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蘇東坡的<寒食帖>書法
2007/02/13 17:51:08瀏覽13593|回應0|推薦11

  和西方藝術比起來,中國藝術並不好懂。尤其是書法,今人都覺得深不可測,難以一窺堂奧。
  或許,蘇東坡的《寒食帖》會是一件最好的入門書法名作,可以幫助欣賞者略略知道中國的書法家在想什麼?寫什麼?
  欣賞書法作品,第一可能要瞭解書法家當時的心情、個性,以及創作時的時空背景;第二則是辨認文字的內容,它有助於瞭解書法家的心情;第三就是欣賞字跡本身的美感與風格。三者結合,才有助於欣賞書法作品。
  不是每件作品都能讓一般的欣賞者同時瞭解這點,因此造成書法不容易懂。《寒食帖》正好彌補這個缺憾。
  《寒食帖》是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期的作品,時間上是來到黃州三年後所寫,內容上是兩首五言古詩,字體則是行書,除了幾個字外,大部分人可以辨認。《寒食帖》後,有收藏者的「題跋」,以及收藏的印章。如今,它被裝裱成「長卷」的形式。
  這些都是欣賞《寒食帖》必須知道的。
  首先,要認識「蘇軾」這個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學家、藝術家,才氣驚人。二十二歲時,蘇軾在父親蘇洵的帶領下,和弟弟蘇轍到京城參加國家考試,中了進士。後來更在歐陽修的提拔下,覲見當時皇帝宋仁宗,並推許為未來的閣魁人選。那意思就等於今天一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學生,總統卻跟他說你以後可能要當行政院長。可以想像,蘇軾會多麼得意?
  蘇軾是個天真的人,但朝廷裡卻有許多小人,他們容不下這麼有才華的人,和自己搶奪行政院長的位置。這些小人們聯手起來,打壓蘇軾。蘇軾也從此展開一生不得志,四處被「貶」的生命歷程。
  「貶」就是你不能待在台北市,而要到很荒涼的地方,甚至不能辦公,沒有薪水,而且,你的足跡還不能離開被貶的地方。對中國文官來說,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蘇軾被貶的地方很多,杭州、徐州、湖州、黃州、惠州、常州、琼州等,一個地方比一個地方還差。但蘇軾生性豁達,每到一個地方,便好好做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寫寫詩、填填詞,留下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這樣的日子雖然不得志,難展長才,卻也過得愜意。
  小人們卻不容許蘇軾這麼愜意,想盡辦法要置蘇軾於死罪。小人們在蘇軾的詩文中,找到一些好像在批評時政的部分,告上法院,並且在皇帝面前講蘇軾的壞話,最後,終於定了蘇軾死罪。
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就是御史臺,也就是法院。不僅定蘇軾死罪,甚至連蘇軾軾的親友都不能免禍。面對這樣的判決,蘇軾也想死了,是人生最大的挫折。
  那時蘇洵已死,蘇軾唯一掛念的,只有蘇轍這個好兄弟。他寫了幾首詩,表示今天我要死了,但未來則希望能與蘇轍一生一世都做兄弟。
  蘇軾準備赴死,事情卻有了轉機,因為皇太后的關係,加上輿論的壓力,蘇軾可免一死,但要貶到黃州,那是一個非常惡劣的地方。
  到黃州,蘇軾不能辦公,沒有房子可住,只好借助在一間寺廟「定惠院」。後來,老是打擾人家也不好,蘇軾偷偷寫了一封信給學生「馬夢得」,希望能幫蘇軾在黃州找塊地,蓋間簡單的房子。
  馬夢得找了一塊軍隊練兵後棄置的小山坡,土地貧脊,連草都長不出來。蘇軾在這裡蓋了間小房子,暫時棲身,又想到一生失意,便在房子的牆上畫滿雪景,命名為「雪堂」。
  今天《寒食帖》最前面的地方,有乾隆皇帝寫的「雪堂餘蘊」四個大字,說明《寒食帖》是在這裡寫成。
  不僅《寒食帖》在這裡寫成,著名的〈赤壁賦〉,以及〈念奴嬌‧大江東去〉,也都在這裡完成。隱隱中,蘇軾覺得這塊土地和自己有密切的關聯,因為這塊地叫「東坡」,從此,文學史上出現了「蘇東坡」這個名字,成為中國人最喜歡的文學家。
  在黃州的時間裡,蘇東坡每天日子都過得渾渾噩噩。三年過去了,好像沒有很好的進展,不能回京。這年春天,又連續下了兩個月的雨,讓人心情難受。有一天,蘇東坡心情無聊,也很看到明媚的春光卻被雨水所襲,心中有感提筆寫了兩首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帋。君門深九重,墳墓在万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這原本是兩首五言古體詩,用來形容蘇東坡當時的心情。詩意苦悶,抒發了被貶荒地三年後的沮喪心情。
  詩題訂為「寒食」,這是春秋時代晉文公的故事,他因為放火燒棉山,誤害了最好的臣子「介之推」,後悔不已。於是,晉文公下令以後這天紀念介之推,全國不能生火煮食,就是「寒食節」,大概在清明節前後。
  這些天裡,下了雨,雨水打濕泥土,濺起污泥,將美麗的海棠花如脂支一般的潔白,給污染了。顯然,東坡將自己比喻為美麗的海棠花,而污泥自然就是朝中的小人了。
  高貴的心靈,卻受到小人的污染,東坡被貶黃州,原本應該意氣風發的歲月,卻垂垂老矣,就像個病少年一樣,一陣病起來,頭髮都白了。原本東坡在紙上寫的是「何殊少年子」,但後來覺得用「何殊病少年」較好。東坡在「子」旁加了「、、、」,表示這是不要的字,又在「殊」跟「少」中間,補上「病」字,說明這是寫詩前的草稿文字。
  第二首詩寫到雨水豐沛,溪水都快漲到屋裡了。眼前屋內,濛濛一片,就像小船一樣。很多東西都被雨水打濕了。每天下雨,讓人的心情,都不能好起來。
  東坡有點餓,進廚房找些東西吃,但空空的廚房只有昨夜的剩菜。東坡想生火,但引火的「葦」卻被雨水浸濕,點不起火來。無法生火,又是一種苦悶。
  突然,東坡看到屋外有烏鴉,嘴裡銜著冥紙,又想到無法生火,必須吃寒食,猛然一驚:這些天莫不就是寒食節,清明節吧?
  於是想到讀書人的兩個抱負:盡忠,盡老。
  想要像介之推一樣報效晉文公,可是宋神宗的宮殿大門深鎖,君門有九重,排東坡於千里之外,想盡忠都不行;
  想要像所有民間凡夫,回四川掃父親的墓,但是行動被限制在黃州,不能離開,想盡孝也不行。
  苦悶到了極點,東坡想到了魏晉時期的阮籍,他每天都推著一輛手推車,漫無目的的選一條路,走到盡頭,便坐下來,放聲大哭:天啊!為什麼沒有路了呢?
  此時東坡,就像窮途末路,他的心,就像死灰一樣,點不起來了!
  詩意的確苦悶至極,和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不一樣的心情。
  書寫這兩首詩時,可以看到東坡的心情。開始的前三行,字體都很節制。到了第四行,字體大了點,說明心情有點波動,但還不是很強烈。只是改了「子」字,補了「病」字,大體上還算能控制。
  第二首就無法抑制波動的心情了。整首字體大出第一首許多,寫到「破竈」,生不起火來,更是難過,所以字體明顯大許多。
  最強烈的心情抒發,莫過於「帋」字了,「帋」就是「紙」字,但東坡選了「帋」,主要是要藉著最後的一豎,刻意地拉長,可以感受到東坡壓抑很久的心情,在這一豎中,抒發開來。
  最後的「途窮」,字一樣很大,呼映了前面的「破竈」兩字。整篇《寒食帖》,可以看到東坡鬱悶到極點。
  很可能,東坡寫完這篇書法,便丟在一旁,倒頭大睡去了。但後來的人,卻發現這是不得了的書法作品。那麼,東坡的字,特色在那裡?
  整體來看,《寒食帖》字跡風格,飽滿肥厚,和蘇東坡溫婉的個性相符,讓人感受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將心情抒發在筆墨上。以前人說:「字如其人」,指的就是這個。
  以字的「美」,或技巧來說,東坡的字並不是宋朝最好的,黃庭堅、米芾的字,都比東坡漂亮,可是,宋朝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還是排在第一。
  東坡的字,有人覺得「左秀右枯」,就是左半邊比右半邊好看,這是因為東坡拿筆時,比較不懸腕,所以寫到右半的部分,比較不自由。從《寒食帖》「病起頭已白」的「頭」字,可以瞭解。「春江欲入戶」的「欲」,也有這麼一點味道;
  還有人覺得東坡的字好像「石壓蝦蟆」,就像一隻被石頭壓到的蝦蟆,扁扁的,指出東坡的字,部分字太扁了。《寒食帖》「空庖煮寒菜」的「空」字,便有這樣的味道;
  還有人覺得東坡的字好像「樹梢掛蛇」,就像樹梢上,掛了一條蛇,豎畫都垂了下來。《寒食帖》「闇中偷負去」的「中」字,便有這樣的味道。
  單獨來看這些字,的確有點毛病,不是那麼漂亮。但放在整篇《寒食帖》,反而別有味道,不那麼呆板,不影響全篇的風格美感。
  或許東坡的字並不漂亮,但他卻是宋朝四大書法家之首;或許《寒食帖》也不美麗,但它卻是中國最好的三件行書作品。(另兩件是東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唐朝顏真卿的《祭姪稿》)
為什麼?
  大概在於東坡的字,和他的人一樣,對許多事情都不執著了,對人生的遭遇,都以豁達的心胸來看待了。因此,字何必寫得漂亮?人何必風光體面?人生與字,不過就是把最真實的一面,活出來,寫出來罷了!
  這樣的胸襟,讓東坡的學生,也是他的好朋友,黃庭堅,佩服不已。後來《寒食帖》到了黃庭堅的手中,這位大書法家,以比東坡更大的字體,在後面題了一段字: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讚美東坡的詩,像詩聖李白,甚至單以這首詩來講,比李白寫得還好;
  讚美東坡的字,同時兼有唐朝三大書法家:顏真卿、楊凝式、李建中的優點於一身。是很高的推崇。
  黃庭堅大概是宋朝書法家中,功力最高的,看到《寒食帖》寫得這麼好,不免有點吃味,便說讓東坡自己再寫一遍,可能也沒那麼好。就像王羲之後來再寫了數次的《蘭亭集序》,就是沒有第一次在微醉狀態下寫出的那麼好。
  意思是《寒食帖》有點意外,再寫,就沒那麼好了。其實,中國最好的作品,往往就是在當下的心情抒發到極點時,才能夠表現出來。
  黃庭堅是很有自信的人,最後說:假如東坡以後看到這段題跋,應該會笑我,在沒有老大的地方,自稱老大吧!寫完,一定也大笑一番,那是中國文人的一種文雅豪情精采。
  故宮展出《寒食帖》時,都會把東坡的原文,與黃庭堅的題跋,一起鋪開。讓人同時看到宋朝兩大書法家,雙美並陳,歷史上,難得有這麼好的例子。
  黃庭堅的題跋後面,是明朝董其昌的兩行小楷,恭恭敬敬地說:《寒食帖》是他看過的最好的東坡作品。
  還有其它的人題跋,讓我們知道這件作品曾經在清朝同治年間,被馮氏收藏,卻遭遇火災。今天,《寒食帖》還留有火燒的痕跡,只是並不嚴重。
  民國二十二年,《寒食帖》被日本人菊池惺堂買走,到了日本。二次戰後,中國戰勝,《寒食帖》被王世杰買回來,在1987年的時候,重新回到台北故宮的收藏。
  這段歷史,見證了《寒食帖》的顛沛流離,不就像蘇東坡的一生嗎?
  跋題中還有乾隆的題字,他在蘇東坡與黃庭堅中間,寫了七行多的小楷,字體平俗,和兩大書法家不能相比。
  意思還不錯,例如乾隆說東坡的字「無意於佳乃佳」,就是說,為什麼東坡被人認為是四大書法家之首,因為他本無意寫最美的字,但因為不執著,反而寫出最好的字。
  原來人在可以放下一切的時候,就是最精采的時候。黃庭堅、米芾,都還不太能放下對「美」的執著,而這點正是他們比不上蘇軾的地方。
  因此,《寒食帖》是千古名作,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蘇東坡。不只是字的美,更是人的美。這也是宋朝文人,最迷人的地方,他們的文學、藝術作品,都和自己的生命,緊緊地相連在一起。
  因此,想瞭解中國書法,《寒食帖》是最好的一件入門,可以瞭解一個書法家的創作背景,可以知道這件書法作品的內容在講什麼?可以欣賞字體的風格,還有後人的題跋所透露的觀點。
  掌握這些,也就能掌握《寒食帖》的意義了!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mifel&aid=74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