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城市博物館前的廣場
2007/06/02 19:25:59瀏覽1037|回應0|推薦5

 這裡乍看下,很像歐洲;這裡乍看下,又極不像歐洲。

 在捷普的舊城區,最核心的地帶就是「城市博物館」了。以它為中心,旁邊即是著名的風之宮殿、天文台,以及熱鬧烘烘的市集、購物店。兩百多年前,在印度拉賈斯坦大公傑辛二世(Jai Singh )的建設下,這裡有著與歐洲城鎮相近的城市風貌。

 1876年,為了迎接英國王室的到來,英國駐印度的總督下令將全城重新粉刷。為了表示歡迎之意,他們選了「粉紅色」,這是捷普之所以有「粉紅城市」稱呼的由來。如今,捷普舊城依然令人感受這般顏色,不過,今日的外觀有點黯淡、髒污便是。

 其實,這一帶乍看下很的很像歐洲。眼前的樓房,高五、六層,格格的窗扇,頗有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味道。稍不同的是,幾扇窗戶,雕成蒙兀兒風的優雅,而因為漆成粉紅色或橘紅色的緣故,看來又比歐洲有著更鮮艷的活潑。

 和歐洲一樣,建築旁的廣場上通常有個小亭子,供給民眾平日休憩、飲水、聊天,或談談學問之用。例如義大利的維洛那,那市集廣場中的石亭,真令人喜歡,好似每天都會在這裡上演一些小故事,很有建築的品質。

 和歐洲一樣,廣場上,人來人往,當然也有各式小攤販,有些搭著簡易的棚子,有些推張小車,上面堆擺屬於這個國家的特色。每回我到歐洲,最喜歡在這些小攤前流連,買買東西,和老闆聊聊天,瞭解歐洲的民俗風情。

 歐洲這樣的廣場,最常見的景象就是滿地的鴿子了,牠們毫不畏人,從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手中啄食玉米粒。觀光也總愛在廣場上,餵餵鴿子,靜靜欣賞美麗的建築與人物,渡過一個優美時光。

 城市博物館前的這個廣場,一切都像歐洲:文藝復興又帶蒙兀兒風的樓房建築、建築旁的小石亭子、廣場上的小攤棚子、賣著當地特色食品的小販、漫天飛舞的鴿子等,全都與歐洲小鎮一模一樣。

 但城市博物館前的這個廣場,又一切都不像歐洲。

 廣場邊的幾棟樓房,雖然仍可看到兩百年前的輝煌,想像當初英國王室經過時的高貴得意微笑。然而,那粉紅色大半都褪去了,許多牆面,後來的印度民眾,要嘛便是令其脫落斑駁,要嘛便是片片段段粉刷看來頗為廉價的油漆,加以風塵、垃圾不少,大半看來都頗為髒污;

 那座石亭,原本應該有個哲人在這裡思考的,原本應該有幾個天真小童繞在周圍嬉戲的。但這些都不見了,石亭的四根柱子,漆了西方俗辣的「PEPSI」可樂的商標,商業廣告取代了建物的歷史。若是這廣告還搭配景物的話,尚說得通,但這幾個「PEPSI」不僅不搭,且還老舊,更顯陋醜了;

 石亭前,樓房邊,馬路上,雜雜亂亂十數個攤販擺設在這裡。他們以木頭簡單釘成架子,上面盤盤盛裝的,大約是穀物、香料、種子之類,但看來都不是精細的料,而都顯得粗糙。顯然,這些物料是賣給當地民眾的,外國遊客,只是經過,絕不會上前詢價購買;

 且,遊客經過他們前面,往往都是快步前進,因為攤販前的馬路,坑坑洞洞,遇到下雨則泥濘不堪,而烈陽高照下,上面則躺了不少人,他們都蒙著一條大毛巾或棉被,睡在三十幾度的正陽下,有時,你還會懷疑:他們是否還活著呢?因此,經過他們時,不可避免地快步行走了。

 這裡也有大批的鴿子,每當遊客一走過,便漫天地飛舞起來。成群鴿子飛起來的時候,總要掉落許多鴿毛,和著這裡本來就不是很乾淨的空氣、灰塵,讓人覺得呼吸都有些困難。鴿子可能是來偷食印度小販稍不留意時的小穀物的,而我絕少看到外國觀光客,悠閒地在廣場上餵鴿,也從不見外國小孩童,在鴿群中嬉戲,露出天真的笑。

 城市博物前的這片廣場,一切都與歐洲同,卻一切都與歐洲不同。

 歐洲被人們喻為當今世上生活品質最高的地區之一,但眼下印度的廣場,你很難將「品質」和它聯想一塊。那麼,會是「人」的問題嗎?

 眼前的印度人,可見貧窮、髒污。當然他們不會是壞人,但因為落後的緣故,卻也讓他們難以散發屬於人性精采、漂亮的一面。而這社會現實,加上我們眼光現實,見到眼前景,我們心中那令人討厭的嫌棄本質,不知覺中便會流露出來,人人敬而遠之。

 面對此景,我沒有太大的欣賞或厭惡。然而,我團員中倒有三、四人,初抵印度便來到捷普這塊區域,倒有點不習慣。或許,長於台灣的他們有點潔癖吧!有兩、三人竟作嘔起來,並說:怎麼印度是這個樣子啊?

 作嘔算是不禮貌的行為,但印度真的大部分地方都是這個樣子。他們離蒙兀兒的強盛日子已遠;他們被英國人統治不少日子,而英國人並不把印度人當人看;他們獨立後,又貧苦了幾十年。那麼,長期在這環境下的印度,要談上物質文明,並不容易。

 令人欣喜的是,印度人天性樂觀,即使在貧困中,依然認自己的命。如眼前這些小販,他們日日在髒污中生活,雖不見他們大笑,但也不致看他們大哭。或許有一天,金磚四國帶來的好繁景,真的惠及印度各地時,城市博物館前的這片廣場,也能成為義大利維洛那般的廣場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mifel&aid=99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