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鄱陽湖乾涸枯山的探討
2015/05/06 14:27:08瀏覽17|回應0|推薦0

    中國大陸第一大淡水湖江西鄱陽湖,這個冬天正面臨著歷史罕見的失水之痛,今年一月已多次水位低於八米,進入極枯水位。站在湖邊,放眼望去,昔日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如今儼如一片北方大草原。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大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湖裏聚集了許多世界珍稀瀕危物種,是一座重要且知名湖泊。近年來,由於枯水期提前,持續時間又延長甚多,導致鄱陽湖正遭遇滅頂之災。

    從水文監測數據可知,鄱陽湖目前在豐水期水域面積最大可達四千平方公里以上,但到冬季枯水期卻減少到只有幾百平方公里。江西鄱陽湖水文局也公部資料表示,一月八日八時,鄱陽湖標制性水文站水位為七點九九米,比去年同期低三米多,到一月十八日,星子站水位更降到七點七四米。在這種情形下,這個冬天,鄱陽湖已經徹底變成小河溝,不僅河床裸露,而且湖區周邊原生植被遭到破壞,工地沙化面積日益擴大。單以九江彭澤縣東光村為例,流沙已步步逼近村莊,東光村現在到處都是「光頭山、白沙子」,高的上百米,俺的幾十米,綠洲變沙洲,磚頭也都被沙子掩埋。

    其實,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生態環境一直十分優越,但在最近幾十年中共不當開發下,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生態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就是其中一個明顯問題,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因林木的超計畫採伐,一九七七年的林覆蓋率就以只有百分之三十二點七,近年來更是日益惡化。於是,森林植被被破壞,涵養水源能力降低,造成鄱陽湖流域大面積的水土流失與乾旱問題。日前江西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表示,鄱陽湖風化流沙正以每年三至五米的速度持續向外推進,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湖泊乾涸現象並非只出現在鄱陽湖,整個長江中下游枯水問題都極其嚴重。探究原因,除了氣候異常,採砂猖獗之外,最主要仍是跟過度開發建設水電站有關。

    根據江西省水利廳的資料,江西省內河流眾多,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大河流為省內主要河流,五河的水都會入鄱陽湖後再經湖口注入長江。如果這五河的水是充沛,鄱陽湖不可能像現在這般乾涸。可是,隨著不當開發,中共在這五大支流上大興土木,截至二零零七年底,江西全省總計建了各類水利工程四十多萬項,其中水庫就建了九千七百八十三座。這些工程度整體環境的破壞已使鄱陽湖面目全非了。

    再就長江中上游來看,自進入本世紀以來,長江支流的水電梯級開發也早以大規模啟動,例如大渡河干流規劃為二十二級,後又增加下游的沙灣、安谷兩級,共為二十四級,金沙江中下游十二級,雅壟江干流二十一級,嘉陵江干流十七級。而這些河流的各級支流,更建了密如繁星的水電站。相較於國際公認百分之四十為水資源利用程度的警戒線,如今,金沙江流域規劃的水庫總庫容已到淨流量的掰分之八十三,長江上游地區水庫總庫容將達到河川逕流量的百分之六十一,遠遠超過警戒值,證明長江中上游的水電站確實屬於開發過度後遺將逐漸浮現出來,如果在不知所節制,繼續在長江中上游建設水電站,枯水現象必然會進一步惡化。

    由於政策決策的不當,以及各利益集團為了中飽私囊,以「竭澤而漁」的方式進行開發,已給中華民族世代居住的家園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鄱陽湖目前所呈現枯水慘狀,與其怪罪氣候變化,不如回頭想想是不是過度開發造成江湖關係發生變化,長江干流沖刷,水位下降,從而才導致鄱陽湖水位降低,出流加快,蓄水量減少,並且提前進入枯水期以及枯水期延長。這時不論再高談什麼治理方案,都因為只是治標不是治本,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在此要呼籲中共立刻停止過度開發,重新採行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的建設規劃,唯有這樣才能使包括鄱陽湖在內,一切受破壞的生態環境獲得修補的機會。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284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