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只是成不成年的問題
2012/03/06 22:27:09瀏覽1107|回應3|推薦9

       這幾天台鐵車廂性愛趴的新聞轟動了整個社會。在各界異口同聲地譴責這樣荒謬的事情時,蔡姓主辦者所表達的觀點卻可能更需要我們深思:『舉辦性愛趴是為要實現少數族群的性癖好,在我們眼中「一男一女」的形態也很奇怪。』

        也就是說,整件事真正的徵結是:如果這件事的女主角小雨已成年,沒有金錢對價交易,而且是在非公開場所進行,那公眾輿論對整件事是否就無權表達異議?甚至應該尊重他們表達其個人理念的自由,只要沒有人被強迫?

           雖然主辦者的觀念與目前的社會道德標準迥異,但是多數人似乎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樣的觀點(除了不希望發生在自家孩子身上)。畢竟在高舉人權與自由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事件的確有個人自由的空間。

        其實,類似的觀念早已透過電影小說、網路夜店、或八卦新聞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甚至在中小學的教育現場都可以發現其影響。若以學術性的語言表達,這就是所謂的「性權」:「簡單來說,就是人不能因不同類型的性的選擇、表達、傾向、行為等等而受到岐視和迫害。」(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性權就是人權宣言》)。這裡所謂的「不同類型性行為」當然包括多P雜交,只要不是強迫別人。

         在過去二十年來,「性權運動」的確曾為一些在性別或性傾向處於弱勢的族群(如傳統社會中的女性或同性戀者),提供一個發聲與支持的力量。但是當主事者嘗試引用「性權」來為其行為作辯護,或是當社會對於其觀點的道德性選擇沉默時,我們其實已陷入「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中對於「身體自主權」的迷思,而不知道事實上聯合國的《普世人權宣言》中其實從未肯定過這樣的「性權」存在。

         主要的關鍵在於,一個「人」所擁有的,並不是只有身體的自由,更有心靈的尊嚴與社會的連結。這些因素本來就互相影響,不能只單獨強調其中一項。此外,身體的「需要」與「慾望」(或癖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滿足能使一個人完全,肯定心靈的價值,也為整體社會帶來貢獻;但後者但卻是將心靈臣服於肉體,很容易沉迷而後被控制,因而減損個人與社會的利益。

        舉例來說,去年十一月,好萊塢女星黛咪摩爾著名的開放式婚姻(即婚約中不限制對方的性行為對象)最後卻仍因為第三者介入而以離婚收場。這提醒我們「強調個人的慾望(或癖好)」其實過於片面短視,反容易為當事人與社會帶來自己所不能承擔的傷害。

         所以,雖然這樣的「特殊性癖好」是屬於個人隱私與自由的範圍,我們不應該像若干衛道之士指責嘲諷這些當事人,但這卻不代表社會大眾不能對這樣「極端的性權觀點」表達反對之意。事實上,如果我們能開始發揮道德勇氣,在類似事件尚未影響更多人之前能有智慧地勸阻,節制社會上已過於泛濫的聲色誘惑,教導成人如何將過多的情慾以合宜的方式來轉化,並同時以更實際的性教育來幫助孩子釐清觀念,也許我們就可以避免下一個小雨或可能性侵別人的癡漢出現。

        畢竟,這個事件的背後絕對不只是成不成年或公不公開的問題而已。

 

 ** 原文發表於三月五日台灣醒報: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9270

 

延伸閱讀:書籍介紹:「為什麼會是我」()

延伸閱讀:書籍介紹:「為什麼會是我」()

延伸閱讀:生氣的理由

延伸閱讀:人格心理學初探()

延伸閱讀:該是尋求共識的時候了 ── 關於性平教育爭議的一些看法(發表於教育部性別平等季刊,並附補充說明)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wweiwang&aid=6182487

 回應文章

黃彥琳~~半夜訪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只是道德問題
2012/03/09 12:31

還有『衛生』的issue,
那麼多男人對一個小女人做那種事,
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有愛滋病?性病?……

正好通通有『獎』!尖叫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讓人憂心
2012/03/08 23:44

最讓人憂心的是媒體(包括網路)傳播的錯誤觀念

道德或許是一個現代人比較不能接受的名詞

但道德和禁忌,其實都是古人為了保護健康、避免危險的智慧



守護者
法律只是底線
2012/03/08 08:49

感謝版主努力要為社會道德發聲. 我也反對那種性愛趴所表現的刺激和感官. 那是模仿西方性解放心態的具體行為. 但是西方社會已經開始反省這種個人身體的極至自由論了.東方社會卻才開始要一頭栽進染缸裡.

不過實在在台灣, 道德和宗教的位階被社會置放在法律後面, 且沒有任何強制力或社會批判力量的認同; 發生這種事情, 除了小女生未成年之外, 實在找不到法條批判他們. 連名嘴在媒體也只能說 "擔心群眾爭相模仿, 將公共交通工具當作私娼寮". 

這種群交問題在有道德感和信仰傳承的社會裡. 根本不會發生.  退一步說, 在有信仰傳承的家庭裡,也不會養出這樣的子弟. 

這社會的道德感逐漸在後退. 媒體所充斥的錢頭, 枕頭, 拳頭就是最大的幫兇. 言論自由儼然是媒體最大的後盾.  但是閱聽者有權選擇必慨這吸毒素. 父母兄長也有責任導正媒體散發的毒素. 給社會道德多一點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