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勇於面對第二型糖尿病
2011/09/27 13:52:39瀏覽1232|回應1|推薦43

朋友過幾天生日,興高采烈的和我說,誰要請他到厲害的餐廳吃高檔料理。當我問起他的第二型糖尿病,身體是否禁得起這樣山珍海味時,他說,「打了再上」就好。打什麼呢,他說,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醫師要求他開始注射胰島素,原本的口服藥物已經不夠力。

我問他,這樣對嗎,為了吃下身體無法負荷的營養素,因此給予身體額外的消化激素?他只是不好意思地說:「你知道的,人生苦短嘛。」

不知道為什麼,聽朋友敘述關於注射胰島素時,他的神情是平和的,甚至比以前只有口服藥物時,感覺對自己的身體更放心。


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不是幼年發病的第一型,而是中年後發病的第二型,也就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的糖尿病。

簡單地思考,隨著年齡增長,透過飲食,身體逐漸有所耗損與傷害的累積;當這個累積,使得身體降低對胰島素的反應時,血糖就逐漸升高,形成第二型糖尿病。不是說身體不分泌胰島素了,而是基於某種理由,給予同樣濃度的胰島素,身體不再起反應。就像是藥物依賴一樣。

不過,糖尿病不像癌症,它的症狀比較緩慢、也比較讓人沒有感覺。因此,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台灣從 1987 年以來,糖尿病始終是十大死因的前五名。而且這不只是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了 2025 年,全球將有 3 億 3 千萬名糖尿病病患,佔全球總人口數將近 5% ,十分驚人。

由於它的慢性病程發展,隨之而來的症狀將逐漸剝奪生活品質,有如體力衰退、視力模糊、高或低血糖引起的急性昏迷、或因傷口間接導致的截肢等,則產生了龐大的醫療與照護資源需求。

關於糖尿病的診斷,過去的常規方法主要是空腹靜脈血糖,而自 2010 年起,美國糖尿病協會將糖化血色素( HbA1c, Glycated hemoglobin )大於 6.5 ,正式制定為可診斷糖尿病的臨床標準。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雖然與血糖測試相較之下,糖化血色素較能穩定反映身體血糖狀況;但是,糖化血色素並非完全不會受身體狀況影響,例如對於剛接受輸血、發生大量失血之後、有慢性肝炎、慢性腎病、接受高劑量維他命 C 治療、或正接受紅血球生成素( erythropoetin )治療的患者,糖化血色素將無法正確反映身體血糖狀況。

以糖尿病而言,臨床上最重要的是,則是血糖控制狀況的評估。針對血糖控制狀況的評估,則屬糖化血素最為準確。過去,依賴空腹血糖追蹤患者狀況的年代,常常無法分辨,患者究竟是為了複檢,才在一兩天內認真控制血糖;還是這兩三個月內都有認真履行。現在,透過糖化血色素的測定,至少可以推估患者在最近 2~3 個月內,血糖控制的平均狀況。

什麼樣的情況下,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原本只是口服糖尿病藥物,醫師卻進一步要求病人注射胰島素呢?主要有下列三種情形:

( 1 )患者身體因為產生例如嚴重高血糖、動手術、感染、或其他急性症狀,導致身體突然需要比平時更多的胰島素,會暫時給予患者注射胰島素,作為應急之用。

( 2 )在沒有其他病理因素的前提下,患者已經使用 1~3 種口服藥物的最大劑量,但還是沒辦法有效控制血糖時;通常被認為,這表示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量已經很低,因此需要注射胰島素輔助治療。此種注射通常會伴隨患者終身。

( 3 )肝臟或腎臟已經衰竭或功能低下,而無法正常代謝糖尿病藥物時,只能依靠注射胰島素,作為唯一控制血糖的方法。


 

對於一般病友而言,最常發生的,可能是上述的第( 2 )點。

已經服用 1~3 種糖尿病藥物,或許在驗空腹血糖值時,能夠有不錯的改善;但是,只要一驗糖化血素,這段時間的飲食狀況又原形畢露了。然而,難道這就表示身體分泌的胰島素量很低,而需要注射胰島素嗎?當開始注射胰島素之後,糖化血色素若還是沒有降到理想值以下,是否就應調高胰島素劑量呢?

答案絕對不是肯定的,醫師站在控制患者血糖的立場,只能聽數據說話;那患者自己呢?是否曾經傾聽自己的身體,究竟是否需要這麼多的胰島素呢?

或許,就像我朋友一樣,他從來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糖化血色素為什麼降不下來;面對我的勸告,朋友只是嘆口氣說:「如果為了健康,就必須過那種黯淡的生活,多沒意思。」

我可以理解,這確實是個兩難的問題。

只是,是否能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讓身體「休養生息」呢?而不是反覆地超量攝取營養素,然後再大量投入藥物與胰島素到身體裡,對身體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那些累積的廢物、毒素,仍舊一步步腐蝕著身體細胞,如何稱這種過程為一種「治療」呢?

 


參考資料:

林宏達 糖化血色素簡介,台灣糖尿病協會網站。 ( http://homepage.vghtpe.gov.tw/~meta/hospital/teach1.htm )

台北榮民總醫院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台北榮民總醫院糖尿病衛教網頁。

( http://homepage.vghtpe.gov.tw/~meta/niddm.htm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 Executive Summary: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 Diabetes Care vol. 33 no. Supplement 1 S4-S10, January 2010.

( http://dx.doi.org/10.2337/dc10-S004 )

The A1c-Derived Average Glucose (ADAG) Study Group , Translating the A1C Assay Into Estimated Average Glucose Values, Diabetes Care, vol. 31 no. 8 1473-1478, August 2008.

( http://dx.doi.org/10.2337/dc08-0545 )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ughealth&aid=5678875

 回應文章

墨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E
2012/01/04 22:23

感謝資料

E 正需要

好友糖尿病多年,心疼。

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