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6 01:51:06瀏覽1038|回應5|推薦53 | |
(黃家出了黃妃這個會唱歌的小妹,真的是甚麼人才都不缺了。以台語或是漢音朗誦古詩詞本來就更接近原味,而譜曲也跟講話的語音比較順合)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語言精鍊,易於背誦。我們背誦而內化的,何止是他的句子而已,而是不知不覺中在吸儲他的文學史觀。 讀詞,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舉個俞平伯(1900--1990)的例子吧!他的曾祖是德清俞曲園,也就是清代樸學的集大成者俞樾(1821—1907)。所以俞平伯可謂是家學淵源,自幼浸淫於古典文學,可是他坦承小時候對於詞不易進去,最大的困難在於「讀不斷」。俞平伯尚且如此,更何況常人呢? 俞平伯後來進了北大中文系,他的授業師,包括黃侃、周作人等,都是章太炎的弟子,而後者又是俞樾的弟子。他回憶道,黃侃有一年突然興致一來,講起周濟的«詞辨»,還特地指導他讀周邦彥。俞平伯後來寫的«讀詞偶得»等書,對於現在的學子都還是絕佳用書。 這闕<虞美人>,俞平伯這樣評點: 小樓昨夜又東風,下一「又」字,與「何時了」密銜,而「故國」一句便是必然的轉折。就章法言之,三與一,四與二,隔句相承也。一二與三四,情境互發也。但一氣讀下,竟不見有章法。 另外像是<浪淘沙>的「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一語,乍看易解,卻連孔尚任(孔子64代孫)都讀錯。俞平伯說:「天上人間即人天之隔,並無其他命意」。再補充一句,俞平伯對於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相當推服的。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