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0 23:57:32瀏覽1514|回應8|推薦85 | |
出處: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H-Z9mClwE&feature=related (這歌的前奏一出來就讓人很high了!但我網路上搜尋的結果,義大利文的國際歌歌詞好像不一樣,可參看這裡:http://it.wikipedia.org/wiki/L'Internazionale_(inno)所以我不確定這是新寫的歌詞,還是義大利共產黨黨歌?) 最近我跟一個學妹各自在讀跟左翼有關的東西。同樣的左翼,內容卻好像是沒有交集的兩個世界。她手頭上的東西顯得正統多了,是授課老師認真編印的厚厚一本資料,先提供第三國際以及中、日、臺共產黨的時代背景,然後選讀日本學者關於唯物史觀的論述,最後進入到台灣左翼作家的小說。學妹坦承,這些讓她對於整個左翼政治運動有個清晰的架構,但不管在哲學理論或是文學表現上,左派的東西對她來說沒有甚麼魅力。畢竟,我們離那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太遙遠了。我想,如果那位老師收錄一些三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論戰的文章,或許可以誘拐學妹對左翼產生更大的好奇和想像吧? 我手頭上的則是一本勉強算是左派的怪書,是最近跟學長還有一些朋友在讀的《聖保羅:普遍主義的奠定》。該書的作者是法國當代哲學家Alain Badiou,他把自己的書定位成「無神論者的保羅研究」,這聽來無比矛盾,說到底又要和巴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扯上關係。原來,Badiou的爸爸曾是法國的納粹傀儡維其(Vichy)政府時代的反抗軍幹部,從小就接受馬克斯主義洗禮的他,曾寫過一本關於使徒保羅的小說,但不知怎地可能沒有完成,總之後來沒有出版。無巧不巧,巴索里尼死前正籌備拍一部關於保羅的電影,劇本都寫好了,甚至也先寫出一些他企圖表現的影像思維的隨筆,但不幸地還沒開拍他的命就莫名其妙地沒了。所以我們大可這麼說,Badiou想要透過《聖保羅》來召喚巴索里尼亡魂以完成兩人之間來不及發生的相知相惜。唯物論馬克斯主義者Badiou和巴索里尼,怎麼會被保羅這種宗教狂熱份子吸引? Badiou的理由大膽得讓我居然有一種想要相信的衝動: 「羅馬就是紐約,美國帝國主義之首都。耶路撒冷,身為羅馬統治下的文化據點,也身為知識界妥協的據點,就是德國鐵蹄下的巴黎。反抗軍所代表的就是一小撮甫誕生的基督教團契,而法利賽人就是維其政府貝當(Philippe Pétain)同夥人。保羅是個法國人,出生於嬌生慣養的布爾喬亞,同時也是個獵捕反抗軍的共犯。大馬色就是法蘭哥(Franco)手中的西班牙境內的巴塞隆納。法西斯主義者保羅的任務就是前往探視法蘭哥的支持者,結果在前往巴塞隆納的法國西南境途中,他得到神的啟示。他遂加入了反法西斯的反抗軍陣營。」 簡單講,Badiou相信如果保羅生在這個時代,一定是個獻身革命的共產黨,反資本主義也反法西斯。原來,Badiou把自己和保羅還有巴索里尼合併為三位一體了! 巴索里尼撩起了我對義大利共產黨的興趣。幾年前跟朋友一起聽各種語言版本的「國際歌」,我們一致認為義大利文是最好聽的版本。這個編曲實在太振奮人心了,讓人想歡樂地動起來走唱。希望學妹聽到了可以多少「左」一點!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