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19 09:55:48瀏覽2261|回應13|推薦92 | |
接手菜園時資深農夫只叮囑一個原則:不要使用化肥及農藥。可以理解他的的堅持,為的是不要破壞土壤的有機質。有機耕種雖然辛苦但卻是人類長久生存的根基事業。大部分農人的慣性農法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無形中破壞土壤中的各種菌類和微生物;土壤養分缺乏就開始使用化肥,產生更多病蟲害再用農藥;病蟲逐年的抗藥性增強,又不得不加重使用次數,於是完全落入惡性循環中。 進行有機種植時先要將使用過農藥的土地休耕幾年,開始種時產量也少、賣相差,必須繼續堅持才能恢復到過去的產量和水平,或是更高。有機農夫在大環境的夾縫奮鬥過程中投入的成本自然較高,這就是為什麼有機作物價位偏高,無法讓大多數消費者接受的原因,只能說這是農業回復健康的過渡現象。已遭受破壞的土地要回歸過去單純有機所付出的代價可謂不小,期待整個大環境的全面改變需要較長時間,更賴政府相關部門的介入與輔導,和消費者的認同;畢竟觀念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可及。唯有健康的土壤可以供給各種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食物中均衡完整的營養才能維持健康的身體。 資深農夫說:「蟲子吃剩的就是我們的。」在與自然界昆蟲菌類平和相處下,各取所需才能長治久安。他從不用化肥,尤其注意補充有機肥,雖然小動物會來造訪,讓菜葉變成洞洞裝或作物被啃食;他把捕捉的老鼠抓去大溪放,同時拿東西餵給牠們,請牠們不要回來;至於小鳥防治則是在菜苗時蓋網子,長大些就給吃,這時候牠們還會幫忙抓蟲子;如此維持健康生態下的菜園經常是連年豐收。 土壤是生命的起點,也是構成生態環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研究指出將土壤中有機含量提升千分之四,就可對抗氣候變遷帶來的困境。土壤的變質就像社會道德的往下滑坡一樣,在快速追求利潤和短視下,土壤生病了,且病得不輕。扭轉生產者的觀念需要策略與行動。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條件允許下支持在地有機農業,縮短碳足跡,盡量食當季、吃在地,為自己健康把關,也為健康的農業盡力。 土地滋養萬物,如同黃金般珍貴。自從種菜開始跟大地導師學習,謙卑地蹲跪在土地上,彎腰、屈膝的接受教誨;在種菜養花當中思考,在除草、翻土做畦時,觸摸泥土從乾硬到鬆軟,看見田裡的蟲子蚯蚓已不再害怕閃躲;心態的轉變和感受彷彿新生一般,有機會重新審視自我;在大自然面前勞動與傾聽,我們能做的唯有臣服與善待,還有滿滿的尊重和感恩! 參考閱讀: 解碼地下世界–台灣的土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2r-qbN-aE&lc=Ugyz7D2FrwBFpuKnF4J4AaABAg ↑適合冬天種植的小白菜 ↑沉睡多時的菊花開了 ↓紫蘇種子落滿地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