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題文章】AI時代與我們的教育
2022/02/23 12:16:23瀏覽440|回應0|推薦0

AI時代與我們的教育

 (文/編輯室 呂學智)

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正面臨史無前例的變異,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孩子要學什麼、怎麼學,才能夠迎向不確定的未來世界?

企業家李開復認為,AI時代來臨,並不代表機器將會完全取代人類,而是人類不需再浪費時間做無聊、重複性的事。「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做自己最擅長、最愛好的事,就是好的開始。」

人工智慧在生活中無所不在

也許你尚未發現,但其實AI早已融入在生活中。它讓生活更方便、更有趣味,也更有智慧,譬如手機「美肌」功能,透過內建演算法,瞬間美肌、除斑、亮眸。對iPhone說聲「Hi! Siri」,它就會幫你查天氣、行程…。臉書的人臉辨識系統,幫你找出照片中的親朋好友。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依賴google地圖,幫你預測車流量,規劃最佳路線。

「掃地機器人」具有學習功能,能針對環境進行掃描分析,自行規劃清潔路線。許多「智能機器人」已在生產線上取代人力,而「無人駕駛公車」及「自動駕駛」技術,也陸續測試成功,未來將成為普遍的交通運輸或駕駛模式。

此外, AI可以結合大數據,通過你在網路上搜尋的熱度,或是觀賞影片的喜好,分析判斷你的興趣及需求,並將最適合你專屬的產品廣告或影片,推播到你的手機或螢幕面前。 

什麼是人工智慧?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是「人工智慧」,是一種讓電腦變得像人一樣聰明、解決問題的科技。簡單來說,就是任何讓電腦能夠表現出「類似人類智慧行為」的科技;更具體的說法,它是一種可以感知、學習、推理、協助決策,並採取行動幫助人類解決問題的科技。

自從電腦在1950年代被發明後,科學家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電腦變得和人類一樣聰明?如何能代替人們進行所有的工作?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人工智慧的發展並不是那麼的順利,甚至歷經了兩次寒冬,直到現在才有了顯著的進展。

機器學習(ML)是人工智慧的分支,它是人工智慧的重要核心,是使計算機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徑。其定義是「在不經過程式導引的前提下,機器就具備學習的能力」,亦即把大量資料輸入給電腦消化,然後讓電腦分析或執行出結果。

 人工智慧對職場的影響

目前,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人工智慧,不可能擁有人類的思考及情緒,不可能擁有真正的人類智慧。即便如此,今日的人工智慧,仍然足以替代許多人類執行的工作,並做得更好。

未來的零售門市將會使用更多機器,而非人類職員。消費者也更喜歡自己完成挑選、結帳的工作。過去這兩年,有關「無人店」的嘗試越來越多,比如自助點餐機、智能便利商店、無人超市、無人書店…等。

人類必須為未來做好準備,過去,人類從事簡單、重複性高的工作,未來可能被人工智慧所替代,例如:收銀員、櫃台人員、記者、翻譯、司機、快遞、客服、海關…等等。

有些工作即使人工智慧可以代勞,在情感及法律機制下,還是得由人類來把關與負責。例如,醫生不僅是診療的主體,在情感與法律上,仍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同樣地,會計師、法官、律師、建築師、檢察官及各級政務官等,也都是無法被人工智慧替代的職業。

全球教育吹起 Coding

近年來,全球掀起一股「程式設計」(Coding)的教育浪潮,英國、法國、奧地利、丹麥、波蘭…等,均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不單單是為了未來需求大量軟體人才,更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勇於嘗試、創造力……等,以及做好掌握數位生活的準備。

新世代的程式設計軟體,沒有艱澀的語言,採用直覺式設計,只要會用滑鼠,就能學寫程式。滑世代的孩子很容易就上手,遇到卡關時,還會小組合作,共思闖關策略,學習團隊合作、培養自學能力,這些都是學習程式語言之外的附加價值。

媒體評論指出,程式語言不是重點,重點是培養國中生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師資培育也是推動AI教育的關鍵,必須找到了解程式教育的師資,而不是一味的強加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上,徒然造成師生負擔。

科技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一般父母,看到「AI」這個關鍵字,通常有兩種常見的極端反應:一個是「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另外一個是焦慮「是不是要趕快讓孩子去學AI?以免被淘汰。」那麼,家長們需要怎麼做,以幫助孩子具備核心素養的能力?

 台灣有一群熱血的教師,透過各種活動、競賽,悄悄的將「科技素養」融入教學課堂中。如何培植一塊豐沃的田地,灑下具備關鍵能力、符合未來人才的種子,這才是更具有前瞻性的做法。

108課綱中的「科技領域」,可以看出,主要是指應用科技工具以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旨在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透過運用科技工具、材料、資源,進而培養學生動手實作,以及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的知能,同時也涵育探索、創造性思考、邏輯與運算思維、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結論AI時代的教養建議

面對未來的發展,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答案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做到,那就是「讓孩子的天賦自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倘若我們無法讓孩子認識自己、發現天賦,進而往想走的地方去,孩子恐怕很難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過去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機器,未來的教育則要回歸到人的本質,幫助孩子探索人生、找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

比起學科教育,我們更應該培養孩子--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是為了讓教育能「跟上」現代社會的變化;簡言之,就是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著重與社會結合的學習,讓學生在畢業後,可以使用一輩子。

1.培養問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孩子從小就有好奇心,每個小孩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但最後停止發問多半是在國中階段。倘若大人多一點耐心回答,多一點聆聽,就可以幫助孩子持續探索浩瀚的世界。

帶領孩子提供更多觀察與討論的機會,並鼓勵孩子發問,這是非常重要的!而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好好回答問題,不壓抑孩子的好奇心,這樣才有可能問出更多好問題。

2.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解決問題之前,先決條件在於引導孩子面對問題的態度;要培養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仍能無所畏懼地面對困難與挑戰。當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才是一輩子受用的寶貴資產。

家長幫孩子做太多事情,照顧得無微不至,反而會剝奪孩子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請孩子參與家務,打理自己的事情,以及參與家中事務的決策,這樣便有機會引導孩子,隨時思考如何解決困難。

3. 培養吸收資訊的能力

沒有input,就沒有output;孩子沒有想法,原因是腦袋裡沒有東西。見識少、知識量累積不夠,自然就無法聯想與重組,也不會有想法產生。

建議父母多陪孩子參觀各式各樣的博物館、科學館、植物園,體驗各種職場環境,以刺激孩子的興趣和欲望。此外,還要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按時作息,有充分的睡眠及運動,並糾正不良習慣。擁有健康及良好的心理狀況,自然就會擁有較高的學習與吸收能力。

4.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對孩子百般呵護,捨不得孩子動手,這樣看似愛孩子,其實會傷害他們;因為動手少動腦也會少,導致缺乏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依賴而無法自立的心態。建議父母盡量放手讓孩子動手去做,讓他們在面對困難與挑戰中,鍛鍊獨立思考及自動自發的精神。

猶太人有句諺語:「沉默的孩子無法學習」,他們的老師、父母,最常問的兩個問題是:「你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這樣想呢?」我們可以學習這樣的提問和討論,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資料:

1.      陳雅慧/2019/AI時代的教養建議/親子天下

2.      劉奕酋/2019/八張圖,一次搞懂人工智慧/天下

3.      王惠英/2018/未來人才必備能力 程式設計納入108課綱

4.      黃建榮/2017/AI時代的教育新思維/小英教育基金會

5.      陳新藍/2016/什麼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17178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