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活中的輻射_於回覆中更新2張輻射劑量比較圖
2011/03/15 18:07:18瀏覽1478|回應3|推薦8

「越不了解就會越恐懼。」這句話,對筆者而言,一直是處理恐懼的一帖良方。

日本福島核電廠危機至今尚未完全解除,身處日本下風處的地理位置,耳中傳來新聞記者激動而聳動的敘述,車諾比或是三哩島,每個人都不是太瞭解狀況,但都營造出一種恐慌的氛圍。縱使危機確實尚未解除,但是筆者不想在這種不了解狀況的前提下,陷入漫無目的的恐懼;因此,試著對於我們生活中的「輻射」,進行探索與了解。

一般我們恐懼的輻射,指的是高能量、具強烈穿透力的 γ 波,也就是電磁波的一種。輻射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來自大自然、土壤與建材、食物、以及宇宙射線等,也可能來自電視機、以及各種核醫科檢查

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 UNSCEAR )的資料顯示,一般人平均一年會接觸 3 個毫西弗( mSv )的輻射劑量;以我國的「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為例,身體皮膚與四肢的部分,一年不得接觸超過 50 mSv 的輻射劑量;根據醫學相關研究,當一個人一年接觸 100 mSv 的輻射劑量時,罹患癌症的機率將增加 10 %

透過這三個數字,應該會對於輻射劑量比較有感覺。

而在醫院進行核醫相關檢查時,以 X 光檢查而言:

( 1 )牙齒 X 光檢查,一次約 0.01 mSv 。

( 2 )胸部 X 光檢查,正面加側面,一次約 0.4 mSv 。

( 3 )低劑量肺部斷層掃描,一次約 1 mSv 。

( 4 )頭部斷層掃描,一次約 2 mSv 。

( 5 )診斷性心導管檢查,一次約 2.5~5 mSv 。

( 6 )腹部斷層掃描,一次約 10 mSv 。

( 7 )及冠狀動脈斷層掃描,一次 4~13 mSv 。

( 8 )全身斷層掃描(正子斷層掃描, PET/CT ),以及心肌灌流檢查,一次約 20 mSv 。

事實上,多少 mSv 意謂著輻射的強度,而人體究竟會受到多少影響,還要從「接觸時間」以及「與輻射源距離」兩個主要因素去做判斷。可想而知,接觸時間越短,吸收越少;而輻射強度則是與距離平方成反比,也就是當距離增加 2 倍時,輻射強度將減弱 4 倍( 2 的平方 ),以此類推。

除此之外,「適當的屏蔽」也是減少輻射影響的重要因素,除了熟悉的鉛板鋼板製成的防護設備外,待在一般水泥建材的住家內,其實就有不錯的防護效果。

長期累積的輻射劑量通常不會有立即的症狀產生,如同上面所說的,累積超過每年 100 mSv 時,罹癌風險將增加 10% ;但一次曝露在大量的輻射劑量下,則會有致命的危險。一般來說,一次接觸超過 500 mSv 的輻射劑量時,死亡的機率將急劇上升


了解這些資訊之後,再回頭閱讀與福島核電廠危機相關的訊息,心中的恐懼已減弱很多,也比較能判斷事件的嚴重程度與可能的應變方式。比較有意思的是,發現平時在生活中接觸的輻射,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更多。


If you would like to read the radiation dose information in English, here's the linkage of a useful Radiation Dose Chart, go to check it~

Radiation Dose Chart


單位換算 :

1 mSv = 1000 μSv ( 1 毫西弗 = 1000 微西弗 )

1 mSv = 0.1 rem = 100 mrem ( 1 毫西弗 = 0.1 侖目 = 100 毫侖目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ughealth&aid=4982215

 回應文章

尋夢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實用! 讚
2011/03/28 17:02
感謝格主分享本文,將鉅細靡遺且正確的輻射劑量知識傳給文友
已逾半百,我尚年輕仍有夢;做個永遠的「尋夢人」﹗
克禮司(drughealth) 於 2011-03-29 09:17 回覆:

謝謝您的鼓勵,

往後也會繼續努力整理最忠實的資訊給大家的


克禮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一般游離輻射劑量比較圖
2011/03/21 16:46

克禮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醫療游離輻射劑量比較圖
2011/03/21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