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08 10:00:00瀏覽326|回應0|推薦1 | |
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服務對象多半為成人,通常在一次諮商結束後,我極少會出回家作業,除非是對方主動提出要求。 但這次,我罕見的出了兩個作業給她:一個是「練習耍廢」,另一個是「停下來好好欣賞自己」。 她是一名專業工作者,為人妻、為人母,持續系統性的學習各項知能,勇於挑戰創新事物。看似多采多姿的背後,她最近覺察到,自己是不是該放鬆一些?對自己的不完美現狀更接納一些?是不是對自己更寬容些,也才會對家人更接納一些?不那麼趕時間,語氣也會更緩和一些? 我驚訝地向她承認,這跟我自己最近的反思一模一樣。雖然每天仍需要學習新知並隨時調整學習工具,但是衝衝衝之餘,是否該更多停下來定期保養上油、看看風景、享受人生,甚至是欣賞一下至今為止自己努力的成果?這調整不需要換跑道,或是大張旗鼓的改變,而是打從心裡重新調整時間及體力分配的優先次序,更重要的是,對於偶爾閒下來耍廢的自己,不要有罪惡感。 👉「耍廢,很正常。」VS.「耍廢,很有罪惡感。」 這兩種對「耍廢」不同的觀感,幾乎要把人分成兩群或是兩個世代,差不多以四十歲為界。 事實上,人們需要適時適量耍廢,就像一陣子電腦需要關機重開一樣。墨爾本大學曾經進行一項研究,上班時間偶爾偷懶上網瞎拚或是無意義滑臉書的人,生產力比沒有這麼做的人還要高(當然,還是在有達成工作目標的基準下比較);也就是說,上班時間偶爾的工作間斷,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還會恢復腦力,產生更高的自主性,關鍵就是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模式。 寫到這裡,不免讓人想到許多老闆或家長,實在看不慣員工或孩子耍廢,一見到他們在滑手機或是打遊戲就覺得是不務正業和浪費時間,但在這高速變化資訊爆炸的世代,或許耍廢是一種必要的身心理調節,只是廢完後還得面對現實,要避免因為太過自卑而想永遠逃避現實的耍廢。車子開久了,讓引擎休息一下是必要的,但車子太久不開,就會發不動了! 覺得人無時無刻都要活得有意義,是另一種極端;這是因為無時無刻都想證明自己的價值,只要一沒有產出就會恐慌,這是太過自卑而不能容許自己耍廢。這種人一開始會表現很好,但是緊繃時間一久或是短時間挫折過大,就容易有身心症狀。 零與一之間,不是二選一,還有0.1、0.01、0.001、0.002…,零與一之間,還有無數的選項。 如何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那一個模式,將自己發揮到最佳狀態,才是這個時代能夠存活下來的人才;而身為管理者,則需要協助員工找到這個最佳模式,而非僅僅要求別人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 【本文同時刊載於109年9月號科技生活雜誌】 同場加映:【寶雅的幸福感體驗之旅】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