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0 17:32:04瀏覽2270|回應2|推薦22 | |
退休、空巢後,生活總擺盪在旅遊和不旅遊間。
不旅遊時,蟄居在風城寄心居,生活擺盪在讀書、寫作、運動和看電影間。
看電影是學生時養的習慣。喜歡窩在黑壓壓的電影院裡,看螢幕上的人生百態,在自己的眼前晃過,好像沒有血色的白斬肉,沾了醬油,生命的經驗因此變得有色彩,變得豐富、有滋味起來。尤其是和同學嘰嘰喳喳地討論劇情,好像替主角再重生一遍,又一遍,……終於潛移默化,變成自己的。
少壯育兒時,家事、事業兩頭燒。日子忙得好像參加百米賽跑,在起跑線前,繃緊全身肌肉,等著槍聲響起,全力往前衝。隨時讀著秒,計算著,只求趕上工作流程。日子忙得好像連呼吸都是奢侈,更遑論看電影了。
現在,我什麼都不多,就是時間多;現在,台灣什麼都多,就是電影院少。雖說電影院少,看電影的人相對更少,但新竹市的二輪戲院卻提供了兩片不到新台幣百元的好康享受…所以囉,愛看電影的我,『每星期必看電影』成了我不奢侈的奢侈享受。
但看『阿凡達』是我奢侈享受中的奢侈,因為票價實在很貴。
倒不是因為『阿凡達』的賣座創了世界紀錄,吸引我走進華納威秀,主要是想比較看看現在的3D電影,和我20多年前去日本旅遊時看的有何不同。
這部世界上最賣座的電影,卻有個最通俗、單調的劇情:
在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星系裡,有個像地球一樣大小的潘朵拉星球,那裡的空氣盡是氨氣、甲烷、氯氣,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卻居住著長相、生活和文化極為原始,但心靈卻極端祥和寧靜的原住民:納美人。
潘朵拉星除了有瑰麗得像幻境般的風景外,還盛產一種極稀罕、極昂貴的礦產,它會因磁場的漩渦效應,而懸浮在空中。開採此礦產可致巨富,所以吸引美國政府派遣美軍陸戰隊,到此設基地,保護研發開採此礦方法的商人。
為了更瞭解積極反抗地球人的納美人,基地的科學家利用人類和納美人的基因創造出『阿凡達』…..一個具有納美人外型的媒介體。提供人類基因的當事人可藉由機器的導入,傳送心智,附身在『阿凡達』身上,變成一個活生生的納美人,混進納美人的社群,蒐集情報,作為日後入侵,開挖礦場的依據。
傑克,一個雙腳癱瘓的退伍軍人,由於參與『阿凡達』計畫的孿生兄弟去世,因基因相同,所以被高薪聘請來接替其兄弟的工作。
輕浮聒噪的傑克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因浮誇莽撞,遭受惡獸攻擊,而滯留夜宿蠻荒叢林,無法歸營。
夜裡在受到猛獸圍攻時,被納美人女子所救,並帶到其村落共同生活,教授他納美人的一切生活文化,讓他瞭解到居住在樹上,狀似沒有物質文明的納美人,其實在精神層面上是極為神聖,且尊重自然的。
因接觸瞭解,傑克愛上崇尚自然的納美人,並與納美女子戀愛成婚。可惜就在此時,商人覺得情報蒐集完備,可以開始採礦,在陸戰隊強勢的武力下,摧毀納美人的族靈聖地和其棲息地。
傑克神奇似的征服並駕馭了神獸翼龍,成為潘朵拉星傳說中的絕世英雄,潘朵拉星球上的生物在神靈伊娃的感召下,跟隨傑克的領導,絕地反攻,獲得勝利,將地球人逐走。
故事簡單,俗套得像童話中公主和王子終於…,3D的效果遠不如以前在日本看立體電影時,白鴿滿場飛舞,火車鳴著氣笛,自身後飛奔而來,讓人有置身其境的感覺,但看到陸戰隊駕著機器怪獸和巨型戰鬥機,搗毀納美人溫馨寧靜的家園時,忍不住淚水盈框,甚至淚灑電影院。 步出電影院,同行的朋友熱烈地討論:
一個說:這部片主旨在倡導綠色環保意識,因為美國陸戰隊破壞了森林及大自然,所以引起整個星球生物的反撲,就像人類為了追求奢華的享受,毫無節制地破壞大自然,所以引起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及北極震盪等氣象怪現象的反撲。
另一個說:片子除了有自然保育的省思外,還流露著自然崇拜的『天人合一』哲學,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
我卻我在電影裡看到:
陸戰隊隊長對納美人原始自然崇拜的鄙夷,在在顯示基督教國家人民對異教徒,尤其是對回教徒的妄自尊大。
片頭,自視極為文明的隊長,一再強調納美人極野蠻殘暴。然而他卻為了掠奪稀有礦場,未經溝通,用強勢武力,以及粗暴的方式,摧毀大自然,搗毀原住民家園。
我的眼看見影片中,納美人面對面目全非的家園,悲天嗆地地嚎哭,但我的心看到的卻是:2003年,美國總統布希為了覬覦伊拉克石油,以其總統海珊擁有大量殺傷性武器,威脅到美國的安全為名,在西方多國的強烈反對下,未經聯合國授權,擅自出兵,攻佔伊拉克。
戰時,民、兵大量死傷,人民的屋舍田園悉遭破壞。戰後,基礎建設被破壞,社會治安瓦解,暴力四起,人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布希總統口中大量殺傷力強的武器,至今仍未尋獲,尋獲的只是殘存少量購自美國的『利器』。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裡,因為布希的貪婪,包括美軍在內的聯軍約死4千多人。伊拉克人的死亡數字倒底有多少?一直是美國國防部裡不可說的祕密。
最誇張的說法是:中國國務院的『2007年美國的人權紀錄』…至少66萬伊拉克平民因此戰火而喪生。
莫衷一是的報告數字裡,較可信的是去年(2009年)四月美聯社的報導:至少有11.06萬伊拉克人在這場戰爭及接踵而來的暴力事件中直接死亡。 報導中還說:這是『最小的統計』,因為大批所謂『叛軍』死亡人數,並未列入統計範圍。因為『叛軍』受傷後,並不前往醫院救治,埋葬也不需政府登記,所以完全無法統計。 這也不包括那些間接死於戰爭的人。間接死亡的含義是,因戰爭致使基礎設施遭到破壞,醫療服務嚴重惡化,人們生活壓力增加等等,導致了很多人死亡,但並不在統計之內。
戰後,美國的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茲,和美國前聯邦儲備局局長葛林斯潘,都曾公開暗示:指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只是『攻伊的方便理由』。
曾為華盛頓和西方世界最有權勢的人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曾如此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
其實,覬覦石油,不是攻打伊拉克唯一的理由。
為了轉移性醜聞的新聞焦點, 1998年12月,美國總統柯林頓對伊拉克發動戰爭….雖然打了4天,不了了之,但畢竟也是個有傷亡的戰爭。
最近聽新聞報導,聽到幾則和『阿凡達』相關的新聞,覺得很有意思。
一則是:梵蒂岡教廷稱在『阿凡達』中,最不喜歡大自然變成被膜拜的偶像,並稱這根本就是在灌輸民眾錯誤觀念,使人以為膜拜、神聖化大自然,便可以取代宗教信仰。
一則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公共關係事務主管布萊恩上校批評,『阿凡達』損害了陸戰隊員的形象,以及公眾對海軍陸戰隊的信任。也有匿名軍官覺得如此眾多的軍人能毫無罪惡感地賣力殺人,影片的內在邏輯實在有問題。
一則是:見『阿凡達』如此賣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計畫拍『阿凡達』續集。
如果『阿凡達』拍續集,它的故事應該如何接續呢?
是以許多伊拉克人在戰爭後,死於混亂的社會暴力中為版本?還是重寫海地原住民的歷史….被征服,在當奴隸流血流汗為資本主義者淘金後,最後依統治者的計畫,穿了沾染沒有免疫能力病毒的衣服,而全部染病死亡,終至絕種?
朱穎立完稿於風城寄心居2010/2/10
PS:阿凡達預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dHRIVioj8l0&feature=related
本文圖片全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刻撤除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