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6/27 11:31:59瀏覽1691|回應2|推薦59 | |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4個月,目前除了經濟與就業議題以外,移民政策改革與健保制度是否違憲,已成為歐巴馬政權保衛戰的關鍵議題。至於美國外交與國安政策,雖與選民切身利益較不相關,卻是國際社會與政策圈內人關注的焦點。 一般雖看好歐巴馬連任的機會頗大,但在美國經濟景氣仍然欠佳、民眾對歐巴馬施政不滿逐漸升高之際,號稱擅長經濟議題的羅姆尼,代表共和黨參選並非毫無勝算。無論明年1月何人入主白宮,在歐巴馬任期即將屆滿的此時,確有必要檢視一下過去4年以來,他在外交政策上的表現成績。 美國華府知名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的兩位外交政策專家Martin Indyk與Michael O’Hanlon,26日發表專文”Rating Obama’s Foreign Policy”,為歐巴馬的外交政策打分數。該文除就外交議題逐項分析,也提供了總體評論,表達的雖是自由派觀點,並以美國的角度綜觀全世界,但仍具參考價值。特此摘錄該文內容如下: 大型戰爭:歐巴馬是務實主義者,他承諾利用1年多的時間將美軍撤出伊拉克,結果卻花了3年才告完成;在派駐阿富汗美軍擴增近3倍之後,歐巴馬設下撤軍期限。歐巴馬的作為經過深思熟慮,無關意識形態,不過能否成功尚未可知。 致力和平:歐巴馬上任後視為優先政策的以阿和平進程,是他犯下的最大錯誤。歐巴馬對以色列提出的要求似乎並不實際,在態度軟化後表現的猶豫不決,造成以阿雙方談判更為困難。歐巴馬盼降低與獨裁者的緊張關係,但在與伊朗、北韓、古巴與委內瑞拉關係方面,都未見突破。最近在與緬甸關係上,則小有斬獲。 流氓國家:北韓與伊朗堅拒美國推動的交往政策後,歐巴馬針對兩國所主導的國際制裁措施,較之小布希總統採行者更為嚴厲。雖然未能促使該等流氓國家改變作法,但歐巴馬已成功聯合國際社會採取抵制作為。 崛起強權:2009年歐巴馬致力促使中國在仍存有某種程度不信任甚至敵意的情況下,仍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大角色,就此而言他已成功了。在中國更加強勢之後,歐巴馬採取的相應作法,是將美國軍事力量及外交努力重新聚焦於亞洲,此舉使區域內盟邦受到鼓舞,同時也提醒了中國:美國仍是太平洋強權。 小型戰爭:在伊朗、阿富汗及凱達組織之外,歐巴馬也介入了傳統上美國總統不需插手的小型衝突,結果有好有壞:利比亞似乎算是成功案例;蘇丹在半和平情況下分裂為二;索馬利亞較之先前已略有進展。不過,在歐巴馬關注下,墨西哥暴力狀況卻益形惡化;剛果、馬利、奈及利亞等非洲衝突地區情勢也未見改善。 阿拉伯之春:歐巴馬在阿拉伯人民起身對抗獨裁者之際,從旁施壓解除其權力。不過在選戰使歐巴馬分心的此時,敘利亞陷入的暴亂及埃及可能的分裂,已對建構於區域穩定的美國利益造成威脅,結果可能相當嚴重。 恢宏願景:相較於甘迺迪之後的歷任總統,歐巴馬在海內外建構了遠大的夢想與期望,包括修補與回教世界的間隙、邁向非核化地球、阻擋氣候變遷、急遽減少全球貧窮等,但因目標過於遠大,實現承諾也更加困難。
總評:持平而論,歐巴馬在保護美國利益方面表現良好,包括反恐戰爭、因應中國崛起、在阿拉伯民主運動期間與改革派合作、與俄羅斯「重置關係」並與歐洲盟邦合作、對流氓國家施壓等。雖然如此,他在氣候與能源、中東締和、與回教世界修好等議題上所作的承諾,卻未能實現。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