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16 19:37:39瀏覽5343|回應0|推薦2 | |
從大數據看大學申請的志願選擇 (發表於3-16-2022 Ettoday雲論:https://bit.ly/3tWoluC) 王道維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今年學測的成績放榜不久,現在也正是考生決定申請入學志願的時間。但不同於過往由補習班或網路媒體根據片面經驗/資訊所提供的建議,今年的考生更可以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結果(見國家教育研究資料庫,網址:https://www.naer.edu.tw/PageDoc/Detail?fid=440&id=3491)。以下筆者節錄其部分研究的重點,並提供些建議給考生參考。 議題報告A「申請管道名額過高嗎?檢視核定與實際錄取名額之落差」的主要結果:雖然近年有人認為指考入學的名額逐年減少,但是其實每年考試分發的「實際招生比例」比「核定名額的比例」整體多出約10%,代表不少科系的申請管道並未收足額而流至指考分發。這現象在私立大學更明顯,差異可達20%。 議題報告B「考試成績最重要?檢視個人申請入學之二階重要性研究發現」的主要結果:個人申請在各科系最後的排名與其原始的學測分數關聯度都不高,而頂大的關聯度(0.29)更明顯低於其他大學(0.43)。這顯示頂大可能更重視第二階段的審查,希望從分數以外的個人特質來決定合適的學生。而後段的大學可能為了招滿學生而較不重視個別差異(除藝術、人文、教育或社會等領域)。 議題報告C「從頂大通過率來看扶弱政策成效」的主要結果:2015年開始推動的扶弱措施使得經濟弱勢家庭學生因為校系採書審搭配面試的第二階審查,更有機會扭轉其學測分數的弱勢而增加申請成功的機會。 從以上的結果,筆者認為可以有以下幾點方向性的建議: (1)申請頂大的學生應該以「自己更有熱情投入的領域」為優先考慮,這樣才能在審查資料中展現自己的特質或動機,增加申請成功的機會。也就是不要認為分數高就一定能擠入熱門科系,反而可能因為缺乏特色而失利。 (2)申請其他公立大學或私大的學生,由於審查效果較不明顯,或許可將「學測分數更明顯高於錄取標準的科系」列為較優先,應該會提高成功的機會。但是這當然也需要兼顧個人的興趣,畢竟部分科系也會特別重視學生特質。 (3)家庭經濟弱勢的學生,不必擔心因為缺乏才藝或經歷而被忽視,反而可以在審查資料中強調在困境中求學的歷程並與該科系的關聯,增加錄取機會。 今年是108課綱入學的第一年,結果當然還有許多變數。以上所分享的建議並不代表筆者都完全認同當前政策的合理性或有效性,只是希望未來我們能對真實的數據作更多的研究與正確的解讀,而非只聽信少數的經驗或說法,逐步改善我們的考招制度,也幫助學生可以有更理想的適性發展。
## 其他相關文章參考:怎樣選填志願?教授的叮嚀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