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特色快遞
2015/05/06 14:16:33瀏覽17|回應0|推薦0

今年16日召開的大陸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宣布,2014年中國大陸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2%,躍居世界第一。2014年,大陸快遞業務收人完成2040億元,同比增長42%;快業務量同比增長52%,已連續46個月累計同比平均增幅超過50%。今年預計快遞業務量將完成196億件,同比增長約40%;業務收入將完成2650億元,同比增長可達30%

中南海支持大陸快遞業發展,去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陸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大陸境內包裏快遞市場。

儘管保持持續快速發展態勢,但快遞業仍不能適應大陸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不能充分滿足民眾的需求,快遞市場增長空間仍然十分巨大。例如,去年140億件快件中,農村市場快遞包裏僅有20多億件,全大陸還有將近一半的鄉鎮不通快遞。為此,大陸「國家郵政局」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縣縣有分撥、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的目標。

然而,快遞業在大陸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等問題。在市場剛性需求盛的現狀下,快遞員的數量明顯跌不上快遞業的發展腳步;而且,快遞公司良莠不齊,快遞員的素質,也給快遞業蒙上一層陰影。

目前大陸快遞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人荒」,缺人。尤其年關將至,不少快遞公司的快遞員開始陸續返鄉。這股返鄉潮、辭職潮從去年12月開始形成規模,以至於快遞公司出現人手不夠,從貨延誤的情況。在北京地區,年每都會有幾家快遞分公司由於招不到員工、送件嚴重拖延而遭受巨額罰金,不得不關門。未來,如果快遞業難以擺脫招工難的困擾,恐怕會面臨變「慢遞」的風險。

從事快遞業的,以到城市尋找工作機會的外地青年居多。一開始,他們對這個行業充滿嚮往,入門要求不高,月入1萬,日後可能晉升,讓無數初來乍到的外地青年選擇做快遞員,開始他們的北漂生涯。然而,現實遠非他們想象中的美好。天氣寒冷、過年回家,只是快遞行業「用工荒」的表象;工作辛苦、待遇較差、「90後」快遞員難忍顧客嚴苛態度,是促使他們辭職的關鍵的因性。

綜合目前大陸快遞業發展情況,存在五大問題,一是投訴量同比增長八成。快遞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超時送貨,一方面是快遞公司遲遲不發貨,另一方面是快遞運送時間過長;以及物品損壞。由於部分快遞工作人員職業素質不高、年節假日貨物數量巨大等原因,導致消費者的物品在運送過程中受損。此外,賠償不合理。在貨物發生損壞時賠償不合理,涉及的快遞貨物主要是比較貴重並且未保價。而先簽收再驗貨,消費者網購的貴重、易碎等商品不能先驗貨,給消費者權利帶來不便。

二是單位經營變化較快,理難度大;三是服務水平和人員素質較低;四是企業營運和管理水平落後;五是企業硬體設施設備及信息化水平低。

而快遞業面臨的安全問題更嚴竣。前年11月,圓通速遞的山東濰坊捷順通快遞公司工作人員,在缷載一件由武漢發往山東濰坊的快遞時,發現有液態化學品洩漏,48小時內先後導致5名工作人員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然而,洩漏發生後,濰坊捷順通快遞公司並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當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而是自行對疑似污染快遞物品進行隔離,次日將同一車次的其他快件先後投出,導致多名收件人出不同程度的身體反應,並造成1人死亡。

這件快遞「傳毒」致死事件,引發民眾對快遞行業的安全疑慮。而在此之前,快遞業曾因為盜賣個人信息、監守自盜、暴力分揀等問題,受到輿論撻伐。

大陸快遞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導致快遞業以依靠加盟和招聘臨時工的方式疲於應對,從而造成服務質量與經營秩序脫序。必須要嚴加監管,讓更多專業的監管力量盯住快遞業違規的許多環節,並引入消費者的監督,才能規筗日益龐大的快遞業市場。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284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