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湄州媽祖祖廟
2009/08/19 20:26:23瀏覽6348|回應0|推薦41

 

  

小時候隨著母親進出教堂,雖也受洗,成了天主教徒,可是離開宜蘭,也離開天主教。年事越長,也從一年只望一次聖誕夜彌撒的『一夜天主教徒』,變成視宗教為哲學範疇的無神論者。

 

08年歲暮,到廈門小梁家度假時,壓根沒想到要去莆田市的湄州島參拜媽祖廟。敵不過高航和小梁的猛力推薦,經過一番舟車顛簸,終於獨自到了湄州島。

 

澄碧的藍天,清涼的海風,十二月初的湄州島,遊客稀少,顯得益發寂靜悠閒。出了碼頭,望著大門口豎著的大型觀光導覽看板,事先未做任何功課的我,越看越是滿腦袋漿糊。

 

先解決空腹的問題,再來解決消耗體力的觀光問題吧。

 

進了路邊的西式快餐店,一邊用餐,一邊和店員瞎聊,最後聽從她的建議,捨去和他處雷同的海濱景點,從餐廳後門抄小路上山看廟。

 

登山步道,山徑狹仄,心裡正嘀咕:聞名遐邇的湄州媽祖廟居然如此不夠氣派,迎面立即出現堂皇的聖旨門,正式揭開了我『湄州媽祖祖廟遊』的序幕。

 

湄州媽祖祖廟可分為『西軸線古廟』和『南軸線新殿』兩大部分。

 

『西軸線古廟』說是古廟,其實都是1980年後重建的『新廟』。

 

湄州媽祖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分靈廟宇遍及世界各地,又尊稱為『祖廟』是所有媽祖廟之始祖。

 

天聖年間(1023年)擴建,清康熙二十年撤除後重修,建有殿堂樓閣十六座,客房齋堂等建築九十餘間,號稱『海上龍宮』。可惜此巍峨大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幾乎遭紅衛兵毀損殆盡。1980年以後,海內外信徒捐資進行重修,始成今日『西軸線古廟』的面貌。

 

『西軸線古廟』全按照歷史原貌恢復、保持傳統的歷史文化風格,集中體現朝聖功能。從大牌坊起,經過山門、聖旨門、觀看鐘鼓樓、到正殿、進寢殿、朝天閣、入升天樓、朝拜佛殿、觀音殿等等,可供朝聖或觀光的大小建築36處之多。

 

『古』廟宇盤山而建,遠眺海景,視野甚佳,惜多因維修不力,使這些壽齡只有二十多歲的廟,處處可見油漆斑駁,露出原木本色,有著超齡的滄桑。

 

邊看邊走邊狐疑,大批的台灣信眾不時到此朝聖,怎能忍耐此地廟小而古朽,信徒捐獻的大量金錢跑到哪了?

 

沒有導遊,獨行俠的我,無人可問,只得懷抱著滿腹疑問,繼續向前走。

 

走至水泥製仿岩石牌樓的『媽祖文化園』前,見兩尊披著紅色歡迎彩帶的白色水泥塑雕女像,俗的讓人倒胃。見還得另購門票入園,有點想打退堂鼓,好在瞥見巨型白色媽祖雕像聳立山頭,極為壯觀,所以就購票入園,直奔媽祖像了。

 

幸虧進了這狀似俗得讓人作嘔的園區,否則不但是永懷入寶山而空回的遺憾,還誤會了台灣相關人士的努力。

 

『媽祖文化園』其實就是『南軸線新殿』。它大體包括了『祖廟新殿』,『媽祖故事石雕群』和『媽祖碑林』等部分。

 

被譽為『海上的布達拉宮』的祖廟新殿,是由清華大學設計的五進仿宋建築群,1998年初動工興建,2002年9月竣工。

 

有大牌坊、宮門、鐘鼓樓、順濟殿、天后殿、靈慈殿。建築群沿軸線對稱布局,呈南走向,故亦稱『南軸線建築群』。新殿佔地80畝,總建築面積達32000平方米,從山頂媽祖石雕一直至大戲樓,總長466公尺,寬99公尺,上下落差68公尺。

 

一踏進依山就勢的新殿,就被它有著『皇家』般豪華,『天庭』般氣勢,無與倫比,宏偉壯觀的建築所折服。

 

20年前,曾去過西藏,遊過布達拉宮,雖同是依山而建的巍峨建築物,但感覺上號稱『海上布達拉宮』的湄州媽祖祖廟,面臨浩瀚渺闊的大海,加上有雄偉的廟宇,寬廣的廟埕,氣勢上較西藏的布達拉宮更勝一籌。

 

逛完廟宇,登高上後山的『媽祖故事石雕群』參觀。

 

石雕群入口處,立著高14.5公尺的白色巨型媽祖石像,此石像是紀念媽祖羽化升天一千年而建。

 

1987年9月初9奠基,1991年9月初9竣工剪綵。共用365塊花崗岩石雕成,意欲媽祖一年365天都在保佑人們平安吉祥。石像高14.5米,象徵著媽祖誕生于14.35平方公里的湄洲島。

 

當時另建一尊模樣完全相同的石雕石像,屹立在臺灣北港朝天宮,隔著海峽遙遙相望。

 

巨型媽祖雕像後方有小徑,通往如石雕林園般的『媽祖故事石群雕』。全園共有216尊造型生動活潑,人物栩栩如生的石像,分成30組來闡述媽祖一生的故事。

 

相傳祖籍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島的媽祖,出生於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享壽28歲。

 

出生到滿月,不聞啼哭聲,因此她父親將她取名『默』,人稱林默娘。

 

默娘自幼聰穎,5歲,能頌『觀音經』;10歲,傾心學佛,朝夕焚香;13歲,遇玄通道士親授『玄微秘法』,靜修得道;16歲,於井邊得仙人銅符,傳修真成道之術。從此默娘能能顯神通,降妖除魔,預言氣象,數次解救海難災民;21歲,時逢乾旱,默娘受縣吏所托,向蒼天祈雨,普降甘霖,更加深得鄉民愛戴;23歲,收千里眼、順風耳為將。

 

28歲,九月初九暴雨天,因搶救遇險船民未果,遇難而死。因人們太敬愛她,不忍承認她罹難,故將其神話為羽化升天。宋紹興26年,托夢建廟,受人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沿海等省。

 

明朝永樂年間(1405到1433年),鄭和帶領二萬七千四百餘官兵,乘兩百四十多艘巨舶,七度下西洋。大海茫茫,凶險難度,但屢次受到媽祖顯靈庇佑,度過難關。

 

鄭和雖篤信回教,卻在船中供奉媽祖,晝夜香火不斷,並在每次下西洋回國,到處新修媽祖廟,或擴修殿堂,或種植青松翠竹。

 

鄭和將下西洋的成功,歸功於媽祖的神佑,因此,媽祖也成為明朝海軍的守護神,並被歷代中國皇帝累封為『天妃』、『天后』及『天上聖母』等封號。

 

隨著華人移民海外,媽祖信仰的也越傳越遠越廣,信徒遍及亞洲,美洲和歐洲各地。據聞:目前全球共有5000多座媽祖廟,兩億信衆

 

遊罷媽祖祖廟,渡船回到莆田,時已黃昏,漁舟已歸航。一出港口,即見許多婦人蹲踞港畔路邊,就著漁網,檢整卡在網上小魚小蝦,感覺忙碌而卑微。遙想一千多年前,在此民風保守的漁村,媽祖能跨越性別,脫穎而立,千年來,受億萬人景仰,除去宗教不談,真是人間難得一見的奇女子。

 

說真的,走遍許多國家,還沒見過氣勢如此壯闊雄偉的民間建築物。對於信徒而言,固然應該到此朝拜媽祖,對非信徒而言,無論是觀光,或是到此禮敬這位中國偉大的女性,都是十分值得的。

 

  朱穎立完稿風城寄心居於2009/8/19

 

PS: 但願媽祖保佑台灣人民,不要再飽受天災人禍的磨難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anajue&aid=32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