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02 18:38:05瀏覽684|回應0|推薦5 | |
今年大學招生的亮點之一是交大、中央等校提出「雙專長」的學制,而已實行十年的清大甚至提出「多專長」的設計。若加上台大推出的輔系事後核准制,筆者認為這股在頂尖大學內部所帶動的跨領域學習,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才能持續發揮作用才能對未來的教育政策與產業發展產生更深遠正面的影響。簡要說明如下: 一、學習資源的重新整合: 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大學畢業生有半數以上因選錯科系而後悔,根本原因是不知如何整合興趣與就業資訊。事實上,多數學生到高年級仍沒有清楚的生涯規劃,而多數教授也只有學術經驗,對於其他類型的生涯發展無法給出有效的引導。因此,雙/多專長的學習真要發揮功能,從招生開始就要從考試取才轉移到對興趣志向、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能力的綜合評估。此外大學課程需要更多介紹社會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推動跨領域的合作學習,來幫助學生將自己的興趣、知識與未來發展作更有效的整合。 二、大學科系重新定位: 傳統的大學觀是將自我定位於知識殿堂,培育社會菁英來推動文明進步。但是隨著網路學習的普及化,大學更需要動態地培養學生自學創造的能力。雙主修或輔系仍須修完某科系的全部必修,但雙/多專長的學生僅需修習更少的核心課程。這代表連研究型大學的教學都要為更多將來不在其領域工作的學生提供他們想要的課程。因此未來「擁有的專長」將會取代「某系畢業生」成為學生自我認同的基礎,最後再選擇適當的研究所深造,將所學進一步整合。 三、產業結構的重新轉型: 正如前微軟與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指出,21世紀最需要的是跨領域的綜合性人才,從事熱愛的工作並將理論與創新結合運用。台灣經濟在過往是以製造業為主幹,自然需要大量專才投入。但近十餘年來代工產業外移,卻因為缺乏軟硬體整合或綜合行銷管理的能力,使得產業升級面臨瓶頸。此外服務金融業的GDP雖已超過七成,也因為缺乏跨領域多專長的優秀人才,難發展出跨國的競爭力。因此我們的產業也需要積極投資於這些人才,讓他們有合適的舞台發揮,進而繼續帶動產業轉型創新。 當然,大學的存在並非只是為了協助學生就業,單一專長的人才也仍有其重要的位置。雙/多專長的課程設計只是為現今僵化的高等教育打開了更多跨領域的可能,還需要學校更多的配套、學生個人的努力與產業的覺醒,才能幫助我們一起面對未來世界的劇烈變化與挑戰。 本文發表於聯合報3/2/2016民意論壇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