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4 15:59:12瀏覽692|回應0|推薦5 | |
龍應台部長說:「換了位子,當然要換腦袋」,是的,筆者認為龍部長講得沒有錯,且值得我們去思考。
台灣的政治為什麼會令人生厭?就是因為無止盡的口水戰;動輒無意義的霸佔主席台、立委有如潑婦罵街般的質詢部長官員,當然也許可以說會這麼做是因為媒體愛拍、觀眾會看,委員才有曝光率,但是這樣對於政治的運作與法案的推展來說,根本就只是無止盡地內耗,如同最近民進黨預備要發動對於美牛案的阻擋一樣。
但是執政黨表現有比較好嗎?我想,也許還可以更好。因為從選舉以來的觀察,國民黨戰術運用靈活了、戰力似乎增強了,對於對手立場的質疑毫不手軟,例如常常提到蔡英文立場的反覆與前後不一(當然如今主席換人,「攻打對象」也順勢換人),只是有時候當我們在思考,對於對手的攻擊是否完全合理時,順便檢視己方過去講過的,是不是真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若是真的要用放大鏡來檢驗,恐怕也非如此,政策或是立場做過調整也不是沒有做過。但是筆者倒是認為,這樣的「改變」並不完全是錯的。到底「始終如一」真的必要嗎?一個政治人物或是當她(他)還不是政治人物的時候,可能講的話會有不同,這有時候是經過時間的淬煉,對政策的體悟會有不同的體驗,有時候真的是位子不同,所看的角度也自然會和過去有所出入,龍部長在她那樣的位子上,自然必須從部長的角度來做事,說部長該說的話,做好該角色的職責,如果還從以前作家的角度來「關照」文化部,沒有長進的話,那文化部其他原來龍部長不熟悉的,像是影視流行文化產業,是不是就遭殃了?因為主事者缺乏對那塊產業的熟悉度與相關認知,很有可能所作所為會傷害了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
所以,換位子,本來就該換腦袋;執政時與在野時的思維,也會因角色互換而必須要做調整。做好該扮演的角色,不同崗位上,該做的本來就會不一樣,期望龍部長在這樣一個位子上,能夠全面性地關照業務範圍內各個產業;也許部長原先從作家出身,會有些人期望尖銳的筆鋒到官場裡做些讓人「眼睛一亮」的事、言論能夠震聾發聵,不過我想,能夠使所有文化部事務都能平衡性推展,並獲得該有的成果與社會認同,也許是現階段龍部長該思考且該做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