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23 08:01:09瀏覽1540|回應1|推薦3 | |
人才流失的危機與轉機 王道維 今年學測放榜後有個新的趨勢,就是選擇直接離開台灣到其他國家求學的學生暴增。這當然反映出台灣人才流失的事實,但筆者個人倒是很樂意看到更多年輕人(包括我自己的學生)勇敢作出這樣的決定。理由如下: 一、台灣並未重視人才: 我們國民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以考試領導教學的方式難以培育學生獨立思考與遠大志向,甚至連實用知識都難以有效紮根。若再加上泛政治化的經費分配(如廣設高中大學)與粗暴對待學者的方式(如對中研院前院長與台大新舊校長),我們必須承認整個社會其實只是尊重學歷而非人才,把前者一種工具來維護當權者(政府、企業或家長)的利益,而非期待後者適得其所的發揮來改善社會。因此,青年就業低薪的現象只是這種氛圍下的必然結果。 二、年輕本該挑戰世界: 過去三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可能帶給我們青年人一種錯誤的印象,以為在這個小島生活可以自給自足。但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只有約30%,能源自給率不到3%,水庫淤積超過40%‧‧‧目前我們所享受生活幾乎都是透過貿易而與其他國家競爭來的,並非理所當然。但是現在整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年輕學子不能再以考上某大學或起薪多少K就為滿足,而是從自我理想的實踐開始,有心在世界更大的舞台上展現創意與努力(想想對岸選秀節目的手筆或韓劇的精緻投資),後來才有機會加速台灣的產業轉型與升級。因此不論是否留在台灣,挑戰世界是我們年輕人無法迴避的使命。 三、以新視野返鄉服務: 其實青年學子的離開反倒可以給現在的政府與社會有更多刺激反省,好好改善教育制度,讓本來被漠視的人才可以被看見;重新分配資源,讓優秀人才可以得到支持;去除意識形態,以務實理性主導公共政策;反對民粹操弄,以對話凝聚社會共識而前進。當整體環境有些改善,我們才能再次有自信地邀請世界各地的人才(包括庫存於海外的人才,如80年代如張忠謀等人),帶著更新的視野能力與本地人才一起攜手提升整個社會,再次帶動台灣提升。 因此青年到外地求學工作雖然是現階段的重大損失,所真實反映出的反而是整個社會發展方向的設定問題,絕不只是低薪或對岸磁吸的結果。當然,台灣仍有很舒服的生活環境與過去累積的文化值得珍惜,只是因為近年各種錯誤政策與僵化沉痾讓年輕人失去方向與舞台。可惜目前政府的回應方式(如玉山計畫)都還太過短視,不會有長遠的果效。畢竟,如果我們這些留下來的還在這小島上黨同伐異、漠視專業,讓一些年輕人先離開其實未必不好,可算是善事一件。 ## 本文發表於3/23/2018蘋果日報蘋論陣線: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323/1320190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