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8/22 19:23:28瀏覽13327|回應1|推薦33 | |
編譯自:http://www.livescience.com/47445-questions-to-ask-after-cancer-diagnosis.html Bavesh Balar 醫生任職於美國紐澤西州 CentraState Medical Center,具有血液學專科(hematologist)與腫瘤專科(oncologist)的認證,並擔任該中心癌症委員會的主席。 這篇文章是由他無償為Live Science網站所提供的。 *** 縱使近20年來,醫療社群對於癌症治療已有令人讚嘆的進步;以美國來說,每年,還是有超過1百萬人被檢驗出罹患癌症。(台灣一年約有9萬人,參考資料) 面對這樣的狀況,無論是自己罹患癌症、或是身邊有親人罹患癌症,在開始治療計畫之前,有些基礎事實,應該要先有所了解。
一般來說,病人在知道自己被診斷癌症時,會有一段時間的「不相信」,這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然而,一旦接受這事實之後,就是開始動員的時候了。 包括被診斷癌症的病人、以及病患家屬,必須向主治醫師詢問一些重要的關鍵問題。因為,就算只是對於未來發展的初步了解,都能讓患者開始看到自己的方向、並且準備好與病魔對抗。 因此,與負責自己的醫療專業人員坦然溝通是很重要的,這樣能幫助自己問對問題。
Bavesh Balar醫生建議每個第一次被診斷出癌症的病人,能向自己的主治醫師詢問下列、所有的重要問題。 *** Q1. 我得的這種癌症是能治療的嗎? 說明:這是所有討論的開始。畢竟,能治療,才會有進一步的治療計畫、準備、對抗等。 Q2. 我得的是哪一種癌症?它長在哪裡?有擴散嗎? 說明:這些資訊來病理檢驗報告,而治療計畫就是依據這些資訊來擬定。負責擬定治療計畫的人,會從這些資訊裡面,判斷是否進行手術、化療、給予藥物、放射治療、以及預後(可能的治療效果)。 Q3. 我的癌症屬於哪一期?(0-4期,數字越小越早期) 說明:癌症分期是用來判斷治療手段介入範圍的關鍵因素。從第0~4期,根據腫瘤大小、淋巴結侵犯情形、以及癌症是否擴散來區分。癌症分期,透過活組織切片或細胞檢查來證實。 Q4. 我應該開始使用、或繼續使用營養品嗎(維他命、礦物質等)? 說明:這與你正在進行哪一種治療很有關係。很多人都會以服用維他命、礦物質補充品的方式,作為生活裡最主要的健康與營養維持。 以Bavesh Balar醫生而言,他始終鼓勵病人以攝取「高品質食物」(high-quality food,單位營養成份較高)的方式為優先。 有些高劑量、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營養補充品,反而會減弱治療效果。因此,與你的醫生、或營養師討論,營養補充品該怎麼吃,是十分重要的。 Q5. 我會開始疼痛嗎?有什麼藥物可以減輕我的不舒服? 說明:許多患者就醫時,已經受疼痛與不適所苦。而進行手術、或開始治療之後,這些疼痛不適通常就能減輕。但若是有需要,可以尋問醫生相關管道。而大醫院通常設有疼痛科,可以協同你的醫師,一起設法將你的不適減到最低,幫助你撐過治療程序。 Q6. 什麼時候該告訴我的家人? 說明:只有患者本人,有權力決定。畢竟這是非常私人的。以Bavesh Balar醫生而言,他通常建議病人與最親近的家庭成員(伴侶、手足等),能是最先充份了解所有關於癌症病情、與治療計畫的人。而接下來才是其他人。 通常情況下,讓最親近的人充份了解,比起只是告訴對方自己罹患癌症,較能減輕對方的焦慮感。 當告訴家庭成員相關消息時,最好能有醫師、或相關的醫療專業人員在場,協助他們提出問題與表達憂慮的狀況。 Bavesh Balar 醫生有不少病人,選擇不對身邊特定的群體透露自己得癌症的消息,藉此讓生活盡可能維持像原本一樣,支持自己度過整個治療過程。 Q7. 我得的這種癌症,標準的治療程序是什麼(standard treatment protocol)?有什麼副作用? 說明:當你能了解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是什麼之候,就更能了解醫生為你設計的治療計畫。這跟你的年齡、本身的健康狀況、腫瘤發生的部位等因素都有關係。 有時候,會有一些不同治療方式可以選擇。有些治療計畫是較具侵略性的,有些則較溫和。但無論是哪種治療方式,都一定有其副作用。做選擇、或接受之前,應充份了解治療方法的優點與缺點。 Q8. 能推薦可以讓我詢求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的醫生嗎? 說明:癌症治療並不是簡單的事。當病人決定開始治療,相信自己採取的是最理想的、並且是能成功的治療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信念。 因此,針對自己狀況的最佳治療方案,詢問過至少2個專業人士意見,能加強病人本身對於治療的信念。 Q9. 接受治療後,對於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說明: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接受癌症治療會讓人變得虛弱。但每個人虛弱的程度或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雖然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讓病人了解治療過程中,仍舊具有某程度的能力,可以持續工作、進行社交生活、與運動等,有助於病人接受治療,也能讓病人覺得比較好過。 Q10. 有什麼資源或服務可以尋求嗎? 說明:雖然對治療而言,病人本身、與家庭成員在身體、心理、與經濟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但對每一個家庭而言,知道能利用哪些支持系統、與服務,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政府提供的相關補助、照護員相關資訊、安寧醫療服務等。
透過這樣的問答,可以得到大量的、新的、非一般管道可取得的重要資訊。因此,Bavesh Balar醫生建議盡可能讓越多重要家屬一同參與。最好能夠一邊聽、一邊做筆記,有什麼不太確定的,就提出來跟醫生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是對的。 結束之後,大家聚集在一起,由病人、和有參與的家庭成員共同討論,取得治療方案與態度的共識。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在此時向病人衷心保證,在這段艱辛的旅程裡,有自己無條件、自始至終的支持。 當一個家庭像團隊一樣齊心協力,一起協助所愛的人面對病魔時,不只是病人而已,所有的人都將因此有所獲得!
參考資料: 和信癌症治癌中心醫院,如何克服癌症。 http://www.library.kfsyscc.org/history/hygience/ec1.htm 台灣癌症防治網,癌症病人的營養飲食照顧。 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857&blogId=1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