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9 12:09:18瀏覽3492|回應9|推薦111 | |
萬 壽 山 上 的 佛 香 閣 (君豪攝) 『走!』
幼君斜眼睨著我,挑了挑眉,嘴角笑出灑脫的弧形,得意自滿地對我說:
『到咱家院子,頤和園去!』
好狂放的口氣!居然將頤和園當作自家院子!我想:
不過再想想,幼君所言不虛。只消新台幣兩元的車資,和一張一年一百元人民幣代價的公園證,別說頤和園了,幾乎北京王城裡的皇家名園,都是幼君家的後院。
其實我是去過頤和園呢!只是20多年前,到頤和園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像蜻蜓點水,像孫悟空駕斛斗雲,翻到如來掌心,拉了一泡尿,走人。頤和園?只記得有個長長的畫廊和石舫,其他的景色,全是一頭霧水。 玉帶橋,用清白石和漢白玉雕砌而成,呈弧形,宛如玉帶。(君豪攝) 1750年,清朝乾隆皇帝於北京市西北郊,建造清漪園後,再以清漪園為中心,將原先附近的四座大型皇家園林連成一氣。1764年建成,變成佔地290公頃的皇家行宮花園。取『頤養太和』之義,命名為『頤和園』。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時,被其焚燬。1866年,慈禧太后重建。1900年,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1928年,闢為公園。
頤和園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規劃和佈局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天然山水大花園,也是中國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並於199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全園分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大部分,30多組古典建築分佈其間。 後山,處處是參天古松,曲迴石徑太湖石,清幽無限。 既是幼君的『咱家院子』,當然有他的私房景點和幽靜路線。
坐公交車,避開人多的正門…東宮門,轉北宮門進頤和園。不知是十一大假未至的九月下旬,天陰霧濛,還真是避開了大門的人潮。人,果然比想像中的少了許多。
入門,拾階直行,就進入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的後山後湖區。
登高上拱橋,映眼的,竟是江南水鄉景色。後湖綠水如帶,環湖的是黑瓦紅牆、掛著宮燈的古式街坊,這被拱橋隔成一水兩街的江南街肆,就是全長300公尺的蘇州街,設有茶館、酒樓、藥房和錢莊等60多處各式店鋪……昔日是專供帝后嬪妃遊玩、賞心的市集,現在則成了誘惑遊客掏荷包的商店。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位於後湖中心,仿照江南水鄉景色而建。 幼君是雅人,對商肆人潮了無興趣,遂將我引入掩埋在古松的林蔭石徑裡。
霧,攏著無人的清幽,坐在石椅上,欣賞著枝椏崢嶸的古松,被歲月風霜焠鍊出黃銅般似豹紋的樹皮。漫步在迷濛裡,好奇地瞧著花栗鼠,站在危顫顫的松樹軟枝上,專心地啃食著松果。聞著空氣中的暗香,很難想像這饒富野趣的林苑竟是人跡沓至,北京最夯的風景名勝區…頤和園。
幼君讓我領略了頤和園的清幽古意,就東拐西彎地,將我帶到盡是遊客人頭的東宮門…頤和園的正門。 蘇式長廊長728公尺,每根梁枋上都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彩繪,共14000餘幅。 東宮門內是以仁壽殿為中心的宮殿區,是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
仁壽殿西北就是以樂壽堂(慈禧寢宮)為主體的皇族生活區,包括玉瀾堂(光緒皇帝的寢宮)、宜芸館和德和大戲樓,是帝后嬪妃的寢宮及觀戲娛樂的地方。
出了樂壽堂,就是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南臨昆明湖,北靠萬壽山,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遊廊的『長廊』。
長廊正中是排雲門。穿排雲門,進排雲殿,可達建在萬壽山前山的佛香閣,及山頂的智慧海。以佛香閣為中心的建築群,是頤和園最精華區,更是遊客最青睞的景點。
登臨萬壽山,山上除有佛香閣外,尚有轉輪藏、寶雲閣、景福閣、畫中游等樓臺亭閣,可於其中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長廊西端是置於昆明湖上的石舫(長36公尺),是慈禧太后最喜歡雨中觀賞湖光山色的地方。它是以整塊石頭雕琢而成,上建兩層艙樓,內外雕樑畫棟,精美絕倫。 石舫又名清晏舫,置於崑明湖上,象徵清朝統治如磐石般堅固。 怕喧鬧人群,匆匆越過皇室殿堂廳室、亭臺樓閣,穿過著名的蘇式彩繪長廊、佛香閣和石舫,轉進清波碧柳含煙翠的西湖,幼君才又緩下腳程,自在地將人融進如詩如畫的風景裡。
『頤和園裡,只有耕織圖和西湖,才是咱們老北京的後院。其他的地方,全是俗不可耐的遊客的喧嘩地。』幼君幽然地說。 頤和園的耕織圖並不是圖畫,而是仿江南水鄉的農村聚落景觀。 所謂耕織圖,原先只是用繪圖的形式,詳實記錄耕作與蠶織的圖譜。除了以圖繪盡其狀外,並以詩文盡其情,形象生動、細膩傳神,深受帝王喜愛。
為了表示對農業的關切和重視,乾隆皇帝在頤和園的西北角,建築了一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農村聚落,由澄鮮堂、玉河齋、延賞齋、蠶神廟、織染局及水村居所組成,題名『耕織圖』。並派人摩刻元朝畫家程棨的耕作、蠶織兩圖卷48幅,鑲嵌在玉河齋左右廊壁上。 耕 織 圖 附 近 的 石 橋 及 柳 絲 畫 舫 可惜頤和園的耕織圖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慈禧太后將其改建為內外水操學堂。2003年,中共除了保留水操學堂的建築外,更重建耕織圖的景觀,恢復其歷史原貌。
既是以江南農村為範本建造,遍植楊柳桑樹,綠水縈繞,煙嵐飄渺,信步倘佯其間,清風徐徐拂面,柳絲青碧若夢,真讓人誤以為在江南水鄉行走嬉戲。 煙 嵐飄渺 ,水波浩瀚,北京城裡的頤和園,處處是江南風光。 自耕織圖南行,即是仿杭州西湖而建的西堤。
此西堤更勝於杭州西堤的是:參天古柳密成林,芳草凝翠綠蔭深,秋日已上案頭曆,未覺北國西風催黃葉,但見江南花紅綠樹鳥啼春。 石橋畔盛開的菊花,是頤和園裡唯一嗅得出秋意的顏色 (君豪攝) 碧波蕩漾的昆明湖位於頤和園南面,約佔全園的四分之三。昆明湖在西堤以西又稱西湖,湖中大島南湖島以南的水域,又稱南湖。
耕織圖和西湖由於地偏,加上沒有大型皇家宮闕,遊人不至,是老北京人的私房景點,所以人煙稀少,風景清幽無限。 頤 和 園 地 圖 捨我外,絕無拿著相機的俗人。
人:有的是拿本書,坐在柳樹幔下,與智者神交的雅士;有的是坐在湖邊巨石上,獨思,讓自己融化在大自然裡隱士;有的是信步曲折石徑,迷失在煙籠霧攬的茫者;有的是堅持了數十年,依舊執拗在碧波裡翻滾的泳者。 在老北京人咱家院子裡的頤和園,我找到了天人合一的和諧與忘我。
後來,持公園證之便,數度攜伴造訪頤和園。不是時間匆促,就是友伴腿力不佳,只得在遊客區和眾人摩肩接踵,拍著到此一遊的照片。
風涼了,天高了,秋意漸深了,懷念去秋與幼君攜手同遊咱家院子的清幽爽意。
朱穎立完稿於風城寄心居2010/9/28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