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3 22:11:25瀏覽1960|回應2|推薦36 | |||||||||||
「兩岸 創兩岸新局 在良制非兩制 【聯合報╱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2009.11.13 一九九一年筆者率領海基會同仁,在北京會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吳先生提到,兩岸關係從總的方面講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希望繼續保持。筆者則建議,應以開創性的作法,處理兩岸關係發展,不要拘泥於形式,重點應在「良」制而非「兩」制。 今年適逢兩岸分治六十周年,率團參加「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的鄭必堅團長,是享有令譽的「數學家」,素以簡明的加、減、乘、除等數學題,對中國和平崛起作出相當精闢的闡釋,筆者將之引申到兩岸的發展上。 從加、減法來說,兩岸原本不存在「併吞、反併吞」、「分裂、反分裂」問題。但這樣的誤解卻長期阻礙了兩岸的發展。 至於乘、除法。如果「一國兩制」意味的只是單方的「沾光」獲益,只表示台灣能擁有廣大發展腹地,同時能共享大國榮譽,那也過於勢利與狹隘。反之,抱持幸災樂禍、靜觀待變的心態,將兩岸發展寄望在大陸內部的「騷動變化」,那也是極其要不得的想像。 筆者認為兩岸關係應該是兩個整數之間的關係,或許以「公約數」與「公倍數」作討論最適切。 兩岸如何求同存異?兩岸同文同種,本來就有最起碼的最小公約數,從而,尋找最大公約數是兩岸關係進程論述的重心主題。 然而,隨著兩岸馬、胡兩位領導人歷史交會,以及自金門協議以來,近廿年一點一滴逐步累積的善意基礎,去強調或尋求「公約數」,應該已不成問題。 現在要籲請責成的,反而應該是從「公約數」遞嬗到「公倍數」問題:也就是說,兩岸關係應該從過去萃取精煉,典範轉移到大開大闔的大氣度、大志氣階段。 筆者很高興大陸取得了宏碩的經濟改革開放成績。但是,相對地在法治精進、人權保護與民主建構的「進程割裂隱憂」卻也始終存在。換言之,還有賴積極調動智慧,並創造有利條件,一掃可能的陰霾。 兩岸關係發展亟需的是像「六十」這樣的整數,不但能整除且不致有畸零破碎發生,將「一國良制」加以補實呈現的巧思創意,深信是兩岸、乃至全球華人所祝願寄盼的! 【
|
|||||||||||
( 時事評論|兩岸 ) |