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淨光心樂不可測—少淨天、無量淨天
2010/08/05 15:15:49瀏覽1916|回應3|推薦97

蓮生活佛畫作—雲夢山澤

色界第三禪天有三重天,是少淨天、無量淨天及遍淨天。第三禪天的淨光是快樂不動的永恆極淨光,比起第二禪天的歡喜淨光,其特性是「不動」。「少淨天」是由守戒入禪,有了心樂故生此天;而「無量淨天」則是將心樂轉增,於是淨光轉增,心與心通,轉至無亮而不可測,便是「無量淨天」。

談到「少淨天」及「無量淨天」,要引介一位新加坡的法師--釋大雄法師。法師原是「新加坡唸佛林」的法師,學習天台宗,後來又學禪宗,最後又修學密宗,於一九八六年四月皈依蓮生活佛,學習「無上密與大手印」,時年約七十,得活佛印證認可往生。法師於一九八七年六月圓寂,之前留下一偈言:「夢裡明明有六趣,悟時空空無大千。」當年七月,遺體火化之後,出現無數的舍利子及舍利花,而最讓人驚訝的是法師心臟未燒化,是呈半硬狀態,三個心瓣,血管和動脈,歷歷可見。在當時曾引起佛教界及醫學界的驚愕與熱烈討論,這種現象可以說是無法解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舍利子是佛教神聖珍貴之物,根據佛經記載:「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重。」佛經中對舍利子之重視,乃是跟佛陀住世現身時一樣尊貴神聖,凡有舍利之所在,就等於佛陀所在一樣,並規定建塔供養。      

在裟婆世界裡,釋大雄法師是消失了,有的只是如供養佛陀般地恭敬供養法師舍利以及學術界、佛教界對心臟不化的諸多猜測,然而在十法界裡,釋大雄法師到底去了那裡? 又為什麼會去那裡? 想知道神通廣大的蓮生活佛如何遇見釋大雄法師嗎? 請繼續觀賞活佛的「淨光心樂不可測—少淨天、無量淨天」:

****************************************************************************       

(一)

我的弟子釋大雄,圓寂後,其心臟不化,全身焚化為灰,而心臟不化,引起了教界的驚吒!

有人說:「其心願未了!」

有人說:「其心結未開!」

有人說:「是心舍利!」

我說:「是心樂。」

釋大雄是一位修學禪法的僧人,後來至「西雅圖」皈依我。

皈依之後,其一切行止必然向我一一呈報,我很少看到這樣的僧人。

也就是說,他依止我這位師父之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兒子的行為,一一向師父細述,其嚴謹竟然是如此。

大雄法師是一位嚴守戒律的僧人,他曾如此說:

「僧人出家,就是受戒律的約束,戒是僧人在日常生活和宗教法務中應該遵守的規定和行為的限制。」

「佛陀制定戒律,僧人絕對要尊重和遵守,這是沙門的第一大事,出了家,終身遵守戒律,守了戒律,才能學經、學禪,掌握佛教的學理。」

大雄法師說: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是至理。沒有戒,而修禪定,必亂也!」

大雄法師又說:

「不守戒律,而自說禪定,妄言也!」

釋大雄法師與虛雲老和尚是同鄉,也曾隨虛雲老和尚參學。

大雄法師曾寫(最上禪學)一文,我刊載於《禪的大震撼》一書。

當我進入三禪的「少淨天」時,第一位迎我的居然是釋大雄法師。

釋大雄周身放光,依然禪語露妙,精進於戒行,直通寂滅樂,稱為「樂俱禪」。

我問:「你在少淨天?」

大雄法師答:「是。」

依何因緣?」

答:

依戒律,依禪定。」

有何覺受?」

答:

心樂。」

大雄法師答的「心樂」竟與我占測的「心樂」,完全不謀而合。

我問:「此三禪少淨天,何等人多?」

答:

「嚴守戒律的僧人多,只因守戒入禪,有了心樂,故生少淨天。」

「與六欲天之大樂有何不同?」

大雄法師答:

「欲界之大樂,是身樂,是觸覺樂。而色界三禪之樂是心樂,是淨樂,兩者相差甚遠也。」

所以我列出:

欲天大樂—身樂—觸樂

色天三禪—心樂—淨樂

(果然是不同)

色界天的「淨樂」,是清淨之樂,由清淨而生光,由光而清淨,「少淨天」是得到少許清淨禪定的意思也。

我在這裡問大家,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由二禪天進入三禪天,是將菩提明點提至何輪。

此輪發何光(*1)?

我又有一問,為何不守戒律,無法引發禪定? 試申論之。

 

蓮生活佛畫作—人間道

(二)

我到了「無量淨天」,這是三禪的第二重天,又見到釋大雄法師,我深感訝異。

我問:

「我在少淨天逢你,怎麼你又在無量淨天出現,這是怎麼一回事?」

大雄法師不說話,示意我看其身後。

我一瞧,大驚。

「其身後有不可測,不可量,無數的釋大雄法師。」其數百、千、億……。

我問:

「怎麼回事?」

大雄法師答:

一味。」

大雄法師說:

「所謂無量淨天,只將心樂轉增,於是淨光轉增,心與心相通,轉至無量而不可測知,便是無量淨天。」

我說:

「我禪定時,達坐忘,自知虛空無量,無邊無際,所謂冥冥也,混混也,杳杳也。心極樂之,樂亦無法測之,一切都是淨,一切都是樂,綿綿而無盡。」

大雄法師說:

「無量淨天是也!」又說:「心不可測,樂亦不可測,世人不知。」

據我所知,到了「無量淨天」,自可證明「一味」了,「一味」很重要。

我反觀自己,我亦是釋大雄法師,這是令我相當驚駭的。

我你他同

學、聞、得、失、正、邪、生、化、明、暗、精、細、玄、奧、杳、冥…同也。 

我已無法測知心。

我已無法測知樂。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就如同我們人類,無法測知宇宙有多大?

無法測知生從何來? 死從何去?

無法測知天上界的事?

無法測知三惡道的事?

無法測知四聖界的事?

無法測知聖人的心?

無法測知聖人的樂?

所以聖人老子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有名萬物,母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所皦,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人皆知心。

卻不知長短相形?

天下人皆知樂。

卻不知長短相形?

我到了「無量淨天」,終於明白了,當年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四個字:

寂滅為樂。」

我說:

身空—觀見萬物

心空—極樂綿綿

我這篇文字也許有很多人不甚明白,其實這也難怪,因為「諸天的階梯」,愈是上層,愈是難以明白,再往上走,離人間愈遠,螞蟻不知人間事,人間不知天上事,本來如此的。

我這裡有二問:

心是什麼?

樂是什麼? (*2)

 

蓮生活佛畫作—寒夜曲

-------------------------------------------------------

(*1)密教行者一般不只修心,也修身。在修身方面,行者修氣、脈、明點,以自己身體小周天印證宇宙大周天,開五輪,印證五佛智慧,每一輪均顯示不同光氣,等心光發露時,行者可以看見「五色智光」。譬如,五佛之一的阿彌陀佛是紅色淨光,必須打開喉輪發紅色淨光才能印證,這是行者內證時要注意的,當然,這內證法門非常秘密,必須由根本金剛上師灌頂印可之後始可修習。

(*2)心是什麼? 樂是什麼? 觀心無心,覓樂無樂,在「傳心法要」中如此說:「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一心」就是「佛」,也就是宇宙的精神意識。樂,由禪定,由修氣、脈、明點化樂,由極靜中得至樂。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4293388

 回應文章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質變
2010/08/08 15:24

讀此篇,對所謂「寂滅」,更了解囉。
從少淨天到無量淨天,已是質變後的開方與超弦,不再是量變到質變要熬的大鴻溝了。

連同其他各重天的相關文章,在下一直聯想到所謂「祈禱的階梯」(the ladder of prayer)。不同的心性,能作會做的祈禱不同,所在的階梯亦位置不同。

所謂階梯,在下一直當隱喻理解。不過其實不論事實或隱喻,或皆無礙提醒敦促吧。

所謂祈禱無他,不過是天人間自然的交流溝通而已。
所謂階梯,重點仍在寬恕(去執)的程度。

當然,所謂程度差異,終極而言不過如南柯一夢,「階梯」亦然。欲天與色天之別又何嘗不然?修行中人欲有所精進,畢竟類似的程度差異觀念,仍須有所借重。

感謝俗客提供參佛理的便捷渠道。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8-09 02:51 回覆:

沉潛有時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教授菩薩所言極附哲理很好的比喻量變跟質變

事實上所謂的階梯事實是存在著只因已經超乎想像

所以覺得是一種隱喻理解

從欲界天開始每上昇一天壽命亦增數百年或千年

而且心性是由柔軟的心開始也就是愛心開始也是每昇一天

又附加一些條件上去理念上是很具體的不是很抽象的

然而由於境界越來越高深難免讓人們越來越無法想像

誠如菩薩所言去執的程度而已以狹觀來看三界仍然存在

只是以開悟眼光來看三界是一時現象輪來輪去當入寂滅時

這些現象也同時泯滅佛法本身是要人了悟三界有執著偏愛是很苦的

是一種實際上要去實施的證悟理念而不是停留在說理談理的層面

當然如以事圓理以理證事那就是完美所以當去執至無所執時

而且連無所執亦無執時便是完人也就是佛

到那時不是人類可以測知跟理解的境界我們談論的方式不同

但理則一也就是仍在修行階段仍要有所倚重否則無從論起

謝謝菩薩用另一方式來探討寬恕(去執)新嘗試不完善之處還請見諒

祝您喜樂自在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禪語露妙 寂滅為樂
2010/08/06 01:43

問候俗客菩薩安好

真是太神奇了  心與心相通就能轉至無量

心不可測  樂亦不可測   這真的是大秘密呀

人與人之間心念其實是相通的

你是我  我是你  我你他  彼此無分別

真是玄妙之道

願人人都能發現真心  找到大樂

謝謝俗客菩薩分享活佛好文

 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8-06 03:52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問安~

是呀  心無法測 樂亦無法測知

人的心念一樣時  那是什麼世界 大家均是同一心念

連幻化的相都一樣 彼此無分別  這正應了活佛經常講的

物以類聚  這句話   講到意識田 意識海  一切在於緣起

可見 佛教講因緣果報  不是很膚淺的  而是真的緣起甚深

透過禪定 一層天一層天往上 在無量淨天 已證得一味 無分別了

那麼世間的對立現象是什麼?  是對立嗎? 還是讓您我體會其本質?

其實 會到裟婆世界來磨練  自有其因緣  但如能從磨練當中 悟出真相

那也是一得啊 或者說 無得亦無失 來的更貼切一點  因本具有 從未得也未失

水羚與俗客是同一人 有趣有趣  那俗客說那麼多也等於白說  不說亦是說

說不說一樣  自己是水羚  也是俗客  與自己共勉之~

不過 還是得祝您自在圓滿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戒為無上菩提本
2010/08/06 00:14

俗客菩薩問安

好棒的禪悟篇 修行次第解析條條真實落實心性

貞的耶 我相信 這境界 心樂轉增無量淨天

凡夫的我   都感受心樂甜美  無爭自在ㄋ 貞的很棒

心若有煩惱法是不會入心性    因為心小自礙 慈悲心難生

所以先要有喜悅心面對一切    淨心守戒 輕鬆自在

有人覺得守戒不自在 其實戒熟身心一如  很棒的

但是出家好守  因為接觸單純  

在家 俗務運作會有漏  處眾複雜 雖有方便門  但也要很謹慎 

有念干擾清淨    勤拂拭  淨空自心

還有戒越持久 心越清淨   自然就會有神通ㄋ   但是念念保任不簡單啦

感謝菩薩及活佛慈心修煉法門之布施

祝 幸福圓滿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8-06 03:54 回覆:

花仙子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問安~

諸天的境界 一層一層往上越來離人間越遠

人類越沒辦法想像它的存在

原來 寂靜  守戒 好處那麼多呀

這人世間的人們 每天庸庸碌碌的 為了一口飯

以及那隨時會沒有的名位 有形物質等

殊不知 心靈才是主宰 應該勤修心靈清淨 守戒  安禪入寂靜才是

另外 俗家難免俗務纏身  但亦應不取不捨為之 佛法亦在世間啊

但看自己如何應對而已 會處理 則一切均是修行 不會處理 那就是凡夫了

出家與否 不是看有形 還是以心為主 當然有形的出家 決心已定 讓人佩服

不過 還是以心為主 心出家 身無關緊要  不過  要做到心出家也不容易

俗家人天天要面對眾生相  貪 嗔 癡 疑 慢  如果能守戒 六度萬行 安住禪定

是不是難能可貴? 當然 能夠身心都出家 那是更完美了 正如釋大雄法師一樣

那是決定往生 只此一路   沒無它路   與您共勉之~

祝您法喜圓滿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