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19 18:35:57瀏覽1390|回應0|推薦0 | |
演員十九 以扮演挖掘自我 文/陳姵穎
二十七歲才決定追求一個目標,算不算晚?對很多人而言,答案或許是肯定的,一如本名廖雅珺的演員十九,因為不想接手爸媽開的餐廳而離鄉,2011年從棲身多年的台北打電話告訴媽媽她要當演員時得到的回應:「妳都二十七歲了,妳以為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滿心為女兒煩憂的媽媽無法理解這個選擇,但對十九而言,卻是「這輩子第一次為自己做的決定」。 ●演戲教會我誠實 「我人生中的很多事都是在那些時間點剛好出現,便決定要那麼做。」擔任平面模特兒是如此,與朋友合夥開咖啡館「杜鵑窩」是如此,成為演員也是。如果說當時經紀公司安排的北藝大表演課程是機緣,徘徊在兩個伴侶間自我分裂的痛苦就是引點,十九慢慢發現,演戲好像能讓她安置生命中的某些東西;「人跟人之間的碰撞就是戲劇衝突,而戲劇衝突的所在就是戲。」她駕輕就熟,在投入的同時,也暫時無須面對情感狀態帶來的苦楚。 「但演戲教會我誠實,如果不誠實去演,戲就會很難看。」演戲讓十九看見自己的不同面向,為了投入角色,她從用頭腦演,到學會先找到與角色的共通點,再融合生命經驗去表現。好比她有回參與世新廣電系的畢業製作,飾演一名性格有些古怪、對生活麻木的女子,這和過去的十九很相似,因此她很快就能在心中勾勒出角色的樣貌;在電影開拍前,她在某間玩具店發現一只電影《星際大戰》的配角玩偶,一看就覺得是該角色會喜歡的娃娃,便買下它帶著去拍戲。 ●療癒內心的傷痕 這些過程無可避免地喚起許多記憶,促使十九回頭檢視自己,包含早年與家人不太愉快的關係。二十七歲才在演戲這條路上出發,相較於他人,慢的可不只一拍;因為害怕自己有所不足,十九一反過往習於半途而廢的態度,努力把握每個機會全力衝刺,最後身心卻不堪負荷。去年底,心愛的白貓罹患急性腎衰竭,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兼顧生病的毛孩,以及面對死神的束手無策,讓十九看見「媽媽」這個角色背負的各種壓力,學著用另一個角度看待的同時,也開始理解了自己的母親。生性敏感的十九,童年時曾認為自己並不是無條件被愛,感覺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和支持,「但在照顧生病的貓的時候,我忽然懂了媽媽面對我這個從小就不乖順的孩子的心情,她肯定也很苦惱,那些過往讓我傷心難過的話語,其實是因為她從小就是那樣被教育,她只是依樣畫葫蘆地用她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我。」 身為長女的十九,更看見過往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中,心疼媽媽長年的過度奉獻,導致她會試圖「越位」女兒的角色去照顧媽媽,「但這樣做就失去了我身為女兒的功能,與其角色錯置地去照顧媽媽,不如趁還能以女兒的身分撒嬌的時候,好好陪伴,讓她開心。」 ●選擇暫停的勇氣當十九開始誠實地面對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她察覺,如果想在演戲上進步,她必須更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探索內在,或付出更多時間與夥伴經營杜鵑窩。但在汰換快速的表演圈中,選擇按下暫停鍵,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也想過如果我停下來,是不是就會錯過什麼?這些念頭也阻礙了我一段時間,但我知道我做演員的初衷不是為了知名度,而是可以從中學習一些課題,與一些同樣投入的夥伴好好完成一個作品,引起觀眾的共鳴,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會不會成名或被喜歡,不是我該考慮,也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十九說,經歷過極度在意外界評價的階段後,她明白,如果自己無法認可自己,這份她想投入一輩子的演員工作勢必無法長久。 不願意為了尋求認可而去妥協任何事,與其說是任性,倒不如說是因為清楚真正想要和不想要什麼,十九因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即使是在二十七歲才起步,即使中途按下暫停鍵,也一點都不晚。 Q:家人對於妳成為演員這件事,目前的態度如何呢? A:打電話給媽媽說我要當演員的隔天,我就衝回家了,到爸爸辦公室問候他的時候,第一次告訴他我的內心話,以前我們講最多話的時候就是在吵架;那天我邊說邊哭,說我知道他們的擔心,在那次敞開心房溝通後,爸媽就愈來愈少念我了,我曉得他們給了我很大的寬容。至於妹妹和弟弟,小時候會覺得他們瓜分掉爸媽的愛,可是現在能互相分享,覺得有他們真好。 Q:在妳拍攝的各種平面和影像作品中,有沒有最喜歡的? A:每個作品完成的當下都是喜歡的,但回頭再看,又統統不滿意,覺得永遠不夠好;但我想就是因為不滿意,才會督促自己往前、成長,如果一直都很完美,就不好玩了。 Q:關於杜鵑窩,對妳來說是個什麼樣的空間? A:杜鵑窩像是第二個家,當初和朋友合夥開這間店,其實沒打算要賺錢,它長成現在客人喜歡的樣子,我們都覺得很開心,因為透過這間店認識了很多朋友,以後也會以營造「一個讓人覺得舒服的空間」的真誠態度,繼續經營下去。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