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3 18:04:27瀏覽2971|回應4|推薦109 | |
羅曼菲已經離開四年了。 猶記得九二一隔年的中秋節,我在東勢河濱公園跟一大堆災民擠在一起觀看羅曼菲跳著〈輓歌〉,在露天搭起來的簡陋台子上獨自旋轉了十分鐘,彷彿原來她才是播放李斯特〈葬禮進行曲〉的唱盤。我看到有個老婆婆露出驚訝又疼惜的表情。在古代或在蘇菲教派,羅曼菲這樣子轉會被視為一種修行吧? 我想到蘇菲派的導師、先知、舞蹈家、詩人,總之就是多重身份的魯米(Rumi,1207-1273)說到要體會神對造物的愛:「不斷不斷往下流,不斷不斷擴大存有的環」。 哲學家學長曾用很詩意的話形容羅曼菲,讓她的一名詩人好友愛這句話愛得要命,在此先賣個關子。學長雖然是哲學專業,但知識淹貫百川的程度是我見過最驚人的。幾年前他介紹我去讀拉丁詩人Propertius的東西,「據葉慈(W.B.Yeats)說,尼采的文風是從他那裡轉出來的」。這通常是連詩人的隨筆文論都沒錯過的讀者才知道的。學長也開過文學課,第一堂課帶學生讀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義大利童話故事》。據說他下學年會破天荒開電影課,第一堂課是看許不了!他說,許不了的片是看電影的入門。 對於羅曼菲〈輓歌〉海報中的神情,哲學家學長如是說: 「她彷彿渴望穿透海報而貼近觀者,而又渴望在被觀看中穿透觀看而抵達被愛」。 精準無比的傳神,或許這句話抵得上楊牧深情款款寫給羅曼菲的那些詩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