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29 18:54:43瀏覽365|回應1|推薦12 | |
遠離瓦拉那西 雖然差幾天就是風箏節,我還是決定背起行囊,坐上三輪機車,嘟嘟嘟地趕去搭火車,提早離開瓦拉那西 (Varanasi)。未能經歷爭奇鬥艷的風箏盛況,只好略帶遺憾。然而,無邊無際的想像天空中,它們何曾停止過漫天飛舞。 在印度搭乘火車,每一趟都充滿許多未知與驚奇,讓人不免慌亂失去陣腳。跟著人群擠上車,總擔心預訂的臥舖被他人佔據。其實,他們只是暫時借坐,因為有些人買的是臨時票,尚待分發確切的位子;有些人是一家子只買一個床位。子夜來臨前,查票員會作最後公正的審查與分配。只要順其自然,有如跟隨脈膊與呼吸的節奏,所有的焦躁、疑惑與不安,都將獲得平撫。 火車上的一切「動態」,像分子、原子或量子間的撞擊,迅速釋放無比的能量。它可以是一種持續的狀態,也可能輪番交替。火車開動前是一種,火車開動不久後,又啟動了下一個。晚餐時間到時,大家不約而同,紛紛打開自己的包裹或行囊,拿出各式各樣的食物吃了起來。 下舖的同行乘客,應該是兩個不同的家庭,感覺上卻像一個大家庭。其中一對讓我印象深刻的老夫婦,他們臉上的皺紋,刻劃著一股人窮志不窮的莊嚴,散發溫和優雅的氣質。舉手投足之間,溫文有禮、毫無傲慢之氣。搖搖晃晃的車廂內,他們用手當茶杯或唇不碰瓶口地喝水,卻一滴也沒灑漏。靜觀一切的我,暗暗探索老人們身上的智慧年輪,越數越多。 火車每停一站,內外一陣騷動。小販們輪番叫賣各種吃的、用的、玩的,車廂內穿梭來去。有賣拉茶和咖啡的,有賣面紙和「土牙刷」 的,一小根一小根的「樹枝」,就那麼看人放在嘴裏咬啊咬的。想必是清潔、保健牙齒的一種土法。 還有賣塑膠玩具的,其中一種是根小捶子,搖動時就發出小鳥兒的叫聲,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喚起遙遠的童年回憶。擦鞋童找著髒鞋的生意、乾瘦的男童爬蹲在地上掃車廂,伸出小手向乘客討賞錢。你自由心證地給,給少了或不給,他們也只好認命。 我坐在上層臥鋪,俯瞰車廂內的所有動靜,不能不讚嘆這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目不暇給。一位近乎盲眼的老婦人上了車,來到我們的車廂,被半攙半扶地找到下舖一個空位坐下。沒多久就和其他幾位老人像熟人似地交談起來。我猜可能是些寒喧的簡單對話。不一會兒,她向賣零食的小販買了一份「混合米花」* ,接著,再把大頭巾當作布兜,加入更多自己帶的白米花,用手抓著吃了起來,神情自在滿足。 左顧右盼之際,車廂中已陸續穿插了好幾齣餘興節目。吟遊乞丐的歌聲不斷,一忽兒有女人的清唱,像是在詠嘆著印度的聖河,重覆的g-a-n-g-a 字眼,餘音繚繞、感人肺腑。一忽兒又來了個瞎子歌手,撥弄敲擊著兩根弦的鼓琴,沿著座位賣唱,他的女人一邊幫他合聲,一邊拿著小杯子收集賞錢。他們充滿深沉苦調和讚美神祈的虔誠歌聲,聽得我不自主地跟著打起拍子,不疾不緩。 同車廂靠走道的那邊,有一個全程幾乎都在昏睡的韓國女孩。另外一個髮型俏皮、臉型有稜有角的德國男孩,看著窗外的風景,像在做著旅人的夢。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所有的冒險似乎都那麽理直氣壯!年齡其實不是問題,有勇氣出發,路就走開來了。遠離印度聖河流經的瓦拉那西,前方等待的又是哪個驛站呢? *「混合米花」,印度常見的一種小吃,散狀的米花和多種豆子的製品,加油和佐料攪拌而成,依口味還可加上乾的椰子片。 (素描2009年初在印度時的一段火車之旅)
影音欣賞建議連結: Phish - Train So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6eoebsNsJs#t=45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