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各答旅人生活翦影
來到加爾各答時,正值舒適宜人的冬日氣候。早晚溫差較大,但也只需輕薄外衫即夠。白天日正當中時照樣酷熱,讓人一步多走的路都不想浪費。夜眠時輕蓋薄毯,一覺安穩到天明。
印度與台灣、歐陸各有三個半小時的文化時差。相較於世界各處的大都市,這兒顯然慢了更多拍,甚至有它亂了節奏的獨特步調。老舊街車和外觀鮮艷的廣告字體與圖案形成強烈對比,緩緩地在擁擠嘈雜的市區內拖曳著、訴說著它悠久的歷史。漸漸式微甚至消失了的人力車,不但比比皆是,還多到好像在跟烏鴉與鴿子競走。
還好新市區的街道較為寬敞,讓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有更多轉圜的餘地。有時,也想學學當地人的身手,快速矯捷地穿越馬路或上下公車,倘若跳得不夠快、不夠準的話,肯定是要扭到腳或跌斷腿的。原來,為了讓擁塞交通流暢無阻,那些司機從不多浪費一秒鐘,只有你追著它跳上或跳下的份兒。倘若車上還有座位的話,記得先看看哪些是專為婦女規劃的座位,情願站著也千萬別坐錯才好。
然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通常還是自己的雙腿。從旅人、觀光客的聚集區瑟德街(Sudderstreet)一帶出發閒逛。在麥登公園(Maidan Park)偷它一個下午的悠哉:池塘邊看人盥洗,看鳥戲水,看馬吃草;用文字寫生,用心眼感應,用生命換一刻當下的全然。連低頭漫步時也不放過草地上那些被遺棄卻又十分有趣的垃圾與廢物,撿回去後重新利用,再度賦予它們一段新生命。
橫越寬廣的公園,朝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不曾留下足跡的紀念館(Victoria Memorial)走去。只為一睹其芳華,卻要有比當地人付出貴十五倍票價的心理準備。默默遠觀其實也很好,看它在暮色中氣派地閃耀著銀灰色的輪廓與側影,以及圍牆內工整的歐式庭園與花草樹木。
返回下榻旅店前,旅人被早已絡繹繽紛的街市吸引住,不忍離開,更不想讓那些偉人、文學家和聖哲們,平白的在書店與舊書攤間孤獨地微笑。一定要猛猛地吸收一下甘地(Gandhi)、泰戈爾(Tagore)、畢偉卡南達(Vivekananda)、德雷莎修女( Mother Theresa)他們所遺留給後世的濃厚文藝、哲思與人道精神。
若看累走累了,也不妨就地嘗嘗各式攤販的零食小吃,學學人們練就的一身好功夫,他們能夠站立路邊用左手捧餐盤,右手同時還可以抓食食物。文化落差或文明野蠻的批判,自己隨俗試過再談也不慢。
旅人的生活就這麽日復一日地消磨著:有乞人打鼓作樂的歌聲陪伴;有回教清真寺傳來每日五次的呼求阿拉真主的禱告聲;在賣笛者悠揚的笛音中;在滿天霞紅的光暈中……輕輕淡淡記下幾筆不易言喻的髒亂嘈雜、擁擠騷動、貧富差別。
所有多元族群的趣味與矛盾不斷更迭變動著,即使多了世界各地來的遊客族群穿插點綴其中。加爾各答的氛圍,親臨過後的感觸,謙卑到僅僅是多一個或少一個人的脈膊跳動之差別而已。
(記錄二OO九年初在印度加爾各答時的短期旅居生活。)
2015/2/15 刊登於更生日報專刊「四方文學」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php?n_id=0000723624&level2_id=119
本文前身:
http://blog.udn.com/daidihu/25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