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3/25 12:58:30瀏覽776|回應0|推薦3 | |
為了配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而預定在110年變動的大學考招爭議,最近因為高中端有兩百餘位校長與教務主任連署反對招聯會的提案而白熱化。就筆者側面的了解,其實兩者對於改革的方向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卻是對於如何到達卻有不同的著重點。 就長遠的理想面而言,兩者都同意高中教育應有其獨立性與完整性:學生學習不該只為考試而讀書,更應該強調自主的動機並且有適性發展的機會。在考招方面則都同意相關考科數目應該減少至三科,但不是傳統的知識內容而是能融合跨領域知識且表現在語言邏輯、分析判斷並抽象思考等方面的素養型題目。大學端還需要重視學習歷程檔案的參採,讓學生落實平時的學習。 但兩這的差異就在於如何達到這理想:大學端擔心太快降低考科數目將使得同級分的學生數目過多,而採計學習歷程的專業化招生工作可能還未來得及跟上,因此想藉由逐年降低考科的方式來銜接(此外考題的設計是否能跟上改變也是問題)。但是高中端因為107的課綱實行迫在眉睫,很擔心如果考科數目不立刻降下來,學生仍是會著重於考科的複習而使高中端的教學改革還未上路就胎死腹中,讓大家徒忙一場。 一言以蔽之,這中間轉銜的不確定性會使得學生與老師難以決定配課與學習的內容,也可能讓大學選才失去依據。以此而言,筆者建議從明年開始就可以有以下幾個作法來與高中端一起合作: 1. 大學端先行容許學測有一科無成績者申請,並且僅以有採計的科目的總分來篩選(也就是絕大多數科系只需要有三科或四科的學測級分)。 2. 大學端部分採用已建置好的學習歷程資料為推甄資料,從10%開始逐年增加。 3. 大考中心逐年增加在目前課綱中所許可的素養型或跨領域命題的比重。 4. 招聯會現在就可以明確宣示110年雖然是5選4,但以後會繼續往減少考科並增加學習歷程參採的方向,明訂一個時間參考點(如113年以前)再降至5選3,讓高中端的教學改革有確定的方向而不潰散。 5. 教育部要督導各級大學對於專業招生機構的設立,對於學生有長期的追蹤與了解,避免只為了方便而過分強調考試成績或鬆散甄選流程。辦學不良的大學仍要有使其儘速退場的機制。 筆者認為唯有大學端首先釋出明確的調整方向,並且立刻開始逐步調整招生策略,後來才有機會與高中端所進行的新課綱改革有順利的銜接。或許若干年後我們的教育與選才可以更同步合作,幫助學生在高中奠定正確的學習態度,在大學裡有更較高的學習動力繼續發展,為國家社會培育更健全的人才。
##本文發表於3/25/2017 的聯合報民意論壇。但該文已作若干修刪,此處為原來投稿文字。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6377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