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0 09:46:11瀏覽1054|回應6|推薦67 | |
蓮生活佛畫作 -天香
這是另一篇探討哲理跟實踐的文章,前一篇是”如何做才是「無事」?”,這兩篇文章都是蓮生活佛所教導的修行口訣,前一篇主要教導「無事」才能煩惱解脫,「有事」則煩惱不斷。而這一篇是探討「心」。 什麼是「心」呢? 它是意識心嗎? 是肉團心嗎? 是藏心(很多世輪迴思考,一切種識) 嗎? 還是… 「心」,就像是一位畫家,有心去畫就有一個範圍,無心去畫的,那是整個天地,天地都是因為無心所造成的。有心去造的只是一個小的格局,無心去造的,就是整個宇宙,由此「心」契入,才可以明心見性,也才可以見道,以下請看蓮生活佛為我們解說”如何做才是「無心」?”: **************************************************************************** (一)
而此「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今天若悟此「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證入「明心見性」。 「有心」的人,一向機謀計較。將墮卵生。 其實,梁武帝建造寺院,施捨錢財,供養出家人,全是「有心」為了自己植福。這是「有心求福」,在大乘佛法之中,離開「功德」是非常遠的,更不明白佛性的道理。 這建寺、佈施、供養,反而顯露了有所求虛妄的成份,如此一來,「有心」的作為,便毫無功德可言,何況妄想成佛呢? 對一切所作的善事,不去思,不去想,根本就「無造作之念」,這樣「無心」的人,才可以真正達到,「真佛佛中佛」的境界裡去。 「有心」與「無心」的修行,全在這一念之間,而「無造作之念」才可入門,見到真正的主人。 「有心」去行善怖施,是潛伏著心理因素,想得到別人的讚揚,想得到對方的稱謝,會有一種志得意滿,津津自喜,或傲眾的感覺。然而,這種「有心」的行善佈施,若得不到回響,那他會認為別人忽視他,對他無禮,很容易就升起瞋怒的心。這樣的「有心」人,心中無法平靜。 真正的明師,要能「育人」、「指導人」,要能使弟子見到本性的人。要傳下真正的口訣,要述說口訣,啟發要旨。 真正的明師,可以指出「道」就是在每一個人的人性之中,也可說在天的深處,是瀰布六合的,這一指出,就是要修行人自己去領悟,去實踐,把「行者」自己邪曲的、迷妄的,努力的改正過來,更要自己的行為合乎於「正行」,一個有「正行」的人,妄心自熄,剎那消滅,心不在內,心不在外,在寂靜中便合於「宇宙意識」,一切萬事萬物清明透徹,這就是般若(智慧),有了般若,就開悟了。 如何入真實的三摩地 (註:入定),就是要「無心」才能入。
蓮生活佛畫作-林中隱者 (五) 有很多人說,所謂「走火入魔」,是因為修法不對,或因為供祭不對,甚至拜的師父不對,或者信的教不對。 我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走火入魔」完全是「個人心念感召」的問題。 同樣的一種修練方法,為什麼有的人不會「走火入魔」,而有的人會「走火入魔」,問題在那裡? 是「心念」,是「心念感召」也。 凡是眾生,雖想修心,但心未清淨,仍然「有心」造業,因此,便由六根產生了「有心」的感召。 例如,眼見嬌豔的美色,耳聞輕柔的呼喚,鼻嗅如膩如蘭的芳香,身貪冰肌滑膩的觸感,意的貪戀欲樂。這種向外逐色的「心念」,必然召感了「色魔入身」。 例如,眾生聽到他人的譭謗,心不平靜,百計報復,怒目相向,此時心中猶如山石壓頂,碾磑耕磨,這種現象產生了含冤莫白,走投無路,備受折磨。修行人受枉屈,有時難忍一時之氣,心中感召「一死百了」的死魔,最後走向自殺一途,這是感召到無由超脫的「死魔悲魔」,如頭頂高山,愈壓愈重,無由脫身。 例如,修行人雖然精進異常,精研妙明,反聞功深,光明內照,雖然有少少定力,但,妄想神通,於是能穿牆透壁,能聞空中說法,能見千里外的事物,能知三世因果,知他人的心中之念。一得此神通,便心生歡喜,執著於神通境界,於是,日日玩弄神通,以致入了群魔圈套,不得復出,受其欺誑簸弄,神魂反而顫倒,最後走火入魔。 以上三個例子,第一個是「色念召感入魔」。第二個是「冤念召感入魔」。第三個是「念念神通召感入魔」。 什麼是「念」,念就是「有心」。要知道啊!所謂「走火入魔」完全是由於自心的顛倒妄想所致,由於自己的「顛倒妄想」的自以為是的修行,造作了「思業」,所招引來了妄報,就「走火入魔」了。
因為「無心」,魔無物可附。根本就沒有心,魔依心念而附,一個沒有心念的人,魔無由生。 「佛」是沒有生死的,但為了度眾生,是無生而生,非滅示滅,這正是「無為而為」啊! 「無心」,「無為而為」,是極為甚深徽妙的大口訣,一般根基淺薄的人,是無法意會的,因其甚深難解。我今天把這義趣,一再的述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切勿等聞視之。
各位同修,名利的世界即是煩惱的世界,無心的世界就是解脫的世界,領悟「無心」才是解脫的根源,所以要離開一切的名相的束縛。很坦白說,迷戀名相的,就是凡夫了,離一切名相的,就是覺悟的佛了。 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也並不是永遠能夠掌握的,修行者要把名相來打破,打破那牢牢的結,死纏的結,不要被名利的煩惱及外在的環境所束縛,要任它來,任它去,不要患得患失。 「無心」,原是至高無上的智慧,覺悟的人一定會領悟它的,是由凡夫到達彼岸的大智慧。 這智慧才是真智慧,是廣大無邊的,是諸佛的大成就,內在外在均是澄清而自然的。
(此內在真是空無所執的恢恢蕩蕩,但,又不執著這「空無」,這樣才不會迷失) 我說,正是虛無縹緲之際。如果心神豁然洞開,就進入了佛的覺悟境界,在這覺悟的境界,其實有四: 「無心」的禪定,真佛佛中佛的三摩地,正是來去自如的「如來」,正是「不執不滯」的大智慧,明心見性是頓然而見,這是行者契悟的正道,完完全全通達無礙的。 「有心」想見真性,必見不到真性,因為外在的林林總總已迷惑了心,「有心」總是執著外在的事物,以為實有,所以是迷妄的。「有心」是狹小自我的心。 無心智無漏。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