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生的憂慮不是錢
2015/09/16 21:36:37瀏覽586|回應1|推薦7

本週是各大學開學的日子,除了課業的要求以外,近年大學生也普遍感受到經濟上的壓力。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所作的「2015大學生的錢與生活」調查,有近7成大學生擔心錢不夠用。

許多人認為這其實是現代學生越來越重視享受,因而強調要以正確的理財觀節制不必要的慾望。此觀點雖有其正確性,但並非問題的核心。

其實,大學生本來就沒有負擔自己學費的經濟基礎,多需倚賴家庭或學貸,因此有經濟壓力是理所當然的,不能說向父母拿錢就沒有壓力。從此而論,打工賺生活費也是很好的人生歷練。所以真正的關鍵在於讀這個學位是否能帶來盼望?使這幾年的經濟壓力可在畢業後因理想的工作而解決。

從同一份調查可發現,大學生的「期望起薪」在最近三年來都是接近三萬元,而「自認起薪」卻從2013年的27,622元降至2015年的25,349元。這與勞動部所調查,大學生「實質起薪」2014年已重回27,152元有不小的差距。可見,這份對開銷的憂慮主要因為對於未來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感,沒有發展的方向,使他們無法期待自己在畢業後償還現有的負債,因此無法僅藉由理財來解決。

事實上,就筆者在學校裡的觀察,許多學生看似浪費青春金錢的活動,其實是用來麻醉自己,逃避那無法克服又難以面對的未來。反之,那些對自己有抱負與理想的學生,多半會規畫好自己的時間與開銷,整體的憂慮反而比較少。

因此,沒有理想與盼望的青年世代才是台灣社會目前最大的問題。

八、九十年代錢淹腳目的台灣經濟曾經使無數青年投入歲月來換取,但這種盼望在目前已不復重現。筆者認為現在我們應該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建造過去所較忽略的領域,如文化產業、工業設計、環保節能、社會正義、弱勢關懷、偏鄉教育等等以創造新的價值鏈,帶動新的產業。同時我們應致力於在政治制度、健保年金、任用升遷、房價與基礎建設上等等改變僵化的結構,讓他們的努力不致於被舊制度吃掉。

釋放年輕人的活力並引導至有發展性的前景,才會是化憂慮為祝福的方法。這是我們在台灣所有成年人都無法推卸的責任。


發表於蘋果日報9/16/2015論壇: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916/692212/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wweiwang&aid=30477925

 回應文章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社會新鮮人
2015/09/18 01:31

謝謝格主的資訊~

根據我對畢業三年左右姪女的詢問, 四所指標大學的畢業學生, 普遍就業和薪資都無須憂慮, 倒是後段畢業青年的初期變數是比較大的~我並沒有像您身處校園的了解, 但經五到十年的洗牌, 不知與我們那個年代是否有變? 我指的是與這批年輕人的初期所要的, 會否繼續堅持? 我們那個年代是會繼續堅持, 也許要到中年才可能思變~

我需要更多了解現今大學年輕人, 是否比較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 三四十歲的現今台灣年輕人似乎比較有勇氣去追夢, 像是回南部老家研究稻米如何種更好吃環保, 這些很多都是畢業進入台積聯電的社會新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