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乾朗 教授 「北投故鄉情義錄」 序 許陽明著「女巫之湯--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
2012/08/30 12:07:05瀏覽124|回應0|推薦0

李乾朗 教授 「北投故鄉情義錄」 序      
許陽明著「女巫之湯--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

一個人對自己生長的地方產生情與義,是很健康的現象,既有感恩之心,也有當仁不讓之情義。許陽明先生是我所認識的熱愛鄉土文化的人士之中,最值得敬佩的一位,他對故鄉北投的熱愛,近乎狂熱的程度。並且,他以北投為核心,關懷的半徑一直擴大,擴大到台北市的任何一個角度,最後擴充到台灣全島。這種自鄉土而國家的認同,難道不就是每個人都應有的自然心態嗎?我的故鄉淡水也同樣迷人,但我自覺比不上許陽明先生的積極性。
  
初次感受到許陽明先生的熱愛古蹟文物,是有一次閒談時提到台北八德路酒廠及松山鐵路機廠具有許多建築上的特色,他馬上定下保護計畫,三天後相約在酒廠現場碰面勘查,隨後建議市政府採取指定古蹟的行動。他的鑑賞眼力很準確,並且對文化的包容力也很寬廣。在北投除了指定平埔族、漢人或日人有關的古蹟外,他也認為應該指定戰後從中國大陸遷台族群相關的古蹟。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應兼顧多元性,才是進步開明的觀念。
  
不但有兼容並蓄的胸襟看古蹟,許陽明先生從多方面的學術領域來為北投文化定位,除了提倡保存不同歷史時期與不同人文背景的古蹟,他更積極推動生活環境博物館的理念。簡言之,就是使生活環境的諸多元素化為教育的元素,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無時不刻地可自古蹟的一磚一瓦或公園的一草一木得到知識,
最後可使生活環境轉變為一間活潑生動的大教室。這種概念在日本及歐美早有成功之先例。事實上近幾年來台灣朝野有人呼籲社區總體營造亦屬異曲同工之作法。所不同者,北投的經驗告訴我們,要結合地方上的人才與空間條件,以文化為主體來進行較易成功,否則可能淪為季節性的熱鬧活動而已。北投近幾年來的轉型,當地許多熱心人士之努力,其功不可沒。
   
台灣的古蹟要從台灣的文化發展史來定位,所以並非年代上溯千年才有價值。我常對人說,古蹟的價值取決於文化的意涵,而年代久遠並非最重要的,例如濁水溪的卵石大多在萬年以前即已存在,但它的意義可能比不上北投天狗庵的一塊石階,因為天狗庵的石階代表著北投溫泉史之第一頁!因此,近來台灣各縣市指定古蹟時,多從其鄉土歷史與感情出發,啟迪居住者與生活環境之互動,藉著記憶中的點點滴滴,強化人與社區的關連性。如果每個人都將社區的道路與綠地都視為是自己客廳的延伸,那麼社區意識即形成了。而古蹟就是扮演共同記憶的交集角色,誰說古蹟只是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而已?
   
許陽明先生將北投溫泉鄉重建的經驗結集成書,與大家分享,並吩咐我能寫一篇序文,我樂意大力推薦這本從理論到實際逐步成熟結果的書,有如紀錄片一樣,詳實地呈現了台灣一個社區精神重建之案例。

李乾朗    2000.4.10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comuseum&aid=678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