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5 16:13:39瀏覽1001|回應1|推薦24 | |
懷孕不足37週分娩的寶寶為早產兒。由於各方面的發育時間還不足夠,早產兒通常體重較輕、體溫不足、也較虛弱。 在台灣,縱使新生兒的出生率逐年下降,早產寶寶的發生率依舊維持在8%左右。以102年約20萬個新生兒為例,就會有約1萬6千個早產寶寶誕生。
*** 但受苦的不只是寶寶;剛經歷了辛苦分娩的媽媽,看著身上滿是管子、線什麼的小小身軀,往往比一般媽媽要承受更多身心的壓力,更受焦慮所苦。 一個最近刊登在Acta Paediatrica(兒科醫學雜誌)的以色列研究指出,若讓媽媽把早產寶寶以貼著胸口皮膚的方式抱著,邊哼唱著溫柔的曲調,不只能對早產寶寶的健康有所幫助,還能緩解媽媽的焦慮情緒。
*** 先前的一些研究發現,當早產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時,在呼吸功能、心臟功能、以及進食能力的部分都會有所改善。 另外,同樣是先前的研究發現,使用「袋鼠式呵護」(KC, kangaroo care)方法,有助於早產寶寶大腦的發育,緩解寶寶身體的疼痛不適,並能讓寶寶體溫保持在溫暖的狀態。 所謂「袋鼠式呵護」(如圖),最早是在1979年哥倫比亞醫院推廣的(參考資料)。也就是讓父母模仿袋鼠照顧新生兒的方式,將早產寶寶與自己肌膚貼著肌膚,抱在胸前,再用保暖的衣物或毯子等覆蓋著的方式。目前已經證實對早產寶寶是有幫助的。 (圖片引用自http://www.nurturedbydesign.com/en/kangaroozak/medical-staff_development.php) 由Shmuel Arnon醫師帶領的研究團隊認為,以上這兩種介入方法(intervention),對媽媽而言,都是容易達成的。若是將兩種方法合併在一起,雙管齊下,或許會有不錯的效果。 於是研究團隊在2011~2012年間,找了86對母親與早產寶寶(提早4~8週),分成兩個組別(有唱歌/沒唱歌),並個別給予2天的實驗流程。 在這2天裡,都是在寶寶吃飽30分鐘後,在一個安靜、讓媽媽能自在的房間裡進行。 媽媽會以40度角的方式,將寶寶以「袋鼠式呵護」(KC)方法抱在懷裡。寶寶只穿著尿褲,身體直接與媽媽接觸,寶寶背上蓋有毛毯,最後再用媽媽所穿的住院袍整個包裹。 開始、與結尾前10分鐘,寶寶都只會接受「袋鼠式呵護」(KC)。但在中間的20分鐘裡,分配到唱歌組別的媽媽,則需要用自己的母語哼唱簡單、且重覆的搖籃曲,若是懷孕時期就有唱給寶寶聽的歌,則為首選。 在整個唱歌的過程,媽媽可以看到一個音量偵側器,確保自己的音量維持在60~70分貝之間。
研究結果發現,有唱歌這組的寶寶,在心率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表現的部分,顯著優於只有「袋鼠式呵護」(KC)的組別。 另外,對於參與實驗的媽媽們而言,有唱歌組別的焦慮量表平均分數,從51分降到26分(分數越高越焦慮);而沒有唱歌的這組,則僅從56分降到43分。簡單地說,有唱歌組別的媽媽,實驗之後,比一開始不焦慮很多。
*** 這篇研究的作者表示,雖然對一些不會唱歌的媽媽來說,在公共場合唱歌是會難為情的;但這也讓這些媽媽在唱歌時,感覺與孩子有更強烈地、連結在一起的共同體感受。 參與實驗的媽媽也表示,有唱歌的時候,比起單純抱著寶寶的時候,更不感覺焦慮。
沒有參與這份研究的另一位小兒科醫師Larry Gray則分享: 「我們生在一個很棒的世界,因為我們擁有可以拯救生命的強大高科技。 不過,寶寶需要媽媽,跟需要這些高科技是一樣迫切的。 在這個研究裡,寶寶的確兩者都得到了。」
參考資料: 1. Shmuel Arnon et al., “Maternal singing during kangaroo care led to autonomic stability in preterm infants and reduced maternal anxiety”, Acta Paediatrica,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1 AUG 2014 DOI: 10.1111/apa.12744 2. 台灣醫療網,認識早產兒。 http://www.tw16.net/monographData.asp?m1No=14&m2No=130&m3No=229&mMo=2283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