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遇見貝多芬
2010/08/11 06:24:54瀏覽1362|回應2|推薦117

貝多芬肖像 

樂聖貝多芬(*1)一七七0年出生於德國波昂母親吃苦耐勞、性情溫和而父親歌手個性貪婪、喜歡酗酒貝多芬從小家境清寒父親管教嚴苛他的童年過得相當悲慘,僅能從母親及祖父那兒得到一丁點兒的慈愛。

貝多芬如此說:「音樂是苦惱的赴訴處,同時也是苦惱的避難所。」痛苦的幼年,屬於一個並不十分正常的家庭一份子,他的感觸是足以改變他音樂的種種方向。假如說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天才,倒不如說苦惱是貝多芬的音樂推動力,有了苦惱,便產生扣人心弦的偉大樂章。 

         貝多芬一生與苦難命運博鬥,永不低頭,對人生的感觸極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不少前人不曾想像的深刻感情,處處充滿了自信。這些作品正如燦爛絢麗的萬丈光芒,照耀著整個生命的園地,展現出崇高的志節,與奔放的熱情,十分令人感佩,貝多芬不畏艱難努力向上的情操值得我們學習 

蓮生活佛於2008年夏天來到維也納除了跟別人一樣到處看歷史古蹟文物之外也欣賞樂聖及其他名家的音樂以活佛的靈感是否對貝多芬有另一種看法? 或是有什麼不一樣的奇遇? 請繼續觀賞活佛的遇見貝多芬」: 

****************************************************************************

坦白說我對奧地利的維也納是嚮往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

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倒不是薩爾思堡莫札特 

而是貝多芬(一七七O年生)

為什麼?

因為貝多芬一生的遭遇經歷貧窮的開始被父親打到死去活來 

父親的鞭子下打到大的 

父親嗜酒性格喜怒無常暴怒異常貝多芬在父親的毆打下長大 

貝多芬有天份四歲就能談鋼琴 

貝多芬是長子他有兩個弟弟 

父親賺不到錢經常家庭陷於絕境貝多芬學音樂母親的功勞第一大 

貝多芬是德國波昂人到十七歲才到維也納他天資聰明才華洋溢 

不久母親病逝 

他又負擔父親弟弟的生活貝多芬肩擔一家人的生活(工作粗重)

五年後他又到維也納那時莫札特已逝世一年他拜了很多老師 

最後他終於在白爾格劇場演奏自己的樂曲一時使聽眾如醉如痴 

他的三場演奏成功原本默默無聞的他才一躍成了大師級的音樂家 

大師 

大人物 

樂聖 

貝多芬成功了 

一七九六年至一八OO他的痛苦又降臨他的聽力受損嚴重 

在痛苦中他完成第一號交響曲七重奏曲 

這一位享譽最高的人其實也是最悲慘的一個人他被女友拋棄失戀了 

他在痛苦中創作 

月光奏鳴曲 

田園奏鳴曲 

快樂頌 

第九交響曲 (合唱交響曲) (*2) 

我覺得貝多芬的一生飽受貧窮毆打挫折失戀疾厄悲哀苦悶貧窮的很多折磨 

他曾想到自殺但他憑著 

只要有一分力量工作絕不可毀棄自己的生命! 

他最大的痛苦是--耳聾

他在一八二七年去世才活了五十七歲 

 

德國波昂貝多芬家附近街道_1

德國波昂貝多芬家附近街道_2 

 

我在奧地利的一個晚上遇見貝多芬大師他是我用密咒召請到的我欣賞貝多芬 

我問 

你還耳聾嗎? 

他答人死就不耳聾了 

我問 

第十交響曲完成否? 

他答早就完成了可惜世間絕響 

我問你的一生痛苦卻完成那麼多名曲實在偉大令人欽佩! 你怎麼辦到的? 

他答 

在痛苦中化為力量很多成就者莫不如此 

盛哉! 斯言!

----------------------------------------------------

(*1)貝多芬出生於一七七0年十二月的德國波昂。從小就顯露音樂方面的才華及天分,四歲啟蒙學習音樂、五歲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八歲首次公開演奏、十一歲時以鋼琴演奏即興曲的才能,初露頭角,加入家鄉劇院的樂隊。十七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失業,他負起照顧家庭,教育兩個弟弟的重任。二十二歲父親去世,背多芬到維也納球發展,展開了剛琴演奏與作曲的生涯。二十五歲成為鋼琴名家。不久,作曲的聲譽也漸漸提高,但是二十七歲時其聽力開始減退,三十歲兩耳漸聾,到四十五歲雙耳全聾,在此期間,發表了其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等。

貝多芬一生雖然戀愛多次,卻始終沒有結婚,晚年被姪子連累,性情變得乖張異常,又受到胃腸病和黃疸病的折磨,終於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暴風雨中病逝於維也納,死後有二萬五千多位崇拜仰慕他的人前往瞻仰他的遺容。維也納各級學校,在他喪禮那天全部停課,表示對他的崇敬之意。

貝多芬是由古典樂派跨進浪漫派,中間的一座橋樑,他出身寒微,雖遭到諸多不幸與痛苦,可是他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心,自我充實,以致於成長茁壯。他從小被強制學習音樂,早年曾向海頓與阿布雷治克學習理論作曲,奠定了作曲技巧的深厚基礎,終成一代巨匠。 

(*2) 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也是創作的最後一首交響曲完成於1824這首交響曲被認為是西方經典音樂中最為人熟知的作品 

第九交響曲套用了德國詩人裡德里希席勒歡樂頌(Ode”An die Freude”)的部份詩句該曲是古典音樂史上首次有主流作曲家將人聲當作交響樂曲中的一種樂器為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開創了嶄新的交響樂模式 

時至今日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在世界音樂界仍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 背景音樂為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 

(註2) 照片取自網路,若有侵權,敬請告之,自當速速拿下謝罪。 

  

德國波昂貝多芬家旁邊牆壁貝多芬畫像

 

德國波昂貝多芬家後院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4309431

 回應文章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鑽研一心----光明
2010/08/11 23:46

俗客菩薩問安

感謝菩薩又一篇精彩好文 

其實人有兩種 遇逆境時有人放棄就墮落 有人越挫越勇

這跟累世心性所薰修而帶來這一世 心性上操作的模式

攸關樂觀開朗的心境程度  如個性吧

貝多芬也是個天才型音樂家  雖經歷困頓失意的人生   留下曠世鉅作 

寫下自己不朽的歷史 但在心性上音樂使他鑽研一心 而泯滅外境的衝擊

所以生命是藝術   藝術是生命 

  另貝多芬此種精神可貴  令人讚嘆

 祝 法喜圓滿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8-12 04:25 回覆:

花仙子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及問安~

您寫得真好生命中能不畏艱難專心於創作果然是藝術

而藝術創作中反而顯示生命種種現象一個人的成功背後

都有些特質值得大家去探討而貝多芬卻能在苦難當中創作

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如您所言累世薰修個性樂觀開朗

能夠在痛苦時化悲傷為力量去創作誠可謂難得所以

人生的苦惱跟挫折看個人如何去看待樂觀的人當成是人生的契機

而悲觀的人則認為是世界末日了 們一生之中

會碰到種種的對立現象譬如,有人覺得「爵士」令人快樂,

而有人覺得「古典」令人沉思,但是我們不要喜歡「爵士」

就攻擊「古典」或是喜歡「古典」樂就攻擊「爵士」

因為音樂跟人生一樣有高昂也有低調有順暢也有曲折

勃朗寧曾如此說:「沒有比人們在音樂中領悟出真理更深切的了。」

是不是音樂跟人生的真理也很相似啊! 可見音樂也有不凡之處呢

謝謝您來問候並推薦感謝、感恩

也祝您一切法喜圓滿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樂聖
2010/08/11 23:14

問安俗客菩薩  愉快平安

俗客菩薩今天帶我們見樂聖貝多芬呀

聽到美妙動聽的音樂   感覺無限的喜樂與舒暢

貝多芬一生充滿傳奇  他努力奮鬥的精神

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最重要的是

他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絕不可毀棄

因此生命誠可貴  應該要用短暫的生命

去創造永恆的光芒  就像人們懷念貝多芬一樣

謝謝俗客菩薩分享活佛好文

祝您法喜

水  羚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8-12 04:35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及問安~

是呀! 聽了貝多芬的小步舞曲音樂好像在跳舞的感覺真是奇妙

貝多芬雖然一生困苦但卻能化痛苦為力量而且能夠珍惜自己的生命

不畏艱難利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去創作讓自己生命發光真是值得大

家學習他的一生總是從諸多苦惱中去創作作出扣人心弦的偉大樂章

也難怪他會說:「音樂是苦惱的赴訴處,同時也是苦惱的避難所。」

曾經有人探討音樂帶有感情還是感情中帶有音樂的問題

在下倒覺得不是音樂中帶有感情,也不是感情中帶有音樂,

而是感情與音樂應該兩者合一,不可分才合理貝多芬如此說

「音樂應從男人心中打出火來,從女人眼中帶出淚來。」

心中火,眼中的淚不就是感情嗎?

也謝謝您來問候並推薦感謝、感恩

祝您一切法喜自在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