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控制or失控? 從1976伊波拉經驗學習
2014/10/07 16:12:56瀏覽2084|回應3|推薦45

編譯自:http://www.livescience.com/48170-ebola-outbreak-in-1976-revisited.html

1976年伊波拉爆發的薩拉共和國小村落

(圖片引用自同文章網址,照片裡是1976年爆發疫情的薩拉共和國境內村落)

面對這次的伊波拉,不少人都感覺惶恐、狐疑,不知道這是否是可以避免的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是身外之事,不太可能在台灣發生。然而,在疫區並沒有禁止旅遊的前提下,旅人來去自如,美國已發生第一起在境內發病的案例了;倘若,發生在我們居住的區域,該如何面對呢?

***

新聞媒體多少有提到,這並不是伊波拉第一次在非洲發生疫情;1976伊波拉曾經在薩伊共和國Zaire,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過爆發,那也是伊波拉第一次在人類舞台上留下足跡。

但不同於這次的失控,當時的罹難者不到500疫情在短時間內就被控制住擴散範圍也僅在一個村落裡

為想了解這次、與將近40年前的伊波拉疫情,兩次之間究竟有甚麼不同,研究人員將舊資料拿出來重新研究。並使用數學方法分析當時的傳染病爆發、傳染途徑、與疫情終止的模式;希望可藉此提供方法給第一線的醫療單位、社區,並能為未來類似的傳染疫情做出有效的預測。

這篇研究於今天(2014/10/6)刊登於Elsevier的流行病學期刊(Epidemics)。

***

1976年的伊波拉疫情被控制在一個村落裡,從當年的811為止,共有318人感染280人死亡

與這次的疫情相較之下,這次的疫情從今年(20143截至103日止,已有約14,964人感染6,870人死亡參考資料美國疾管局)。

1976年,當時的疫情爆發源頭是汙染的針頭。在當地的醫院裡,每天只有 副的針具重複使用在所有病人身上。

因為源頭來自醫院,醫院的關閉有助於控制疫情散播,自不待言;然而研究人員發現早在醫院關閉之前,新感染案例的發生率就已經趨緩了。

而能夠減緩疫情散播,最可能的因素在於社區民眾改變原本的行為模式。舉例來說:改變傳統的喪葬習俗;如此一來,就避免了因為接觸死者受到傳染的機會


面對伊波拉,只依靠醫院獨自控制是不夠的。Peter Piot博士說。

Peter Piot博士曾於1976年時前往薩拉疫區參與疫情研究,這在當時還是完全未知的一種傳染病。如今,Peter Piot博士是研究伊波拉與愛滋病的權威、現任英國倫敦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LSHTM)的院長、並為國際衛生學(global health)的教授。

「如果要掌控疫情,就必須讓正確訊息能傳達進入社區、以及改變民眾的行為模式。建立如隔離患者追蹤其接觸過的人後續狀況追蹤、以及社區教育應變計畫,都是控制疫情需要做的。」Peter Piot博士說。

在這篇研究裡,研究人員使用1976年的病人紀錄,搭配Piot博士的手寫筆記,去審視當時的病毒是如何擴散蔓延的。根據研究人員建立的數學模型,1976伊波拉剛爆發時的傳染速度是非常快;以那樣的速度而言,其實足以達到像今天西非伊波拉這樣的規模

但卻沒有。主要原因就是,人民改變行為模式,進而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行為改變之後,對於疫情的影響是很快幾個星期內,就可以看到效果。」這篇研究的作者之一Anton Camacho說,他專長於流行病學裡的數學模型建立與分析。

「在這次的疫情爆發裡人民並沒有1976年時的民眾一樣快速而主動的改變行為模式。」研究人員補充。

Piot博士說:

「除了來自國際間的鼎力幫忙之外,需要來自這些疫區本身的力量,克服恐懼、以及停止對於醫護人員與政府人員的不信任。

「對於這次的疫情,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要走到能控制疫情的那一步,那條路就更漫長了~

***

面對不定時爆發的新型傳染病,我們沒有辦法阻止發生,因此亡羊補牢,就成為對抗疫情的關鍵所在。

無論是伊波拉、SARS、或是其他未知的高危險性傳染病,只靠醫院獨自抗疫是絕對不夠的。

身為這環境裡的一分子,在這種緊急事件發生之際,都應該遵照防疫指示每人盡一份心力不讓自己成為病原體散播的幫兇。如此一來,才有足夠的醫療人力與資源與病原體對抗,爭取時間,找出有效的治療管道~

啾

 

參考資料:

A. Camacho et al., “Potential for large outbreaks of Ebola virus disease”, Epidemics, Available online 6 October 2014. DOI: 10.1016/j.epidem.2014.09.003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ughealth&aid=17984381

 回應文章

克禮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13 14:45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10/13/us-health-ebola-usa-nurse-idUSKCN0I206820141013 

這篇新聞說的是,照顧過美國第一位伊波拉患者的護士,也感染伊波拉。美國疾管局聲明,護士會感染,是因為未遵守標準程序。這樣的說法被許多人批評,批評聲浪來自於醫療體系與相關專業人士。

究竟有哪幾間醫院? 多少名護理人員? 真正接受過伊波拉的防疫訓練?

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面對垂危的患者,縱使沒有足夠的資源,還是必須全力救護病人;如此一來,被感染似乎是預料之內的事。

*** ***

從伊波拉爆發以來,WHO始終認為,不需要對疫區發布旅遊禁令,因為透過旅遊傳染的機會很低;然而,伊波拉先是透過非洲境內飛航傳染,接著也透過國際航線散播了。

面對伊波拉,WHO從頭到尾都提供不了正確的防疫方向;甚至於,可以說是,現在伊波拉往世界各地蔓延的最佳推手~

距離那一天或許就不遠了,只能祈禱,台灣能有足夠的力量與資源抵擋,不成為WHO錯誤判斷下的下一個受害者。


克禮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11 17:58

http://udn.com/NEWS/WORLD/WOR1/8991964.shtml

關於日前奈及利亞女子疑似伊波拉病毒的新聞,下方有病毒小檔案與處理流程~~


克禮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08 13:06

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141832 

「復原期的男性,病毒可在精子中存活至少70天;甚至一項研究顯示存活期可超過90天。」

「在這90天內,伊波拉存活者必須使用保險套,避免沒有防護措施的性行為。」

伊波拉病毒能透過唾液和血液等體液傳播,在母乳、尿液還有精子中也發現蹤跡,不過在汗水中從未發現完整存活、具傳染性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