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宋大觀展:米芾<蜀素帖>
2007/03/19 17:16:47瀏覽8933|回應0|推薦3

 北宋的文人都很有個性,米芾則是最性格的一個。他學識淵博,喜歡收藏奇石古玩,最有名的是:米芾看到姿態特別好的石頭,往往會拱手低腰向石頭朝拜,稱呼石頭為「兄」。怪異的舉動,讓人稱他為「米顛」,大概有性格的藝術家,都有一種瘋顛的行為吧!
 
〈蜀素帖〉也可以看到米芾狂放不拘的性格呈現。
 「蜀素」是一種珍貴的絹,最適合書畫,產於四川,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當時,有個名叫「林希」的人,也喜歡文藝活動,他在宋仁宗慶曆四年時(1044年)得到這匹最好的絹素,非常寶貝,在家中珍藏了二十年,但一直都沒有在上面書畫。後來,林希曾經想找書法家在上面題字,但因為蜀素太珍貴,一般書家只敢在上面題些小行字,不敢放手書寫。
 林希後來找到米芾。這個怪人,有最好的書法功力,有最好的蜀素畫絹,有最好的瀟灑性情,二話不說,大筆一揮,將這件蜀素寫得滿滿。上面是六首詩,有五言,有七言,總共寫了556字,真是洋洋灑灑。
 其實,林希是附庸風雅的人,個性也不見得正派光明,他原本是蘇軾的朋友,但在蘇軾一直獲罪遭眨時,林希卻回頭過來反咬蘇軾一口,真是小人一個。但林希畢竟有點小才華,他將這幅蜀素裱成手卷的形式,很有慧眼地找到了米芾,書、絹合一,完美無缺。
 米芾是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四家中,蘇軾的字溫婉平和,黃庭堅開闊大方,蔡襄典雅秀麗,至於米芾,則勁挺瀟灑,各有面貌。在〈蜀素帖〉的第一首詩〈擬古〉中,便可以看到這種書風的呈現:
 青松勁挺姿。凌霄恥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秋花起絳煙。旖旎雲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意思是說,為人要像青松一樣,有不為世俗所屈的風格,而且,全身散發的氣質,要像星斗一樣,散發著光芒。北宋真正的文人,如蘇軾,黃庭堅,其實都是這種性格、光芒的呈現。
 
〈蜀素帖〉最後一首詩的最後句也散發了米芾豪放不拘的氣質:「漫仕平生四方走。多與英才並肩肘。少有俳辭能罵鬼。老學鴟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徑資。取捨殊途莫迴首。」講到米芾才氣縱橫,文章鋒銳的程度,都快把鬼給罵跑了。而米芾的一生,也都在尋找這樣志同道合的英才朋友,而且,終此一生,米芾始終堅持這樣的想法,他從不回頭,真是有個性的文人。
 這樣的氣質,形成了
〈蜀素帖〉的獨特書風。〈蜀素帖〉完成於宋仁宗元祐三年(1088年),已是蜀素織成後的四十多年了。這時,米芾三十八歲,正是生命中最壯年時刻,556字如千軍萬馬掃過,痛快淋漓。
 不過,這幅蜀素,上面其實「織」有一欄一欄的線,當初的織工,以一種很細膩的黑線,在絹上繡下非常工整的欄線,看起來好像是畫上去的,稱之為「烏絲欄」。因為烏絲欄的關係,米芾的狂放,稍稍被限制一些。
 在米芾另一件書法〈吳江舟中詩〉中(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我們看到米芾的筆,幾乎是用「掃」的,狂放的不得了。因此,〈蜀素帖〉真的是礙手了點。
 再說,米芾的字受到東晉二王之一的王獻之影響,在點、頓、捺之間,都是較為用力的,要他寫在烏絲欄中,還真的有點拘束。不過,米芾畢竟是大書法家,仍是安排妥貼地將這556字,字字寫在欄中,但又字字瀟灑,整幅書法,呈現一種高度的張力。
 〈蜀素帖〉的第一首詩〈擬古〉,因為初寫,米芾寫來字體較為整齊拘謹,筆劃也較為粗厚,但因頓捺有力,這首詩仍不失雄姿英發的氣勢。但到了〈擬古〉的第二首「龜鶴年壽齊」開始,就會發現米芾的墨愈來愈乾,字愈來愈瘦,筆愈來愈細,甚至帶有一點「奇險」的味道。
 這情況到了第五首〈和林公硯山之作〉時最為明顯,字體粗細的程度約只有〈擬古〉的一半左右,但因為更細瘦,所以更挺拔豪放有力,有些地方用很乾的墨,筆畫間出現較多的「飛白」,真正把筆墨與蜀素之間的關係,取到既平衡又對抗的協調,舒暢不已。
 而且,看這些在烏絲欄中飛來飛去的字,需要一個字一個細細來看。大部分的字,米芾都將它寫得很「險」,橫、豎、點、勾,都讓人感受到米芾當時的心情,他很清楚自己在創造一種奇險的文字風格,在筆筆之間,力道、規矩、平衡、對抗,在快速的轉動之中,分佈得恰當非凡。
 欣賞
〈蜀素帖〉的確痛快,不像蘇軾〈寒食帖〉,總帶有令人同情的遭貶心情。〈蜀素帖〉中,我們看到了才子,以及他不妥協的個性。但話說回來,米芾日後也看到了林希的不良人格,他們的交情,應該會漸行漸遠才是,留給後人的,就是〈蜀素帖〉中的書法美了。就如第一句「青松勁挺姿」所說,我的人格,應該也要像青松一般勁挺。
 〈蜀素帖〉最後落款寫明「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 溪堂米黻記」,說明這年是宋仁宗元祐三年。米芾在書法的簽名落款,以宋仁宗元祐六年為分界點,在這之前,他的簽名是「米黻」,在這之後,簽名改為「米芾」。〈蜀素帖〉長卷書法,正是米芾簽名前,最壯麗豪放的作品。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mifel&aid=82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