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06 15:51:51瀏覽32|回應0|推薦0 | |
近兩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未如以往一般飛快地成長,整體市場逐漸浮現出問題;外商撤資或減資,高地價房的泡沫化;而勞動力趨於匱乏,社會逐漸面臨人口高齡化的問題,連帶造成經濟成本增加、工資上漲,不利於外資投入的影響。 實際上,大陸在2012年已面臨勞動力大量減少的事實,缺工潮隨著地方開發與城鎮化政策,從東部蔓延到中西部。今年1月,諾貝爾經濟學的主克魯曼指出,中國大陸正陷入人口結構危機,勞動力持下滑的情況甚至比西歐嚴重。他認為中國大陸出現人口結構危機,問題不僅是一胎化政策,而是勞動力數量正在不斷下滑,中國大陸人口結構危機,比西歐要大得多。 與此同時,大陸國家統計部發布數據顯示,去年全大陸16到59周歲勞動適齡人口總數為9億1583萬,占總人口比重67%,比2013年減少371萬,是勞動適齡人口連續第三年絕對數量下降,而且未來數十年內可能都難在改變這一趨勢。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可的比重下降,意味著未來大陸的撫養比將下降,養老壓力沉重,青年勞動力不足。 根據大陸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在2020年之前,大陸勞動年齡人口將年均減少155萬人;2020—2030年,將年均減少790萬人,2030—2050年,將年均減少835萬人。總計到2050年,大陸的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2.5億。按照勞動參與率推算,大陸未來減少的勞動力人口,將在2億左右。 從今年開始,大陸的勞動力人口每年遞減約800萬,而大陸經濟在20年內能夠蓬勃發展,主要歸功於勞動力人口的增長;一旦勞動力人口出現下降趨勢,經濟增長將出現停滯甚至負增長,可能連帶將對政制局勢產生影響。 大陸勞動力為何短缺?較普遍的說法是,長期嚴格實施一胎化的政策,是造成勞動力短缺的根本原因。根據「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中國勞動力供給狀況研究報告」指出,大陸由於出生率低、人口老化等因素,勞動人口供給成長率在2004年首度出現下降,預期2011年開始不再上升,2021年轉成減少。美國人口普查局所發佈的最新「全球人口趨勢報告」也指出:大陸的勞動力人口將在2016年達到顛峰,隨後將逐漸減少。 去年,中共政府開放維持30多年的計畫生育政策,推出「單獨二胎」政策,允許一方是獨生子女的適齡夫婦生育第二個孩子。但政策推出至今,成效不高,不少育齡夫婦都表示,迫於經濟、撫養、事業等壓力,不敢生第二胎。 不過,一個弔詭的情況是,大陸一方面勞動力短缺,一方面失業情況嚴重。前中共總理溫家寶曾在2010年3月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議時宣布,中國大陸失業人口有2億。而這2億之外,還有很多未充分就業人口,因為政治原因不得不列入「就業人口」的行列。 以鋼鐵業為例,大陸約有800家鋼鐵企業,就業人數超過350萬人,不僅是地方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更是地方政稅收來源與重要的就業渠道。然而,近幾年鋼鐵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但各地的鋼鐵廠卻不敢關門,在虧損狀態下也堅持生產;因為如果一停產,銀行就會上門,政府也會上門,職工不會答應。目前大陸產能過剩的行業有幾十個,不少都處於虧損也要生產的狀態,企業勉強雇傭的工人,實際上處於半失業狀態。 還有一個現實壓力,就是中國大陸這一「世界工廠」鄭進入蕭條時期,將導致數一億紀的工作崗位丟失。今年1月,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在「2015冬季達沃斯論壇」會議中即表示,由於工資上漲,中國大陸將有1.24億人的製造業港為轉移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大陸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 不論是勞動力短缺,或是失業情況嚴重,都顯示大陸勞動力市場的失衡,而過去來已發展經濟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從今年起到2035年的20年,中國大陸必須在沒有人口紅利的情況下,找到維持其經濟下一輪持續高速發展的新動力。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