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共應正視一個縣委帶壞一個城市的危機
2015/05/06 15:33:49瀏覽21|回應0|推薦0

最近在安徽省蕭縣、泗縣及太和縣三個地方,由於縣委書記的貪婪,引發「多米諾效應」,涉及當地幹部至少上百人,如同肉粽般成串的浮現,成為「塌方式腐敗」的重災區,引起中共中央與大陸民眾的高度關注,認為如果不加以重拳制止,其影響當然不只於惡化政治生態,同時也會毒化社會風氣,導致當地經濟社會秩序大亂,正所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個人帶壞一座城。」

根據215日羊城晚報,一篇題為「一個縣委為什麼能《帶壞一座城》」,由署名滕朝揚所撰寫的評論文章指出,一個縣委書記有這麼大的破壞力,聽上去似乎有些誇張,但這是早已存在的事實,也並不是在安徽省才有此種案例。如果縣委書記腐敗,首先帶壞的是「一班人」,直接影響的是政治生態和官員作風,而政治生態和官員作風的腐敗又必定向四處擴散,以至於弄得上下左右都烏煙瘴氣、腐爛不堪,這是極簡單的事理邏輯。

安徽蕭縣、泗縣與太和縣之所以會產生「多米諾效應」,正是縣委書記上樑不正,造成下樑歪的典型案例,對人民來說,雖然是為人切齒詬病,但在中共官僚體制下的潛規則文化,已是見怪不怪的現象。

所謂「多諾米效應」,也就是物理學上、大家所熟悉的「骨牌效應」。若運用在政治上,一個好的作法最後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好的,有益萬事萬物的能量,必然能獲得民眾敬仰;相反的,要是一個具有毀滅性質的壞作法,結果定是難以挽回的悲劇與惡果。

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是從正面與負面揭示這一種威力是如此強大。正面效應可使每個人都能認真又謹慎的做事,能將牌排列得長而壯觀,不會發生顛倒,但需要耐心與毅力,以及所擔負的責但來時時提醒自機,才能避免出錯外,更會做好防患於未然,將危險及時排除化解。但要是忽視一個破壞性質的力量時,未能及時導正,必然會形成負面效應,一旦這種破壞性質的力量隨著相互傳遞時,產生的慣力必然會導致一個比一個更快速倒塌,後果肯定讓人難以想像。

因此,滕朝陽認為,一個縣委書記能「帶壞一座城」,那麼其力量與地位就與「一言喪邦」相似。從反面來看,一個縣委書記自然也存在「帶好一座城」的可能,那麼其力量與地位就與「一言興邦」相似。「一言興邦」或「一言喪邦」也好,「帶好一座城」或「帶壞一座城」也好,倘若興衰係於一人,是極不正常也是極危險的,在法治社會也是不可想像的。

的確,一個小小的縣委書記之所以有巨大的建設力或破壞力,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其手中握有巨大的權力。權力的大小及其影響力,往往不是決定在於職位的高低,而決定於權是否能夠受到有效約束。誠如評論所言,一個縣委書記的權力有多大?以前,民間流傳的說法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一個落馬縣書委書記的現身說法是:「只要我一張口,下面沒有常委敢說話的。」也就是說,縣委書記在他管轄的「一畝三分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權力大到幾乎沒有邊界。

由於縣委常委對縣委書記不敢持任何異議,同級監督的堤壩自然就潰決,一縣之內的大事小情就淪為縣委書記一個人說了算,他想提拔誰就提拔誰,他想把地皮批給誰灹批給誰。但常委們噤若寒蟬,對縣委書記俯首帖耳,顯然在道德良知不夠堅強與堅持,主要原因就是「有所求」,期待在官場發展上有更好的下一步,所以才有許多幹部不敢吭氣,甚至同流合汙,無形中就使「塌方式腐敗」快速形成,受害的就是辛苦繳納血汗錢的老百姓。

滕朝陽認為,一個縣委書記造成「帶壞一座城」的惡劣後果,除了同級監督失守,上級領導機關也脫不了關係。有人說:「我在縣委書記位置上幾乎感受不到約束。上級過問很少,能管但具體也管不了。」上級「過問很少」,這不是失察,那什麼才叫做失察?這不是放任自流,那什麼才叫做放任自流?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上級對縣委書記若是抱著這種態度,責但心實在堪憂。

有的縣委書記之所以膽敢口含天憲、擅作威福,原因無他,就在於「天高皇帝遠」,中央看不到,加上申訴渠道不暢,或是上級接到情況反映置之不理,任其坐大,才會成為害一方官員、一方百姓的禍首。

古有明訓:「郡縣治,天下安!」今日時代雖然不同從前社會,但道理還是可以相通。我們非常認同這篇評論文章的觀點,要解決一個宗委書記「帶壞一座城」的問題,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從規範縣委權力的邊界入手,進而推動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外,更重就是要能夠建立民主監督制衡機制,各級政府的施政必須接受人民意志選出來的民意代表監督與檢驗,才能讓各級官員心有人民,不敢胡作非為。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284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