為張慶三老師於民國61年應清華大學土風舞社社長之邀,為清大土風舞社編社舞,於是就用這首音樂編出一首頗具德國學院風格,非常適合歷史悠久大學的舞蹈,並於該年十月於新竹發表. (我是在民國62年在新竹學的這一首,燒燙燙,原汁原味的! )

說到這一首舞的簡介,我在上面怎麼會寫作曲不可考....作詞....一言難盡嘞?,,為什麼我在題目上寫 德國括號(拉丁文)?因為這故事真的很長很難說清楚,且讓我慢慢道來:  (若我有疏漏的地方,尤其是作詞/作曲者的部份,請土風舞前輩/先進們幫忙指正嘿. )

Gaudeamus Igitur是德國一齣四幕輕歌劇:"學生王子"第一幕中的插曲.大家熟悉的"飲酒歌"(也就是我們土風舞跳的華爾滋"歡聚"原曲)也是出於這一齣歌劇的第一幕插曲.

西元1927年海報:(復刻版)


本舞雖名為"學生王子",但是Gaudeamus Igitur的意思卻跟學生或王子一點也不搭嘎.Gaudeamus Igitur不是德文而是拉丁文!!拉丁文Gaudeamus Igitur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讓我們歡樂欣喜"的意思,應該算是西方最早的"校園民歌",(當然不能算是全世界最早的,全世界最早的校園民歌我認為應該是我們中國的"詩經" ),Gaudeamus Igitur意思是在形容學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

西元1898年德國明信片上面印有象徵傳統德國學生生活的圖像:


這首歌中有2節歌詞是出現在西元13世紀的拉丁文手稿,到了西元18世紀,這首歌的曲和拉丁文歌詞已經在德國的東部開始流行,並慢慢傳向世界各地.到了西元1781,德國人C.W.Kindleben出版的"學生歌集"編載了比較完整的詞曲,這一版本就一直流傳至今.



西元1797,德國Ignaz walter所寫的歌劇"浮士德醫生"首次把這首歌放入歌劇中,在德國不來梅首演.其中一幕學生們在地窖小酒吧唱歌所唱的就是Gaudeamus igitur.大家應該都聽過布拉姆斯這個名字吧?古典大師布拉姆斯也將這首音樂編入在1881年他寫的"大學慶典序曲".還有,柴可夫斯基大家也耳熟能詳,柴可夫斯基也曾經用本曲編過合唱的版本.....這麼說吧,Gaudeamus igitur在歐洲可以說是最古老,流傳最廣的校園歌曲,不論是在畢業典禮,學生聚會......莘莘學子最常唱的一首"共同校歌".

現在就請大家一起來聽聽看這首歐洲最古老的共同"校園民歌"


青蛙老師註:這首歐洲最古老的共同"校園民歌"同時也是國際大學運動會(FISU,也就是"世大運")會歌:


補記:
台北世大運期間:1.有舞友問我說:聽說世大運的會歌原是西班牙的民歌?
                      2.
自冉X報報導世大運會歌是"拉丁歌曲"?
青蛙老師說:這兩個資訊全是錯的!
青蛙老師說明:
1.
歌詞的最源頭可追溯至西元1287年的一篇拉丁文詩文的手稿,此手稿目前存於法國巴黎的法國國家圖書館.歌曲是在西元1781年由Christian Wilhelm Kindleben所作,Halle出版名為"Studentenlieder"(德文,中譯:學生歌集).是拉丁文與德文雙語文歌詞.但拉丁文不是西班牙文,這首歌曲跟西班牙一點關係都沒有!
2.
自冉X報想取巧(為避開上述1.的錯誤?),自作聰明卻又弄巧成拙的說本歌曲為拉丁歌曲”,愚昧到連拉丁文歌曲拉丁歌曲這麼基本的sense都不知道!本歌曲使用的是拉丁文,但不是拉丁歌曲!拉丁歌曲指的是使用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演唱的歌曲,屬於現代的流行音樂類別之一,流行歌曲界都還有熱門拉丁歌曲排行榜,網路上隨便查都查得到.這麼明顯的錯誤還大喇喇地貼在自己的網頁上而不自知.傳播錯誤資訊給大眾,卻讓識者搖頭再三.

上面是先簡單的介紹,讓舞友們有一個概括的印象,現在將學生王子分為歌詞與音樂兩部份細述如下:

歌詞部份:
原始歌詞據信是出自於一張西元1287年的拉丁文詩文的手稿,雖然這張手稿中並沒有"Gaudeamus Igitur"字樣,但其中有兩句詩文跟現在Gaudeamus Igitur的歌詞相當接近.目前這張手稿收藏在法國巴黎的法國國家圖書館中.當然,這首13世紀的拉丁詩文在當時是沒有旋律搭配的.到了18世紀初,大約西元1717年左右,德文翻譯版本出現了,大約在西元1730年才出版,也是只有詩詞沒有旋律搭配.大約在西元1723年到1750年之間,出現了拉丁文版手抄本的學生歌本,此歌本目前保存在德國柏林國立圖書館裏.當然,歌詞跟現在的歌詞是不一樣的.本歌曲最大的變革,成為現在的版本(拉丁文)和德文翻譯版本是在西元1781年由Christian Wilhelm Kindleben所作, Halle出版的歌本,名為"Studentenlieder"(德文,中譯:學生歌集).


拉丁文歌詞(西元1781年版,也就是現在版):

Gaudeamus igitur
Iuvenes dum sumus.
Post iucundam iuventutem
Post molestam senectutem
Nos habebit humus.

Ubi sunt qui ante nos
In mundo fuere?
Vadite ad superos
Transite in inferos
Hos si vis videre.

Vita nostra brevis est
Brevi finietur.
Venit mors velociter
Rapit nos atrociter
Nemini parcetur.

Vivat academia!
Vivant professores!
Vivat membrum quodlibet;
Vivant membra quaelibet;
Semper sint in flore.

Vivant omnes virgines
Faciles, formosae.
Vivant et mulieres
Tenerae, amabiles,
Bonae, laboriosae.

Vivat et res publica
et qui illam regit.
Vivat nostra civitas,
Maecenatum caritas
Quae nos hic protegit.

Pereat tristitia,
Pereant osores.
Pereat diabolus,
Quivis antiburschius
Atque irrisores.



歌詞中譯:

一同歡樂
趁我們年輕時
年華盡褪
垂暮亦終
我們只得長埋大地

先人今何在
在世界何方
早登極樂
或步入陰曹
問你願拜見否

人生苦短
匆匆結束
死亡將至
催命不留情
無人倖免

學院萬歲
業師萬歲
男同學萬歲
女同學萬歲
願你萬古長青

閨女萬歲
從容美麗
婦人萬歲
溫柔可親
滿是勤勞

祖國萬歲
還有她的統治者
城邦萬歲
還有她的支配者
保護我們

悲傷消失!
仇恨消失!
魔鬼消失!
那些反年輕人的傢伙,
還有嘲諷的人!

青蛙老師註:每一段第一行到第二行,和最後一行的歌詞要唱兩遍.

音樂:

這首歌旋律的起源有點難尋,目前我能找到的資料中,最早出現是在西元十六世紀的西元1525.根據德國A.H.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於西元1872年所發表的論文中所述,西元1525年在德國宗教家馬丁路德的婚禮上,有人問馬丁路德,Gaudeamus Igitur能否用旋律唱出來?於是馬丁路德就哼出了三段,每段18,總共54行的歌曲.然而這只有記載,並沒有留下歌詞與歌譜.音樂本最早的印刷版是出現在西元1782年的德國歌本"歡宴之歌"(Lieder für Freunde der Geselligen Freude),這本書是在德國萊比錫出版的,歌詞搭配的是前面介紹過的Christian Wilhelm Kindleben在西元1781年寫的德文版歌詞.

青蛙老師找到的是西元1799年的紙本:


現在所唱的旋律配合拉丁文歌詞的版本應該是出德國作曲家Ignaz Walter於西元1797年所作的歌劇"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這首歌同時也被後來的作曲家用在他們的作品裏.例如:

1.
法國的Hector Berlioz1846126日首演的"浮士德的詛咒"(La damnation de Faust)
2.
德國知名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於西元1880年夏天所寫,西元188114日首演的"大學慶典序曲作品80"
3.
西元1924124日首演的"學生王子".

現在請各位舞友們欣賞布拉姆斯的"大學慶典序曲作品80".青蛙老師選擇的版本是名指揮家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演出的版本(學生王子的音樂出現在最後樂章):


上面講了落落長,好像還沒有講到"學生王子"這齣劇的故事,有人凍抹條想要趕快來聽故事了吧...現在就來說這齣輕歌劇,請大家小板凳搬好,準備的故事嘍: (所謂的"故事"當然是虛構的,請不要拿歐洲史來challenge我嘿! )


第一幕:
話說古老的德國土地上有個卡爾斯堡王國(German kingdom of Karlsberg),有位即將繼位的王子叫做卡爾.法蘭玆(Karl Franz ),也就是本劇的男主角,他有一位從小就指腹為婚的的鄰國公主叫做瑪格麗特(有些版本叫做喬安娜),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面.

卡爾.法蘭玆王子:


由於卡爾的父親已經過世,他的祖父Ferdinand國王也已老邁,因此希望卡爾隱藏王子的身份到海德堡大學去學習,日後好繼位.(青蛙註:海德堡大學是德國第一個大學,成立於西元1386,剛好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那一年. )

卡爾在宮中的老師,恩格博士,也是海德堡大學畢業的,國王令恩格博士陪同卡爾王子一同前往海德堡.在出發前夕,恩格博士跟卡爾在一起,回想以前在海德堡學生時代自由自在的日子,此時唱出學生王子的名曲之一:"黃金歲月" (Golden Days).




到了海德堡,卡爾一行人預定住在"三顆金蘋果"旅館(Three Gold Apples Inn),這個旅館也是大學生最喜歡來此聚會的場所.在卡爾王子一行人還沒有到達之前已經有不少的大學生在此聚會,喝啤酒,大家耳熟能詳的"飲酒歌"就是在這一幕唱的:"Drink! Drink! Drink!"




前面不是說國王祖父希望孫子王子隱藏身分遊學嗎,但是王子的隨從Lutz卻大張旗鼓,大肆張揚,因此"三顆金蘋果"的老闆早早就在店門口掛起"歡迎王子殿下"的布條. 當卡爾王子抵達旅館時,第一眼就被老闆美麗的姪女凱西(女主角)所吸引.



在卡爾王子在店內的同時,遠處又來了一群大學生,口中齊唱著這首古老的校園歌曲:"Gaudeamus Igitur",歌聲由遠而近,這又勾起恩格博士年少輕狂時的美好回憶.而卡爾王子跟凱西則是互相看對了眼,一起合唱本歌劇名曲之一:"你在我心深處"("Deep in My Heart, Dear") 




唱著"Gaudeamus Igitur"這群學生走進店來,其實他們是為了他們的Saxon社團招生而來,看到有新生菜鳥,當然就要拉他入社啦(跟我們在大學時期辦社團一模一樣. ),卡爾王子欣然入社.就在大家高興喝啤酒乾杯的同時,卡爾王子在旁邊對著凱西唱出"小夜曲"以示愛慕,然而,因為彼此的身分相差懸殊,他們也隱隱感到他們之間的愛情前途坎坷,困難重重.就在他們合唱的:"你在我心深處"歌聲中,第一幕結束.

第二幕:
卡爾王子盡情享受他的學生生涯與他的愛情,唱歌與談戀愛就是這一幕的主要內容.此時卻來了一對不速之客:瑪格麗特公主跟她媽媽!!大家還記得前面說的,瑪格麗特公主是卡爾王子指腹為婚的未婚妻吧,她們母女倆跟首相一起帶來一個消息,就是卡爾王子的祖父病重,叫卡爾王子趕快回去,並趕快跟瑪格麗特公主舉行訂婚儀式.深愛著凱西的卡爾王子哪肯呀,於是他想帶著凱西私奔到巴黎去.



然而恩格博士與首相不斷的勸說,要卡爾王子要以國家社稷為重,不可放掉王位繼承者的重責大任. 最後,卡爾只能不情不願的乖乖地跟他們回去了.臨行前,他答應凱西,他會再回來的.

第三幕:
這已是兩年之後了,此時卡爾王子已經繼位, 成為卡爾國王.由於被國事綁住,卡爾國王一直都沒有辦法回海德堡看凱西.在一次的宮廷舞會中,大家跳著維也納華爾滋,嘉瓦特(嘉禾舞曲)的同時,皇室也宣佈國王即將與瑪格麗特公主訂婚的消息.


但其實瑪格麗特公主私下與塔尼玆隊長有私情,瑪格麗特公主也聽說卡爾在海德堡有位舊愛,你看這股亂勁兒.此時從海德堡傳來消息說恩格博士在海德堡過世了,卡爾國王以此為由,再度前往海德堡....當然,聰明的老舞皮們大家都猜到了,卡爾到海德堡當然不會就是單純的去弔唁恩格博士而已,除了會見大學時期的朋友之外,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要去看凱西呀!


第四幕:
瑪格麗特公主在卡爾國王之前就先跑去了海德堡,並偷偷的去找凱西,她跟凱西說,為了國王好,凱西必須跟卡爾分手,她要凱西騙卡爾說她已經有別的男人並且即將要結婚了,希望卡爾能死了這條心,這樣卡爾就會娶瑪格麗特公主.(此時的瑪格麗特公主已經不愛塔尼玆隊長,轉而愛上卡爾國王.這樣的轉變是否太牽強了一點? )

此時海德堡的大學生們仍如以往快樂的高聲唱歌,一首首亮麗的歌聲陣陣傳來.卡爾終於來到海德堡,他見了當年的同學們,當然,最重要的,他也跑去見了凱西.情人見面分外眼紅...凱西真的就按照瑪格麗特的說法,告訴卡爾說她就要嫁人了;卡爾當然晴天霹靂,好吧,你既然有人可以嫁,我當然也有人可以娶,當下就決定要娶瑪格麗特公主......然而,在他的心中,凱西永遠是他的至愛.此時"Deep in My Heart, Dear"的樂聲再度響起,
......
...............

此時再聽Deep in My Heart, Dear的感覺真的跟第一幕同一首歌深情款款的感覺真的不一樣


好啦,這劇悲傷的結局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趕快來聽聽學生版的Gaudeamus Igitur.


接下來老闆招待本舞中文舞序:


最後老闆招待本舞參考示範影帶:感謝中華民國舞蹈運動推廣協會張貞純老師俯允,提供中華民國舞蹈運動推廣協會土風舞教材,由方景立老師與邱賢淑老師示範,在此對以上三位老師致上最深的謝忱!
(
青蛙老師註:請各位舞友們注意,本舞前奏時,方老師與邱老師左搖3,右搖3,是序舞(introduction),還記得以前青蛙老師教過的,有序舞的舞,在開舞時就代替舞伴敬禮,因此舞伴不用再轉圈敬禮了,像波蘭尋夢舞一樣的意思.)













附註: 本文在2011/10/2425日發表於舞之心論壇




參考資料:
1.
世界土風舞全集:張慶三老師編著
2.
德文文版維基百科
3.
英文版維基百科
4.
中文版維基百科
5.
中文百科知識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17421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