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考招一次分發 小看高中生 (發表於聯合報)
2016/11/08 20:50:18瀏覽806|回應0|推薦4

前日國教行動聯盟與若干教育團體舉行記者會,建議大學招生比照12年國教免試特招一次分發的作法,將甄選與指考時程結合,改為一次分發,藉以改善教學現場亂象。此次並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thShapley「延遲接受演算法」的理念,並以美國紐約市高中招生為例。

筆者遺憾在此指出,這樣的類比根本就是默認台灣高中生的素質應該要向國中生比照,所以認為大學也應比照高中的方式來收學生! 其實這兩種入學有本質上的不同。台灣十二年國教的精神是仿效美國,讓高中成為一種準義務教育。所以政府當然必須確保每個國中畢業生都有學校念。若再考慮國中生多元分化尚不明顯,在高中入學階段統一分發是可理解的作法。

但是大學教育從來就不是「義務教育」,所以招生的意義不在於讓每個高中生都能有學校讀,而是確保學生適合接受更精深寬博的學習:除了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外,更重要的是主動學習的能力與動機。在此意義上,這些團體所強調的「完整學習」與統一分發幾乎等同於把知識「完整地」塞給學生,再反覆練習以取得高分。但請問在這樣的歷程中,學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了解世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多元?難道把高中生當國中生教才是完整的學習嗎?

曾任Google與微軟亞洲區總裁的李開復就在其書中明言,21世紀更需要的是跨領域的人才,能靈活連接不同知識,且有足夠的熱情投入所喜好的工作,並有溝通能力來創造新的價值。畢竟未來社會對專才(包括律師與會計師等白領階級)的需要會逐步降低,因為將逐漸被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所取代。為此,大學內的科系壁壘也將逐漸模糊,人才流動將成為常態。

在這已經發生的大環境下,我們不能再將高中生當國中生看,應該要給他們增加主動學習並活用知識的機會。因此筆者認為高三以前就應結束基本學測的預備與考試,有充分的時間(至少半年或最好一年)藉由準備甄選入學而好好思考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主動選修喜愛的科目並增廣見聞,這才是目前高中生完整學習所缺少而應加強的部分。為此,第二階段的指考分發就只是類似補考,其重要性可逐漸降低。

事實上,就筆者所知,為回應107新課綱的精神,許多公私立高中的老師都已經動起來,開始設計新穎的課程幫助學生打破知識框架、主動學習。這些熱情教師擔心的是大學考招制度又往保守方向緊縮,扼殺學生主動學習與發揮創意的機會。不再把高中生當國中生來對待,是我們教育正常化很卑微的第一步。


** 發表於11/5/2016聯合報民意論壇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086206


(補充:人有認為這套演算法也被使用於醫生或書記官的志願分配,所以也能用在高中升大學的志願分配。但是前者的分配方式並不會影響醫生或書記官的專業訓練,但是在考試強烈影響教學的台灣教育環境下,不同的志願分配或招生管道會強烈地影響學生高中學習的內容與方式,所以兩者並不能相提並論。)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wweiwang&aid=8104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